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通用1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通用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1
一、名稱:看圖編故事
二、材料:
1、故事圖片若干
2、指偶、動物手偶、頭飾若干
3、看圖編故事圖書、自制看圖講故事圖書、講故事操作板、各種吸鐵圖片若干。
三、玩法:
玩法一:幼兒根據故事圖片進行想象、看圖編故事。
玩法二:幼兒運用手偶、指偶、動物頭飾進行故事表演。
玩法三:幼兒與同伴合作進行故事創編。
四、觀察重點
1、 幼兒能否對老師所提供的材料感興趣,樂于編故事。
2、 幼兒能否與同伴合作創編故事,大膽表達。
五、提示
1、《看圖編故事》材料教師可以在墻面、柜面為幼兒創設看圖講故事操作板面,可愛的指偶、頭飾、磁鐵孩子們都非常喜愛,大大提高了孩子看圖編故事的興趣。孩子們可以兩人或者三人合作講故事,提高了孩子們語言表達、合作能力、故事創編與表演的能力。
2、材料可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發展水平適當增減,并結合主題的開展更換故事內容,創設的情景與材料可以重復使用,童趣、美觀、簡單又方便!
材料二:
一、名稱:數量詞找朋友
二、材料:
1、數量詞若干
2、與量詞對應的相關圖片
3、記錄本、筆
三、玩法:
玩法一:幼兒按數量詞提示卡尋找相適合的實物圖片一一對應。
玩法二:幼兒在數量詞填空卡片上,選擇最合適的數量詞,粘貼進相應的空格內。
四、觀察重點
1、幼兒是否能根據數量詞找到最合適的圖片,并能找到相應的字寶寶。
2、幼兒是否能按物找數量詞。
3、幼兒是否學會將找到的答案記錄在記錄本上。
五、提示
1、此材料可以結合主題的開展設計內容,同時也適合非主題背景下開展活動,豐富的數量詞和圖片能幫助幼兒積累詞匯量,將實物與數量詞進行配對培養幼兒邏輯思維,材料促進幼兒語言、認知、記錄、合作等能力的全方位發展。
2、教師可根據自己所執教的'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發展水平,進行難度的適當增減。
材料三:
一、名稱:造紙橋
二、材料:
1、造橋版面
2、廢舊瓶、雪花片若干
3、記錄本、筆
三、玩法:
玩法一:幼兒按照提示要求造紙橋。
玩法二:幼兒在所造的紙橋上探索出能放的雪花片的數量,嘗試記錄在記錄本上。
玩法三:幼兒探索出自己獨創的造紙橋方法。
四、觀察重點
1、幼兒是否會按照提示造紙橋。
2、幼兒是否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放棄,勇于探索。
3、幼兒是否安靜的探索,將雪花片的數量記錄下來,并嘗試統計結果。
五、提示
1、《造紙橋》材料生動、有趣且具有挑戰性,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探索區,孩子們利用簡單的材料(彩色紙+雪花片+廢舊酸奶瓶)在教師創設的造橋情境中自由探索和學習記錄,充分調動了孩子們探索的積極性與興趣。
2、材料適合大班幼兒自主學習,并有效結合幼小銜接,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中發現、獲得經驗,教師提供了記錄表讓孩子在活動中嘗試記錄,并進行統計,培養了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好習慣。材料融合了科學常識、語言閱讀認字、記錄能力培養、數學統計等多領域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2
【活動目標】
1、學會仔細觀察圖片,講述森林里的小動物和植物在雨中的行為和變化。
2、嘗試用比喻的方式描述故事中的植物。
3、喜歡與同伴分享交流圖片上的故事。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幼兒用書、掛圖、掛圖片的架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下雨天嗎?那下雨的時候如果忘記帶傘了你們會怎么做?
今天啊,也有一群小動物和植物們,他們也忘記帶雨傘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
二、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看圖編故事。
1、出示圖片1
師:小朋友,圖片上是什么天氣?你看到了哪些動物?他們在干什么?跑到哪里躲雨了呢?你是怎么看出來他們是跑進樹林里的?
哦,下雨了,小刺猬、小兔和小熊露出驚慌的表情,急忙地沖進樹林里,大樹叔叔說:"快來吧,快來吧,快到我這里躲雨吧。"
2、出示圖片2、3、4、5、6(幼兒看圖編故事)
師:(1)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雨中的森林發生了什么故事吧!
。2)小朋友要認真看看這幾張圖,想想這些小動物和植物在下雨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可以先和你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等下老師請一些小朋友上來說說你的故事。
。3)你最喜歡哪張圖?你給它編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4)有些小動物是害怕下雨的,而有些小動物和小植物是不怕下雨的,你們看到他們是下雨的時候是怎么做的?
①他們頭上頂的是什么?他們把芭蕉葉拿來當?(雨傘)那你們覺得小狐貍、小猴還有熊貓躲在芭蕉葉下面會說些什么呢?
