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銜接構思與設置論文
本文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和五所中職學校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銜接為背景,對中高職課程銜接中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中高職課程銜接構思,構建合理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結構。
在職業教育體系中,循序漸進培養職業技能、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中高職銜接滿足了這一要求,中職學生升學到高職繼續學習,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促進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內容[1]。
中高職銜接,有利于青少年發展的需要,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自我同一性”階段,人格、性格初步定型,但非智力因素如興趣等處于形成的初期,可塑性很大,進入高職學習,不但使人才升級,而且為培養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2]。中職教育提供了操作層面的一般技能人才,高職教育提供了策略層面的技術技能人才。中高職銜接滿足了產業升級對不同層次技能人才的需求[3]。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與所銜接的華容縣職業中專學校、永州市工商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桃源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懷化萬昌中等專業學校五所中職學校的課程進行分析,采用“3+3”學制模式,中高職課程銜接并不是簡單的將“中職課程+高職課程”模式,中職和高職的課程既是相互獨立,也是相互聯系的,中職課程是高職課程的基礎,高職課程是中職課程延續和提高。
中高職課程銜接設置需要結合這兩個層次教育的培養目標,瞄準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
1)高職專業課程零起點,難以培養高技能人才。高職與中職在人才培養的層次上理應有明顯的差異,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由于高職專業課從零起點開始,而且專業課學時數少于中職。難以達到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
2)非一體化設計的專業對口升學,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重復。高職院校的有中職畢業生和普通高中畢業生,許多學校按普通高中畢業生設計教學計劃,這樣專業對口的中職畢業生進入高職后,許多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出現重復。
2.中高職課程銜接基本思路
針對上述中高職銜接教育存在的問題的分析,采用“3+3”學制模式,設計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結構構思和設置。
1)采用“3+3”學制模式,構建整體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即中職階段學習實踐三年,高職階段學習實踐三年,結合我省人才需求情況,中職畢業生通過選拔再進入高職學習,以符合高技能人才的成才規律。這種中高職銜接模式增強了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符合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2)設計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結構
中高職課程銜接設置需要結合中職和高職兩個層次教育的培養目標,瞄準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因此,可以將中高職課程分為五部分組成,即公共基礎模塊課、專業基礎模塊課、崗位核心能力模塊課、專業能力方向模塊課、拓展模塊課五部分,每個模塊分為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二個層次。
這樣既能避免中、高職課程內容的簡單重復,也可以提高教學效果,而且能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有利于培養高技能人才。如圖1所示:
公共基礎模塊課分為公共基礎必修模塊和公共基礎選修模塊,公共基礎模塊1和公共基礎模塊3是公共基礎必修模塊,公共基礎模塊2和公共基礎模塊4位公共必修模塊。公共基礎必修課所設置的課程是職業院校各個專業共同必修的課程。公共基礎課程與所學的專業不一定有直接聯系,但它是培養學生基本文化素養,為學生專業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是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為一進步學習提供方法論的不可或缺的課程。
中職的公共基礎模塊根據中職學生原有文化基礎水平的差異和升學需要分為公共基礎模塊1和公共基礎模塊2兩個模塊。公共基礎模塊1是中職學生要達到的中職教育的基本要求。公共基礎模塊2是學生選修課程,主要是為中職學生參加對口的高職入學考試而設置的,教學要求與國家對口招生考試的要求一致,教學內容與高職公共基礎模塊3相應的課程相銜接。
專業基本能力模塊所設的課程是為專業課學習奠定必要基礎,它與專業知識、技能有著直接聯系。
一方面學生通過專業基礎的學習,能夠明白專業領域和分支方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探索適合自己且感興趣的專業目標,以加強今后專業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用專業基礎課中學習的基本理論去解釋、分析專業知識,學生具備了深入學習新理論和新技術的潛質,為學生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
崗位核心能力模塊所設的課程即是本專業所設的主干課程,主要是根據同一專業不同方向但又具有共同能力為基礎來設計的。它主要是培養職業崗位所需的技能、價值觀和態度等,也是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核心課程。
中職所開設的專業主干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能初步掌握從事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培養具有經驗層面的發展潛能的技能型人才。
高職所開設的主干課程在中職所培養的基礎上加大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深度和廣度,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專業能力方向模塊所設的課程是學生通過觀察、實踐、實習等環節鞏固和深化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關的知識,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的職業基本能力。一般由學校的實訓基地和企業的現場實習和企業頂崗實踐等環節組成的,是學生在校期間獲得實踐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的課程。
專業拓展能力模塊所設置的課程為專業選修課,是根據本專業所處的同一大類專業相近的專業課程而設計的,使學生能了解和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以培養學生除專業核心能力外其他方面所必須的能力,能夠完成相近專業所從事工作的一些簡單任務。對于這一模塊所設置的課程不必深入和無需從基礎到應用完整的學習,只是要求對相關的知識體系有一定的了解,以處理一些最基本和簡單的問題。
基于以上對應用電子技術對應的崗位群、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的分析和對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的構思,設置中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銜接方案,由于教育部對公共基礎課有統一的規定所以在此只確定專業課的銜接,見表1
從表1可看出,中職所開設的課程在高職就很少再開設,即使有也減少其學時數;在課程設置方面高職課程是建立在中職課程的基礎之上,增加和提升了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深度和廣度。
不僅如此,共同開發以崗位群、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是中高職順利銜接的關鍵,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有優先考慮有職教特色的模塊化課程教材。同時,根據學生所獲得的各類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參加各項比賽所獲得的獲獎證書進行評定,對類似課程給予免修。
構建合理的中高職課程銜接體系是一項復雜且龐大的工程,所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而這些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不是單一的、獨立的,可以說是環環相扣,一個環節沒考慮好,就會出現偏差,而影響中高職課程的銜接。所以,中高職課程銜接需要全面統籌,有一系列系統的、配套的措施,且需要經過一段很長的磨合期,需要在時間中加以檢驗。
【中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銜接構思與設置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高職院校電子技術實踐課程中的應用論文07-04
高職教育中電子技術應用模式的革新論文07-04
中高職汽車電子技術銜接的研究論文07-04
電子技術中PLC應用論文07-04
分析高職應用電子技術發展的現狀論文07-04
數字電子技術中卡諾圖應用論文07-04
現代電子技術在設備中的應用論文07-04
風力發電中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論文07-04
電力電子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