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場美女棄華爾街金飯碗回國創業勵志故事
昕原,電視欄目《助跑80后》總策劃、總制片人、主持人。能在一款高端訪談欄目中如此身兼數職,作為80后一員的昕原,除了擁有清麗的外表、優雅的氣質、深刻的洞察力和廣闊的國際化視野之外,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有著遠超同齡人的成熟和擔當,有著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特別是對當代精英青年的發展和塑造有著深刻的思考,并一直在進行著不懈地積極探索與嘗試,而這些與她豐富的個人經歷是分不開的。
早年偏重于素質教育參加過5次軍訓大學畢業之前已經去了20多個省
當被問及有關個人成長經歷的一些問題時,昕原回答,確確實實這個欄目由我主要進行從一開始的策劃,所以它肯定跟我的成長有一定的關聯,就像我經常去采訪的一些人,如果這個人是創始人或者是企業家,企業的文化和他談自己的思想是分不開的,像我們這些80后,大多數人的成長經歷實際上是沒什么可說的,它就是一張紙,一頁簡歷,這樣的簡歷其實沒什么可挖掘的。
但是對于自己來說,我非常相信一個人的經歷再短,也一定有他的特殊之處,但是這個特殊之處是獨特的興趣和體驗,加之始終的心愿才能夠實現的,否則,其實所有人活百十來年都是一樣的,不可能比別人的經歷豐富到哪里去,但是這個體驗是不一樣的。
我個人簡歷上描述的就是一般人看來,一路有幸在名校學習,又有出國經歷和投資經驗,整體看上去是個長輩們心中典型的好學生,好孩子的一個簡歷當然應該簡單。
我個人覺得我很大的不同點,在簡歷上無法反映出來的實際上就是我小時候的經歷和教育,我認為相對偏向于素質教育。實際上我覺得就是家里人,我父親認為一定要懂歷史,我就是從9歲開始讀歷史。后來我當了7年的歷史課代表,這個也不可能在簡歷上寫,所以說對于歷史給予人的經驗、智慧和很多故事,我是非常有體會的。
第二個很獨特的經歷,因為我父母總是希望我的生活不要太閑、太單調。所以給我安排了很多社會實踐活動,我在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每一個假期都會去各個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外企等參觀學習。
想想那時候一個7、8歲的小女孩在一個做鞋的車間里面去拿著,當時那些外來妹做的挺破的鞋在那兒思考,這應該是挺少見的。包括初三畢業,把我送到南泥灣那兒感受農村,到底是中國的農村發展到幾個層次,我就看人家住窯洞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他們還在種地,再看住磚房的,已經有灶臺了,是什么意思,原來是他們家里在村里的鄉鎮企業上班,相當于工人了。還有一家人等于住小樓,然后還有冰箱,這又是為什么?原來他們家的孩子都在城里打工,等于是叫城市化當中的農村人。所以那個時候你總是想著要帶著問題去到外面走走看看,然后希望得到一些所謂的特殊的知識。然后整理一些你的想法,回來以后整理一下,然后寫點小文章什么的。
所以一路走來,我在20歲已經去了20個省,當然也可能出國見過一點所謂的世面了,去了可能20多個企業。我的這種早年的經歷和教育背景,是比我很多的同齡人要豐富一些,幸運一些。
當記者問及剛才所提到講的素質教育是否就是立馬報了很多班,學了舞蹈,鋼琴呀,跆拳道類似這樣的素質教育時,昕原有些遺憾地回答,你要說這個,我反而有點辛酸,其實我確確實實是那些學不好,在我一年級,二年級時媽媽讓我把你剛才說的班幾乎全報過了,我就是沒有那個動手能力,畫畫,寫字,拉琴都剛會一點,但是我沒興趣。
游泳不用游泳圈了,就沒興趣了,后來我就是有一個東西有興趣,想學舞蹈,我父母不同意,認為舞蹈不是一個好事。
等他們發現我到十幾歲以后,身材真的適合跳舞,結果老師一摸我骨頭,說太硬了,就不能學了。其實這件事情是我等于在你說的素質類型中挺遺憾的,到現在我琴棋書畫一個都不行。所以我經常說,我只有一個藝術特長,就是能把懂得藝術的人組織在一起給大家進行表演,就做主持人啦。
【職場美女棄華爾街金飯碗回國創業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80后美女創業故事03-11
80后美女創業故事9篇03-11
揭秘美女創業的十大職場潛規則07-11
精選職場勵志的故事07-01
職場勵志故事03-04
職場勵志故事11-24
職場勵志故事及啟示07-02
經典職場勵志小故事07-14
考核職場勵志故事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