教師小結:小狐貍、小猴、熊貓他們找到了芭蕉葉當雨傘,他們躲在芭蕉葉下面高興地說:"下吧,沒關系,我們有芭蕉葉當雨傘,這樣就不怕別雨淋了。"
、谀憧吹搅似咝瞧跋x是怎么來躲雨的`?(哦,原來它躲在了一片大樹葉下面)那你覺得這片大樹葉長得像什么?(七星瓢蟲很小,樹葉很大,下雨了,樹葉把七星瓢蟲緊緊的包住,就像一座帳篷,可安全了。)
、圻祝繄D片有什么啊?松鼠姐姐是怎么來幫鳥寶寶遮雨的啊?
教師小結:鳥寶寶看到下雨了都害怕地嘰嘰喳喳叫了起來。松鼠姐姐聽見了,連忙抖出它那又長又軟的尾巴,為鳥寶寶遮雨,她說:別怕,別怕,我來為你們遮風擋雨。
、軆芍磺嗤芸吹较掠炅耍筛吲d了,還跳起來歡快的舞蹈!
⑤花兒看到下雨,都張開了大嘴巴,咕嚕咕嚕地喝了好多的雨水,喝完之后,花兒就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
3、出示圖片7、8、9、10
師:(1)滴答滴答,雨慢慢地停了。小朋友看一看,小動物和植物都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2)圖片的蜘蛛姑娘在干什么啊?(她可愛美了,她吐出銀絲,把掛在樹上的小水珠串成一條條亮晶晶的項鏈。)
(3)有的雨水啊落到了地面上,那地面上會長出什么呢?(地面上長出了許多鮮艷的蘑菇還有美麗的花朵)那誰會看到這些蘑菇呢?它們看到了之后會怎么做?
。4)地板上的這些是什么。啃〈题吹搅怂窃趺醋龅模颗赃叺男⌒茉诟墒裁?你們覺得他會做什么動作呢?(小熊高興地一邊拍手一邊說:雨停了,大家快出來玩啊。)
。5)天晴了,天空上會出現什么?(彩虹)小動物們踏著彩虹橋,帶著它們的戰利品高高興興地去玩了!
三、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地看圖編故事。
師:1、剛剛我們都為這些美麗的圖片編了一個好聽的故事,現在呢,我們要把這個故事連起來編成一個大故事,跟著老師一起來吧!
2、這么好聽的故事,是不是應該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呢?你們覺得可以取什么名字?老師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雨中的森林,你們喜歡嗎?
四、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可以把這個好聽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3
【活動目標】
1、看圖編講故事,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培養幼兒想象能力、發散思維的能力。
3、幼兒感受臨危不懼,想辦法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有關故事《聰明的公雞》的四張圖片。
【活動過程】
。ㄒ唬┎孪牍适拢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關于狐貍和公雞的故事,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兩個動物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結果怎樣?啟發幼兒猜想故事。
。ǘ⿻系墓适拢
--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帶來的故事,會是什么內容呢?
分別出示圖片1、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有誰?在哪里?它們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了?
--請幼兒說一說狐貍捉到公雞了會怎樣?
--教師出示圖片4,請幼兒說一說結果怎樣了?激發小朋友猜想,第三張圖片中狐貍和公雞發生了什么事情,狐貍就逃跑了?
--教師出示圖片3,幼兒描述圖片情境,并為故事創想適合的名字。
。ㄈ┕u對狐貍說的'話:
--進行集體交流,教師針對圖片3,讓幼兒說一說公雞在狐貍耳邊說了什么話,使狐貍不但沒吃公雞,還跑走了?
--分組討論"公雞說了什么?"
