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
于是,在周一的小組長任命式上,依照慣例,在大家的推選下,表現出色的怡怡成了6號寶寶們為期一周的小組長。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
案例:
怡怡小朋友是這學期班里來的新生,或許是陌生環境所致,剛入園的她靦腆內向,總是安安靜靜地坐著,可用餐、午睡等各種常規活動都能較為快速的完成。一段時間后,在入園時表現靦腆內向的她開始有了些改變:愿意與同組的幼兒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了,學習的時候也能夠嘗試舉手回答問題了……看著她一點點的進步,我們打心眼里開心。
于是,在周一的小組長任命式上,依照慣例,在大家的推選下,表現出色的怡怡成了6號寶寶們為期一周的小組長。一周后,作為小組長的怡怡表現的很出色,在獲得了一個大蘋果厚,小組長便換成了同組其他幼兒,同時,為了保護孩子們的眼睛,我們會定時調換他們的座位,怡怡也因此由6號寶寶組員變成了1號寶寶組員。
三天后,怡怡媽媽找到了我們:“老師,最近幾天,我們家怡怡都不愿來幼兒園,她說是小組長不讓她做了!”“是不是可以把我們家孩子換回原來的座位,她跟我講這組的小朋友都不認識,不想來幼兒園了。”
分析及措施:
對此,我們進行了溝通。
對于怡怡媽媽有關“小組長”的疑問,我們給予了解釋:小組長是輪流做的,每個小組長擔任一周時間,平時表現出色或者有進步的幼兒都有機會成為小組長,替換怡怡并不是因為她表現不好,而是她已經擔任滿一周,而別的小朋友也在進步,也應該有做一做小組長的.機會,因此,我們在選舉新的小組長之前都會獎勵上一任小組長一個“大蘋果。”而對于“調換座位”,我們又與她進行了如此溝通:調換座位是基于“保護孩子眼睛”的角度考慮。每個孩子都會有適應新環境的過程,怡怡要求換回原來的座位,說明她已經認識熟悉了原來組的孩子們,這可以看作是她入園來自身努力適應環境的收獲,作為我們家長、老師應該為她提供一個自我調節、適應,逐步擴大新交際范圍的機會。
通過一系列溝通交談后,怡怡媽媽認同了我們的做法。
從在對怡怡的觀察和接觸中,我們發現她是個非常敏感的孩子,但適應能力很強。這件事后也不禁讓我反思: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在平時通過加強與她的溝通交流,了解其真實想法,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才會促使我們去思考如何引導孩子進步與發展,而怡怡媽媽能夠及時的與我們溝通交流,將孩子情況及時反饋,解決問題,也從側面體現出了家園溝通時如此重要。
孩子的進步與發展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只有交流才會有理解,只有配合才會有發展。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小班案例分析范文06-23
小班案例分析與反思03-06
小班指南案例分析04-06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的案例分析06-08
小班幼兒個人案例分析05-30
小班教學案例分析03-22
小班幼兒交往案例分析06-24
【優選】小班案例分析與反思11-07
幼兒園案例分析與措施幼兒園小班教育案例分析《幼兒不良行為》04-13
幼兒園案例分析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