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后記范文
教后記亦稱“授課心得”、“教后感”,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完一堂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小結,將經(jīng)驗、教訓和自我體會記錄在案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后記范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除法的驗算》教學后記
這次我講的是《除法的驗算》。這節(jié)課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因為三年級上冊學生學過有余數(shù)的除法后,已經(jīng)知道了除法及有余數(shù)除法的各部分關系。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除法+余數(shù)=被除數(shù),這些知識已經(jīng)很好地為學習這節(jié)課做好了鋪墊。所以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應是體會驗算的必要性,使用性。可我還是不夠了解學生,使我始料未及。
每次講課,我堅持的原則是:1、不試課。(不提前講講,改改。想試試自己備課備的怎么樣,是不是真正吃透教材,是不是真正了解學生)2、不挑課。(跟據(jù)學校安排的講課時間,結合學生學習的進度,該講那節(jié)課了,就選那節(jié)課講)。但是這次在我講課前一節(jié)課,我在我教的另一個班講了《除法的驗算》,發(fā)現(xiàn)課的導入太過呆板、嚴肅,課中學生又出現(xiàn)了我沒有料想到的問題——小部分學生竟然找不準除法豎式中的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可他們都知道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可離我公開課的時間就剩下一節(jié)課了,改還是不改。如果要改,課件就得重新做,時間有點趕。不改,明知道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已經(jīng)不是自己所預料的了,必須改,馬上改。
于是乎,在短短的40分鐘之內(nèi)我把原先的教學設計幾乎改了個大半,從課的導入,到課中在驗算之前解決問題的分析、計算全部進行了改動。
課后,最大的遺憾是課前自己沒有完整的觀看一遍自己改動后的'課件,讓課件上一個左右跳躍的小豬分散了一點點學生的注意力,我不得不提醒孩子應該看什么。其次感覺自己這節(jié)課上的淡而無味,沒有令人回味的地方。
現(xiàn)在的我已進入真真正正的平淡期,也許我本就沒有耀眼過、興盛過,也談不上返璞歸真,我一直都是這樣的平淡。
篇二:《葡萄溝》教學后記
“五步六動”課堂模式下的常態(tài)課堂,應該是自信的、快樂的,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我內(nèi)心的想法,老師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上周,區(qū)教研員來聽課,我講得是《葡萄溝》一課,簡短的導入過后,便是出示學習目標和自學提示,緊接著孩子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接著進行反饋展示。一堂課,氣氛活躍,從容不迫。上完課下來,聽課老師給我指出了一些不足:首先就是隨文識字部分。低年級以認字識字為主,但是我的一堂課下來,全是都是識字認字寫字,雖然設計了部分游戲環(huán)節(jié),但是這樣40分鐘完全都在講識字、寫字,未免有些許枯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字放在課文中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去,讓孩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認字。然后就是孩子讀課文的機會太少。我總以為早讀孩子讀個兩三遍課文就可以了,其實不是的。語文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孩子,以讀代講,而不是老師一味地講。
經(jīng)過這次評課,我學到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繼續(xù)努力,認真汲取各家之有點,爭取把自己的課上好。
【教學后記】相關文章:
霧凇教學后記07-03
《爭論的故事》教學后記09-27
司馬光教學后記03-22
《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教學后記10-13
落花生語文教學后記07-04
<離職郵件及祝福精選>后記07-12
考試后記作文08-10
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學后記07-03
考試后記敘文05-04
《本命年的回想》課后記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