--啟發幼兒變換角度想主意(嚇;蝌_狐貍)
--教師巡視并提示幼兒:一定要說出讓"狐貍跑走"的話,不然狐貍就會把公雞吃掉。
--每組推選一個幼兒說出不同的討論結果。
。ㄋ模┯變壕幹v故事:
--請個別幼兒完整編講故事。
--教師點評,并給與鼓勵。
(五)豐富詞匯:狡猾、聰明、害怕、得意
(六)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投放公雞和狐貍頭飾,角色扮演,幼兒表演故事《聰明的公雞》。
【教師反思】
根據《綱要》大班語言目標要求,教師要引導幼兒能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鼓勵幼兒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培養幼兒專心閱讀,能想象,理解畫面內容,并能用語言講述畫面內容和故事情節,因此,將活動目標定為:
1、看圖編講故事,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培養幼兒想象能力、發散思維的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們仔細觀察圖片,教師引導后都能夠積極回答問題,并積極猜想公雞在狐貍耳邊說的話,并用狡猾、聰明、害怕、得意等詞匯,生動完整地講述圖片故事。
本次教學活動中,應采用正、反兩方面提問,為幼兒提供顯性和隱性線索,發展幼兒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使幼兒敢于求異、樂于求異,最大化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4
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的觀察,嘗試對抽象事物的想象,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的能力。
2、通過游戲啟發幼兒大膽的描述抽象事物的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準備:由易到難的五幅相關的圖片,(在前段時間中已經接觸到各種語言方面的培養。)
過程:
。ㄒ唬┴S富詞匯及句式的練習:
1、我喜歡××× (詞匯練習)
2、因為···所以··· (語句練習)
3、抽象畫的聯想 (編故事的能力練習)
出示一張只畫了一條線的白紙。
(二)將五幅畫同時出示(圖片個別講述):
第一幅:直線
第二幅:一間小房子
第三幅:小兔、小雞和小姑娘
第四幅:大樹、小鳥、太陽和小朋友
第五幅:美麗的公園、盛大的聯歡會、滿天的氣球、彩旗飄揚
可將幼兒分成五組:自由的選擇喜歡的圖片編故事,教師可根據孩子的能力適當的進行調整;如:大組幼兒來編景物少的圖片(這樣可訓練他們的想象力,創編能力及抽象的思維能力。中、小組幼兒來編圖案多一些的,將故事的內容創編的'有條有理,豐富多彩。
1、幼兒可以自由自在的相互欣賞,相互幫助將故事編完整。
2、每組找出一名幼兒代表分別講述這個組的創編內容。
。ㄈ┩暾v述圖片的連續性及相關性:
將五幅圖片擺放在一起讓幼兒試著嘗試,每幅圖片的內容連接起來講述使它成為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把創編內容較接近的故事連接起來,使故事聽起來更完整一些。)
。ㄋ模┙涍^教師的啟發幼兒可自愿的給同伴完整講述一遍:
可請家長幫助整理一下幼兒的創編故事,并將它記錄下來。(將其放在家長園地內,做為相互交流的內容展示出來。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5
活動目標:
1.能夠仔細觀察畫面,大膽猜測故事情節。
2 . 理解故事,知道不同的顏色能給人不同的感覺,并嘗試根據三原色混合圖譜續編故事。
活動準備:顏料 PPT 圖譜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什么顏色,為什么?哪些東西是這個顏色?
二、幼兒觀察畫面,猜測故事情節。
1.PPT2今天小猴子也帶來了三桶顏料,你們猜猜他是來干什么的?
2.PPT3“小兔子在說什么呢?”“小猴子會怎么做呢?”
PPT4“你們發現了什么?”“這時候小兔又會說什么呢?”
3.PPT5“又有誰來了?”“小鹿又會請小猴給自己的房子刷什么顏色呢?”
PPT6“小鹿的房子變成了什么顏色?”“它會對小猴說什么呢?”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你們猜的對不對呢?(教師講述故事1-4頁)提問“小兔對小猴子的設計滿意嗎?為什么?”(這里要突出房子朝北,冷。紅色暖和)“小鹿為什么也很滿意?”(綠色能讓人安靜。原來顏色還有這個神奇的作用啊!)
2.“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地方?”(引導幼兒發現小猴沒有綠色的顏料,幼兒猜測綠色是怎么來的)
3.教師操作實驗之后出示PPT7 知道黃色加上藍色就能變出綠色。
四、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1.引發仿編興趣“小猴的名氣越來越大,小動物們都來請小猴子給自己的房子粉刷?他們想要什么顏色呢?小猴子能解決嗎?我們也來幫小猴子想想辦法吧!小猴子說誰編的故事更有趣就要請他變戲法哦!”
2.出示PPT8、9 引導幼兒看圖譜續編故事。
五、結束部分
“小猴子不僅樂于助人,還喜歡與人分享快樂。他想讓你們也來變變戲法,你們愿意嗎?”幼兒探索三原色混合帶來的色彩變化。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6
一、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看圖編故事的興趣,指導學生能夠把話說清楚完整。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能按一定的順序將圖意表達明白。
3、能夠根據圖畫之間的聯系,發揮大膽豐富的想象編說故事,鼓勵創新求異。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將故事編完整,說清楚,并展開豐富的想象。
三、教學準備:
圖片、錄音機、空白磁帶、實物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訓練塊面
目的要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師生談話、激趣導入
1、激發說話的興趣,喚醒學生已有的有關小熊的知識儲備。
2、豐富知識積累,知道熊會冬眠。
1、出示圖片:老師帶來了一只可愛的小熊。你們了解小熊嗎?
2、相機點評,簡介
“冬眠”。
交流、介紹有關熊的生活習性知識。
二、
逐幅練說、入情入境
1、要求學生看清圖意,仔細觀察,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話。
1、出示圖畫(一):①這是什么季節?小熊在干什么?
、谀阍趺粗朗嵌斓模
、垩┗h飄,誰能想象一下窗外冬天的景色?
點評:說得要清楚、明白。
1、觀察圖畫(一)
①整體觀察,個別回答:冬天到了,小熊在睡覺。
、谧屑氂^察局部,注意窗外的雪花。
③個別學生描繪冬景。
訓練塊面
目的要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
逐幅練說、入情入境
2、指導學生能夠把話說完整、清楚.
