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路旁的橡樹》教學案例分析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作者是蘇霍姆林斯基。盧老師在這節課中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課堂特色。
一、全篇貫穿愛的情感,奠定整堂課的感情基調
一開始就把注意力引向老像樹,它有很多年了,是我們的朋友很從這里可以看出教師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愛的感受,讓學生從這個角度去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生主體角色體現突出且自然
1、課堂上質疑──尋疑──解疑的主動權都交還了學生,本堂課讓我們看到了學生的智慧和悟性。
2、強調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個體體驗。如:整堂課都是老師在引導著學生自己將課文讀懂、讀活,而沒有任何分析教材的痕跡。當學生提出為什么工程師提出未來的路鋪在哪里呢?工人們為什么停下來?學生的回答只是不能砍樹,愛護樹木之類的。在交流的過程中,沒有很深的見解。當學生回答不了,或者思想不能深入的時候,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讀課文,從課文中體會,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其實,不管問題由誰提出,問題本身只是一個憑借。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文章的語言,從語言中體會、感悟,獲得和作者一樣的情感。達到讀者與作者的溝通,同時通過對文本的個性解讀,實現與文本的交流、對話,從新的視角感受,加進自己的人生體驗。所以,盧老師很好的捕捉到問題這個線索,引導學生學習全篇課文,理解語言,交流情感。
【《路旁的橡樹》教學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04-06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05-23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07-29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02-08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優秀09-04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精選15篇05-28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經典15篇)07-10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15篇02-08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15篇)02-28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匯編15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