- 相關推薦
關于孫雙金的情智課堂
1、孫雙金常說,他的勝利歸功于課堂,課堂給了他一塊塊金光閃閃的金牌,他要還課堂一座金庫,把課堂變成點石成金的地方。
2、孫雙金的課堂教學藝術
(1)引導不著痕跡
有人這樣評價孫雙金:“孫老師站在講臺前風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出眾的才氣、縝密的思維以和與學生之間特有的默契,把教學活動引入藝術的殿堂,聽他的課是一種藝術享受。”
(2)輕松但不失深邃
他把一堂好課的規范歸納為16個字:書聲瑯瑯、議論紛紛、高潮迭起、寫寫練練。
他把讀書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感知性閱讀。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知道課文里講了些什么。二是理解性閱讀。即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把課文重點章節讀懂讀暢、讀出節奏感。三是欣賞性閱讀。即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朗讀或者扮演式地朗讀,把課文內在的感情讀出來,把文章的韻味讀出來。
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情緒、狀態進入非常活躍的階段,達到“高潮迭起”,孫雙金在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一是緊扣文眼掀高潮;二是平淡出奇掀高潮;三是層層剝筍掀高潮。
孫雙金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寫總是精心籌劃,使之練得恰當,練得巧妙,練得和時,充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將教學的重點內化為素質與能力。
孫雙金的課看起來輕松、灑脫而活潑,然而又不失厚重、深邃和凝練,不給人以外表的熱鬧和虛華,這是因為,他在加強語文基本功訓練的同時,追求的是一種境界,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和技巧。當你聽完他的課文,便會發現,整堂課看似沒有什么技巧,但卻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東西,這就是他人所說的“大道無痕”。
(3)上課如領學生登山
孫雙金曾形象地作比喻:“好的課像登山,登山的樂趣在過程中,雖然登山艱辛,但樂在其中。課堂中讓學生經歷‘山腳—山腰—山頂’的過程,經歷由不知到知的過程,經歷由不會到會的過程,經歷由不能到能的過程。引領他們登上思維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文化的高山,老師帶著小朋友們從山腳一步步向上攀登,眼界變得開火,情感得到陶冶,智力得到發展,自身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假如每堂課都能經歷這樣的過程,學生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4)把自身巧妙“藏”起來
孫雙金認為,語文課堂的主角永遠是學生,在教學中,應當努力做到問題由學生來提,答案由學生來找,讓學生在閱讀中探究、發現、感悟。用孫雙金的話說,就是把自身巧妙地“藏”起來,但這種“隱藏”并不意味著老師退出課堂活動,相反的卻是更好地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
情智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情智語文是工具語文。情智語文,首先是語文,是一起的語文。語文就離不開字詞句篇、聽說讀寫、語修邏文。情智語文關注語文的工具性,在字詞句篇的教學中生成情智,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培養情智,在語修邏文的感悟中放飛情智。書聲瑯瑯,是情智的抒發;議論紛紛是情智的傾訴;高潮迭起是情智的迸發;靜思默想,是情智的盟動;奮筆疾書;是情智的傾瀉;滔滔不絕,是情智的奔涌。
離開了語文的工具性,情智語文則成了水中花,鏡中月。一個詞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話能長出情智之葉,一段文能開出情智之花,一篇章能結出情智之果。情智語文是根扎在工具語文這片沃土中的大樹,根深才干葉茂,才干枝繁,才干花艷,才干果碩。
情智語文是人文語文。一首首詩歌是人類情思的抒發;一篇篇小說是人類悲歡離合的述說;一則則寓言是人們智慧的結晶;一個個童話是人們心靈的傾吐……文章,包蘊了人們多少的情感;文章,凝聚了人們無限的智慧。情智語文關注的是學習者--學生。關注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喜歡語文嗎?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他們會學語文嗎?關注他們的學習習慣--他們自覺地學語文嗎?關注他們的學習品質--他們能鍥而不舍地學習語文嗎?
【孫雙金的情智課堂】相關文章:
《孫雙金》課堂教學實錄07-04
有關孫雙金《三顧茅廬》教學實錄07-04
學校雙減課堂督導總結(通用5篇)11-30
尋找孫鳳娜07-13
落實雙減政策打造高效課堂心得體會08-30
HR招聘藝術:練就一雙“火眼金睛”07-13
黃玫瑰歌詞孫露08-17
孫老師作文03-07
知錯就改的孫小圣作文06-08
智與趣的諧和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