3、鼓勵學生大膽合理地運用學過的詞句練習說話,豐富語言的積累。
、軐嵨锿队埃骸霸~語超市”師:不妨讀一讀,不選沒關系。
、萏鞖庹胬,小熊會怎么睡覺呢?小熊,你夢見了什么呀?
2、出示圖畫(二):小熊還夢見了一只全身潔白、用雪堆成的小雪熊呢!他為什么會夢見小雪熊呢?他們會怎么在一起玩耍呢?
3、①師: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美夢呀!小熊一覺醒來,發現世界全變了。(出示圖畫三)
、趯嵨锿队埃骸熬渥映小睅煟翰环谅犚宦,哪句你喜歡。
點評:說得要有順序,想得要大膽合理。
、坌⌒芘呐哪X袋,還惦記著好伙伴小雪熊呢,他會怎樣去問太陽公公、小花妹妹、燕子姐姐呢?
④自由選擇描寫冬天的詞語,再次練說冬景。⑤每人自由表演,角色體驗,簡要描繪夢境。
2、學生體會小熊的內心世界,同座位表演: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扮演小雪熊。
個別學生上臺表演,師生合作表演。
3、①從天空到大地仔細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
、谧杂蛇x擇描寫春天的句子,再來描繪春景。
、巯胂缶氄f。
三、
編說故事、鼓勵創新
1、初步感受童話故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1、有一位小朋友看了這三幅圖為小熊編出了一個童話小故事,看看你喜歡不喜歡。(范讀)
2、觀察學生神情、動作。點評:故事是很清楚,可是沒有趣。
1、認真聽,喜歡就鼓掌,不喜歡可以搖搖頭、皺眉頭的。
2、說說自己的看法。
訓練塊面
目的要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三、
編說故事、鼓勵創新
2、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將童話故事編說具體、清楚。
3、鼓勵學生創新求異,編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故事。
3、分發學生每人一份小圖片,巡視指導說話。
4、指名說,提出要求:用心聽,大膽說。
點評:說得要清楚,有趣,想得與別人不一樣更好。(獎勵小熊圖片或贈送現場錄音磁帶)
3、看看小圖片自由練說,編童話故事。
4、個別學生上臺說
其他學生傾聽,聽到精彩之處豎起大拇
指,送上掌聲或者微笑。
學生評議
四、
課外延伸、分享成果
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編故事的成果,培養成就感。
今天我們為小熊編出了這么精彩的童話故事,回家以后可以在圖片下面寫下來,訂成一本小人書,也可以把講的故事用錄音機錄下來,下次把小人書或磁帶送給你的朋友,讓大家都來分享你的成果。
為下一次成果匯報作準備。
《看圖編故事》教后感
執教者:中華路小學姜瑩
低年級學生喜愛動物,喜愛童話,應該創設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訓練他們說話,提高表達能力。所以,在這節二年級說話課上,我選擇了看圖編故事這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指導他們認真觀察,根據圖畫之間的聯系發揮大膽豐富的想象編說故事。
從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來看,我覺得各教學環節銜接比較緊湊自然,各分步目標基本落實到位,學生看圖編故事的興趣濃厚,說話清楚完整,能將圖意表達明白。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較活躍。首先我從了解關于小熊的課外知識入手,引發學生的好奇感,誘發興趣,讓他們都喜歡上故事的主人公,繼而出示圖畫,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就逐漸消除了怯生生的心理,不以為這是一節生硬的看圖說話課,而是漸入情境,走進圖畫,以兒童的純真去揣摩小熊及小雪熊的內心,能夠大膽想象、無拘無束地表達。其間我重點指導學生描繪冬景與春景,提供“詞句超市”任他們自由選擇,也可以不選,目的是豐富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積累,評價的重點是說話是否完整、清楚,而不苛求生動優美。學生對這一形式比較喜歡,樂于表達。在編說完整的童話故事時,我引導學生注意傾聽,運用體態語言來自主評價,寬松課堂氛圍,并且鼓勵他們創新求異,調換圖畫的順序,編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故事。教師評價的語言能夠體現訓練目標的落實與否,力求兒童化、生活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編故事的成果,我采用多種形式來展示,編小人書、錄磁帶等等,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學生也覺得新鮮有趣。但在這節課上,我覺得訓練還沒有面向全體,“詞句超市”里的“貨物”學生還不能靈活運用,今后要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
通過三次試教,兩次易稿,我覺得習作教學真正的落腳點還是在學生的語言訓練上,而不應該過分追求形式。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7
設計理念
兒童是最具有想象天賦的,引導孩子在海闊天空中張開想象的翅膀,借助交際手段營造視野和空間,由內而外的述說,采取層層遞進的方式,整合教學資源,讓教學更深入,更有活力。基于生命背景的語文課是語言與精神的同構過程,口語交際就實現了這一過程。
教學目標
1、本課通過多種訓練形式喚起學生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
2、利用情景,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故事,從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并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
3、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根據教材中的情景,制作動畫課件。
2、課前先用一節活動課讓學生自由組合,講講和演演自己最喜歡的故事。
3、準備好猴子、小熊、小兔、小豬等動物的頭飾。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小朋友,老師從上節課大家的表現可以看出,你們很喜歡講故事。這節課就請大家開動腦筋,邊看動畫片邊想故事,看誰最會看、誰最會想、誰最會編、誰最會說、誰最會演、誰最會聽、誰最會評。
二、綜合活動,課前交際準備
1、請一組學生上臺,即興表演(任一情景、動作都可以)。要求全班同學以同桌為單位,一人閉眼,一人看表演。教師提示孩子:看表演的同學要認真看,并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講給同桌聽,看誰講得最好。
2、講完后,根據故事內容請幾組同學上臺表演,看誰演得講得最好,評一評。
三、創設情景,引出新課
1、課件引入,播放聲音:各種小動物的.笑聲,說話聲,鳥聲,水聲,歌聲……
2、展開想象:激勵學生大膽想象,說說發生了什么事。
3、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以“快樂的聚會”來編故事,講故事。
四、指導看圖,了解圖意
1、播放課件:一個遙遠的森林里,有一片果園,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河水嘩啦啦地流著,倒映出一片蔚藍蔚藍的天空……
2、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整個畫面,想象:圖上畫了些什么?這是什么季節?周圍的環境怎樣?
