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孩子愛咬人的案例分析和教學反思
案例敘述:
因天氣原因,在晨間活動中,我們安排幼兒進行桌面玩具活動,一開始,大家玩的都很好,每人都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進行組合拼搭,這時瑞瑞跑過來對我說:"老師,甜甜咬我",我一看,瑞瑞的小臉上被甜甜咬了一個明顯的"牙印",對于這樣的"投訴"我們也多次和她們的家長進行了交流與溝通,希望找到一個好的辦法來幫助她們克服身上的不好的習慣。
案例分析:
甜甜屬于外向型的小女生,但也特別的喜歡被人寵愛,每天總是抱著老師和媽媽,不肯放手,老師走到哪,就跟到哪,但在活動中,確非常喜歡咬小朋友,對于自己的"東西"格外小心,不許別人碰觸。
教育措施(教育效果)
1、與家長溝通,請家長配合我們,在家多督促教育孩子,告知孩子咬人是不對的。
2、告知家長,孩子可能處于"口欲期",可以在家中讓幼兒用一些滿足咬的替代品,如磨牙棒等。
2、教師應為孩子創設和諧的游戲活動空間,避免孩子情緒太易激動而發生爭執咬人事件。
教學反思:
孩子愛"咬人"是二三歲幼兒常有的行為,也是很多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但孩子真的是故意的還是生理上不由自主去"咬",這些都要從分析幼兒的年齡特征出發,尋找孩子愛"咬人"的根源。
分析孩子愛"咬人的"根源:
從生理上說,孩子在2—3個月時會有一個"口欲期",在這一階段,孩子會通過口咬去接觸外界事物,從而獲得一種滿足,如果這時,家長阻止了孩子的這種行為,在二三歲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孩子會養成"愛咬人""愛啃指甲"的行為,有時成年后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二三歲的幼兒還處于模仿期,情緒很不穩定,易激動 ,當甜甜與別人掙搶玩具時,自然的就習慣用"咬"去解決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這類問題時,可以先從分析幼兒生理心理的年齡特征為出發點,再找出問題的根源,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
【幼兒園小班孩子愛咬人的案例分析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案例分析與反思03-06
【優選】小班案例分析與反思11-07
小班案例分析與反思7篇03-06
小班案例分析與反思(7篇)03-07
小班案例分析與反思(精選12篇)11-09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12-14
槐鄉的孩子之教材分析教學案例反思12-16
【優秀】小班案例分析與反思6篇01-06
幼兒園案例個性孩子分析12-12
幼兒園案例分析:膽小的孩子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