3、播放課件:小動物們坐在河邊的草坪上吃東西,不時傳來它們爽朗的笑聲和說話聲,但又聽不清說些什么……
4、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草坪上小熊、小猴、小兔、小豬的動作、表情,想象小熊、小豬、小猴、小兔各是怎么想的。它們又在說些什么呢?你覺得它們可愛嗎?為什么?(把問題出示在圖的底部顯眼處)
五、分組交流,討論圖意
1、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提示:孩子們可以按照上面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討論。只要把圖上的內容編具體、說明白,怎么編都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請教老師或其他同學。
2、全班交流。可互相評議,互相補充,共同完成。
3、教師小結,點撥、引導孩子們,表揚剛才表現好的同學(各方面評議)。
評選討論最認真小組、較認真小組。
六、展開想象,編童話故事
1、獨立思考,自編故事。
提示:(1)可以根據圖意編故事,也可以自己編故事。
(2)故事中一定要有圖上的四個小動物,也可以在添加故事情節基礎上多加幾種動物。
(3)故事想好后先自己練習講講。
2、小組交流。講給小組聽,選小組認為最好的故事修改一下。
3、全班交流。自愿上臺把小組的故事講給全班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看誰的故事最有趣,誰講得最精彩。
評選有趣小組、精彩小組、聽得認真小組。
七、小組合作,表演故事
1、在小組內將編好的故事演一演。(人數不夠可向其他小組求助)
2、全班匯報表演,戴上頭飾表演。
3、綜合評議。
評出最佳表演小組,看得認真小組。
八、教師小結
小動物們通過它們自己的努力,團結協作,終于迎來了豐收的季節,品嘗到果實的甜蜜,多么不容易呀!希望小朋友也像他們一樣,團結協作,迎來你們的豐收季節。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8
目標:
1、用較準確的語言講述畫面的內容;
2、教育幼兒遇事應動腦筋想辦法。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準備:
汽車模型。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2、逐幅圖觀察、提問、理解、講述;
3、情景表演;
4、指導幼兒看幼兒用書講述;
5、評價、結束課。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9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編的故事
2、引導幼兒動腦筋想出取皮球的辦法
3、提醒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說完整話
活動準備:
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只有幾只小動物在圖片上)目的是讓幼兒不受圖片限制,發散思維,任意想像小動物可能在干什么或干什么去
。1)、請幼兒用完整話說出圖片上有誰
(2)、請幼兒猜一猜他們可能在干什么、
。3)、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表情,目的是請幼兒根據小動物的表情,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想像,說一說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
提問:他們的表情你有高興的事嗎?你想想可能發生什么事了?有沒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
教師鼓勵幼兒充分想像發表與別人不一同的意見
2、取下圖片下半部的白紙,將完整圖片展示給幼兒,使幼兒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并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1)、請幼兒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了、使幼兒了解原來小動物在玩皮球,大家一不小心把皮球踢進一個洞里
(2)、引導幼兒想一想:皮球掉在洞里出不來,小動物真著急,小朋友快幫小動物想一個好
辦法,把皮球拿出來
請幼兒互相商量,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請幼兒把自己想的好辦法講給大家聽,并對全體幼兒提出要求:請小朋友注意聽,看別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一樣不一樣,他的辦法能不能用
在幼兒回答的過程中,隨時抓住幼兒的想法并抓住時機進行相關教育
3、請幼兒完整講述自己編的.故事
。1)、在幼兒講述前讓同伴間互相講,為幼兒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使每個幼兒都有講述的機會
。2)、在完整講述時提醒幼兒大聲清楚地講:有誰在干什么?后然發生了什么事情?波動物們又是怎么解決的?還要用上自己的好辦法,同時提醒其他幼兒注意傾聽
(3)、在幼兒講述后,注意及時鼓勵幼兒,肯定幼兒的優點,并對下一名要講述的幼兒提出新要求
4、請幼兒根據圖片的內容或自己講述的故事內容,給故事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活動延伸:
讓幼兒繼續創編,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10
習作要求:
《綜合學習五》中“我的小筆頭”的習作要求是這樣的:“看圖編故事”——長頸鹿和羊爭論究竟是長得高好,還是長得矮好。引導學生根據圖畫編一則小故事。
教材分析:
教材順應三年級兒童喜歡編故事、講故事的心理,在編寫教材時,安排了想象性習作練習。為了幫助學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插圖上還配上了長頸鹿和羊爭論的對話。
教學設計思想:
。、使學生進入一種童話故事情境,促使學生進入角色投入情感,展開豐富的想象;
。病⒆尯⒆觽冊诤献髦袑W習,互相啟示,體會到合作在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的意義;
3、讓孩子們從三年級開始就能感受到寫作在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樂意學習寫作,投入熱情去學習寫作,進行習作實踐;
。础Ⅲw現課程整合的思想,將繪畫、手工設計、游戲性實踐活動、口語交際與寫作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教學活動流程設計:
第一步:實際投入,誘發思考
美術課上,出示教材中提供的圖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這是在哪里?圖中都有誰?(對,是在小樹林里的草地上,有小羊和長頸鹿)再想象一下,可能還有什么動物在這里?
讓學生自愿結組,小組內每個人選一個喜歡的角色,為自己設計、制作一個頭飾。教師指導學生描畫小動物圖像,然后剪、粘貼、扎制,制作成一個漂亮的頭飾。
頭飾做好后,讓學生把頭飾戴在頭上,小組同學圍坐在一起,啟發學生想象:你們這幾個小動物在這里干什么呢?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第二步:實際表演,投入情感
實踐活動課上,把學生帶到一片樹林里的草地上,讓學生在草地上分角色來表演童話故事。每位學生戴好自己的頭飾,按照頭飾代表的小動物角色,依照教材中提供的對話,想象好故事情節,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演一演小組內商量好的故事。
教師適時提示學生:一定不要脫離開教材所提供的爭論對話蘊含的中心意思,整個故事要反映一定的生活哲理。再有,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事先商量好的可能會有所變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變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允許進行,大家要細致觀察一下:看哪個角色的變化更有趣味?
第三步:演后交流
口語交際課上,班上召開一次“我們的童話故事”信息發布會。各小組選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的故事的情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看哪個小組的故事最精彩、最有意思,并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理。
然后,請大家思考一下:假設你們小組的`故事再修改一下,你認為哪里寫得不夠生動、不夠具體?可以從每個小動物的語言或神態入手。
第四步:撰寫劇本
習作課上,布置學生按照交流討論后的情況和自己的修改設想,撰寫一個“故事劇本”,讓更多的同學喜歡你的故事,體會故事中的人生哲理!沒學過寫劇本怎么辦?不要著急,很簡單,只要寫一個故事就行了。你們這些小動物在什么地方?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還有,把小動物們當時的動作、神態,都寫出來就更好了。
寫好后,自己先讀一讀,看看自己寫得是不是很生動,有沒有圍繞一個中心來寫?有沒有反映一定的生活哲理?再請伙伴、老師或家人讀一讀,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歡,請他們提出修改意見,再反復修改。
第五步:“誰喜歡我的劇本?”
撰寫完以后,把自己的“劇本”貼在“我們的出版社”里,讓喜歡的同學在你的“劇本”上面做一個表示喜歡的記號。如果喜歡的人很少,就去問問同學們,為什么不喜歡?按照他們的意見再修改一下,如何?
如果想讓更多的人讀到你的“劇本”,從中受到人生的啟迪,就發到網上去,或者寄給雜志社的叔叔阿姨、你的知心朋友,讓他們和你共同分享你的勞動果實,讓更多的人生活的更美好!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11
一、教學目標:
1、能運用正確方法觀察多幅圖畫,準確把握圖意,培養觀察能力。
2、能口頭表達圖意,并把握自己的理解確定文章的中心。
3、圍繞重點,抓住中心,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文章的重點部分
4、能主動修改自己的習作。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把握自己的理解確定文章的中心。
2、圍繞重點,抓住中心,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握文章的重點部分。
3、能主動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投影片四張、空白畫框兩個、白紙若干。
四、教學程序:
(一)作前準備指導:
指導學生課前自學,觀察各幅圖畫并在抓住圖畫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的收獲講給母親聽。
。ǘ┳髦谐晌闹笇В
看圖弄清題意,引導想象,續編續畫練說故事。
1、仔細看圖(1)圖(2),弄清題意。
、懦鍪就队捌瑘D(1)。
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什么?(導生說準季節、地點、人物、事情,抓住人物的語氣、神態,想象她可能會說什么?想些什么?)(給女孩起名兒。)
⑵過渡:但是還沒等她伸出幫助的雙手,意外的情況出現了……
⑶出示投影片圖(2)。同桌練說(提示:抓住小花貓的神態、動作和小燕子的表現,體會雙方此時不同的心情。)
A、一生簡單說大意。
B、根據老師的提示,同桌練習說具體。(出示輔助卡片:小花貓__________地_______,好像在______。小燕子______地______,好像在_________。)
2、引導想象,續編故事,續畫圖畫:
⑴啟發過渡:現在,同學們最關心的是什么呢?誰來說說?
、扑娜擞懻摚压适卵a完整,請生執筆同補余下兩幅畫
。ǔ鍪緝煽债嬁颍
、切〗M討論,畫畫,師巡視指導,掌握不同的情況。
、扔懻摵笳埐煌膬蓚小組起來交流,解說畫面的內容。
A、講第三幅圖:(第一組指導按范圖講,第二組獨立按自畫圖講。)你一定能想象得出。s跑花貓救小燕子的動作和神態,請說一說。(…………)在趕貓時,小*可能說什么呢?(…………)小貓會怎么樣?
B、講第四幅圖:救起了小燕子,。窃鯓诱垼獊韼兔δ?他們倆會怎說?怎做?(…………)看到小燕子安全的回到巢中,小*心里會怎樣想?又會怎說?(…………)小燕子呢?(用剛才的卡片練說一句話。)
3、練說故事,明確重點。
、耪f說這四幅圖要告訴我們怎樣的思想?(愛護鳥類)
⑵重點該講清哪些方面內容?(或:你認為哪些內容應特別要講清楚?)
、撬娜诵〗M一生一圖,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展開想象,適當穿插"內心活動"的描寫,試把故事說通順,說具體。
。ㄌ崾荆盒〗M組員在聽時注意要專心、安靜,聽完一幅之后可適當補充,提提意見;圖與圖之間注意要用有聯系的詞句過渡,不能從一幅圖跳到另一幅,要注意圖與圖的"銜接"。應該把這件事當作真的發生過的,而且你親眼看見了,甚至可以直接用"我……"的說法來組織語言,當作自己親身經歷的一樣。)
⑷教師巡視參與,提出:先講完的`小組可以先動筆寫草稿。
4、學生練習起草,師巡視指導。
(三)作中評改:
1、每生寫好一幅圖上的內容之后,互相閱讀,交流,并據自己的觀察體會,把余下三幅圖內容也寫成文字,組裝成一篇完整的習作草稿,并配上題目。
引導學生明確重點該講清哪些方面內容?(或:你認為哪些內容應特別要講清楚?)
2、各生自讀草稿,各自朗讀修改。
3、小組互讀草稿,互相修改。
4、謄寫,四人小組(組與組之間交換)批改,寫評語,上交。
5、教師批改后講評,生再改,補,訂正錯誤,并最終謄寫在定稿本上。
(四)作后評講:
1、概述本次習作情況,表揚優生、進步生,肯定成績,指出問題。
2、復習習作要求。
3、優作欣賞。
4、各自修改,訂正。
5、同桌互閱。
板書設計:
跌落
編故事 詳
寫作文 得救
回巢 略
五、教后反思: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構成了一個血肉豐滿的生命體——語文素養。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知識與技能成為課堂教學關注的中心,知識的價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等其他方面的價值都是附屬的,可有可無的。所以,改革課堂教學必須要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既由以知識本位轉向以發展為本位,教學目標要真正體現三個緯度七個方面的有機整合,整體推進,協調發展,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才能全面而迅速地提高。我在本次的習作指導中就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首先讓學生根據第一幅畫的內容,創造性的填補后面的幾幅畫,然后根據畫的內容想象小燕子獲救的神態,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小朋友搭救小燕子這一善良的舉措的重要性,真正的使其價值觀得以發展。相信經過長期的堅持,學生的習作水平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12
活動目標:
1、用較準確的語言講述畫面的內容;
2、教育幼兒遇事應動腦筋想辦法。
3、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活動準備:
汽車模型。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2、逐幅圖觀察、提問、理解、講述;
3、情景表演;
4、指導幼兒看幼兒用書講述;
5、評價、結束課。
活動反思:
首先,通過提問,了解孩子們平時乘坐公交車的經驗,讓幼兒說說他們在車上看到什么?鼓勵孩子們能大膽、積極說出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在看圖講述的過程中,孩子們都能積極講述圖中所發生的事,并能正確判斷圖中的小朋友的行為對不對,為什么做得不對,這樣做有哪些危險,從而了解正確的'乘車規則。通過這次活動,我班幼兒對安全乘車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時應遵守的交通規則。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13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是“看圖講故事”,內容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漫畫作品《父與子》中的一則。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會觀察,懂得交流,同時還讓學生體會父與子之間的親情。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對漫畫的興趣一定很高,在他們的閱讀經歷中,漫畫閱讀占了比較大的比例。引導學生閱讀漫畫,并學會看圖講故事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
教學建議
1.先引導學生看圖,了解每幅圖的內容,借助漫畫,清楚完整地講述故事。
2.通過合作表演,在故事情境中練習交際,做到吐字清晰、語句連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讀懂多幅圖組成的漫畫作品,能想象故事的'結尾,把故事講清楚、講完整。
2.能認真聽,知道別人講的是哪幅圖的內容。
3.積極參與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際,做到吐字清晰、語句連貫。
【過程與方法】
1.根據漫畫創編故事結尾,發展想象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2.引導學生把圖意說明白、說清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漫畫的幽默感,體會漫畫帶來的快樂,激發聯系實際生活欣賞漫畫作品的興趣。
2.感受父與子之間的親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讀懂多幅圖組成的漫畫作品,按順序講清楚圖意。
2.認真聽,知道別人講的是哪幅圖的內容。
難點
領會漫畫的寓意,聯系生活實際解讀漫畫。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父與子》的相關資料。
學生:了解幾個漫畫故事,能自己向同學講述。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漫畫,它的名字叫--《父與子》。這是一本幽默連環漫畫,它使一代又一代人從中獲得快樂。漫畫主要講述了一對父子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欣賞吧!
二、欣賞漫畫,引導學生明白圖意
1.欣賞第一幅圖。
(1)提示:第一幅圖上有哪些人?他們在哪里?他們的動作是怎樣的?
(2)讓學生自由交談,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第一幅圖的意思。
(吃飯時間到了,爸爸指著餐桌上冒著熱氣的菜,望著媽媽,說:“為什么還不準吃飯?”媽媽告訴他:“兒子的座位還空著呢,你去叫兒子吃飯吧!)
2.欣賞第二幅圖。
(1)提示:圖上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他們在哪里?
(2)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兒子看書時的樣子吧。(津津有味)
(3)這時要是你是這個爸爸,你會對兒子說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
(4)你要是兒子又會怎么做呢?(兒子老老實實地低頭走出門)
(5)讓學生自由交談,引導學生說出第二幅圖的圖意。
(爸爸走到兒子房間,看見兒子正趴在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書。他對兒子說:“嘿!兒子,吃飯啦!”)
3.欣賞第三幅圖。
(1)爸爸叫兒子吃飯,兒子去了嗎?仔細觀察第三幅圖,看看兒子和爸爸的表情與動作各是怎樣的。
(2)學生討論,說圖意。
(兒子聽見爸爸叫自己去吃飯,連忙起身,走出房間。爸爸彎下身子看兒子放在地板上的書。)
4.欣賞第四幅圖。
(1)兒子被爸爸叫回了餐桌旁,一家人本可以開始吃飯了,可為什么爸爸不在餐桌旁呢?觀察插圖,聯系上下兩幅圖,說說圖意。(指名說)
(2)最開始是兒子沒來吃飯,這次是爸爸沒來吃飯,如果你是媽媽,此時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學生交流,自由發言)
5.欣賞第五幅圖。
按照上面四幅圖的觀察方法,仔細看圖,嘗試說圖意。
(望著已經冷掉的菜,媽媽皺著眉頭對兒子說:“去看看你爸爸在干什么,還不來吃飯!”)
6.我們已經欣賞完了五幅圖,誰能把這五幅圖的內容連起來講一講?(學生講述)
三、創編故事
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故事呢?同學們可以大膽地猜一猜。
生甲:爸爸在兒子的房間里,趴在地上,撐著下巴,雙腳還不停打著拍子,看著那本書。
生乙:兒子去叫爸爸吃飯時,發現爸爸正趴在地上看書,也跑過去跟他一起看了起來。
……
四、情感升華,開心拓展
從這組漫畫中我們看到了一對酷愛看書的父子,同時也感受到了一家其樂融融的氛圍,漫畫中的父親與兒子是多么地相像。生活中,你與父親之間有什么幽默、有趣的故事?講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看圖講故事
按順序講清楚圖意
認真聽,知道別人講的是哪幅圖的內容
教學反思
漫畫以它獨特的藝術形式感染著孩子們,它夸張的手法、幽默大膽的想象、簡潔的圖文、出乎意料的結局,吸引著孩子們去閱讀和欣賞。因此,在教學時,我將美術欣賞與語言講述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藝術的領域去欣賞漫畫,從語言的領域去讀懂漫畫。使學生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讓學生從漫畫中學到一些知識,明白一些道理。
【幼兒園大班《看圖編故事》教學案例 】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案例分析09-06
幼兒園大班經典案例分析08-28
幼兒園大班教學活動《說相反》案例與反思02-20
小學科學教學案例故事09-07
編故事的作文09-02
幼兒園大班案例分析(通用)09-06
大班學習故事案例《制作三明治》07-04
大班學習故事案例《小小建筑師》11-28
經典銷售案例小故事04-28
銷售案例小故事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