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爭論的故事》教學后記
備課時,初讀課文,發現《爭論的故事》結構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寫了盛老師給同學們講的一個故事,第二部分寫了盛老師啟發同學們談聽了故事后的感想。感想部分實際上就說明了故事蘊含的道理!斑@么簡單的文章,學生自己讀一讀,內容和道理都明白了,這課(而且是展示課)可怎么上呀?”我不禁有些擔心起來,真怕自己上不好這節語文課。可上課的時間、內容早已定好了,沒有什么回旋的余地。我只好硬著頭皮,趕緊去鉆研教材,尋找適合的教學方法,設計教案。
今天的課上下來,并沒有像我擔心的那樣。我感覺課堂上的“語文味”還是比較濃的,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閱讀、交流中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有效利用課文插圖:
課文中的插圖是教學時不能忽視的,小小的一張插圖,和課文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教學中,我較好地利用了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疏理了課文,理解了詞意。
教學環節1:
。ǔ鍪緢D)圖中誰是哥哥?誰是弟弟?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觀察圖畫,聯系課文內容,根據兩人所持的不同意見“哥哥認為大雁應該煮著吃,弟弟認為大雁應該烤著吃!迸袛喑隽藞D上人物的身份,形象地了解了“煮、烤”的意思。
教學環節2:
“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讓學生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對“煙熏火燎”的理解。學生通過看圖,明白哥哥說烤了吃沒有什么好味道的原因是他認為“煙、火苗接觸到大雁,使它的外皮變顏色,染上煙火味,有可能會燒焦”。
評議:你們真會查“無字詞典”呀!
二、進行以文為本的表演:
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能講講這個故事。在課堂教學初始環節,我就給學生提供了相關的詞語,讓學生借助詞語簡要地說了故事內容。如果讀完故事后,再讓學生完整地講這個故事,我覺得教學的意義不大。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圍繞兄弟倆的第二回合爭論,抓重點詞句談體會,讀好對話,演好對話。
兄弟倆爭論的觀點截然不同,他們的理由都很充分,學生讀對話,談談感受到了什么?學生抓住“不以為然、大聲爭辯、就該、很不服氣”這些詞語體會到兄弟倆爭論的激烈、都認為對方說得不對,互不服氣。還感受到對話中的許多反問句更強調出不服氣的語氣。
接著,指導學生抓住這些詞語和反問句,把激烈的爭論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學生同桌合作,練朗讀、練表演。指名表演時,學生充分體現出對文本的理解。學生扭頭不看對方,表示對對方觀點的不認同,很好地表現出了“不以為然”的樣子!按舐暊庌q”時語言說得快速、響亮。演弟弟的學生兩手叉腰,把“很不服氣”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讀、演得有聲有色,深刻地闡述了對文本的理解。
三、尊重孩子的獨特感受,拓展學習的空間:
有故事,有感想,是這篇課文的獨有特色!案邢氩糠帧鼻山柰瑢W之口,各抒己見,從多個角度闡明了道理。如何使學生既和文中同學的感受產生會心的共鳴,又不失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獨特感受呢?我先引導學生將故事讀透,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找到兄弟倆在這件事中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及時射下大雁”,沒有抓住“一群大雁從他們的頭上飛過”這個最佳時機,先將大雁射下來。有學生向兄弟倆提出建議“他們可以先射一只下來,再爭論也不遲!庇形粚W生甚至替他們想了一個更妙的方法“他們是打獵為生的,箭法一定不錯,何不一齊拉弓射箭,射下兩只大雁來不是更好嗎?”在此基礎上,學生再讀文中“感想部分”,不用再過多地講解,學生對“抓住時機,先做起來!边@個道理已經理解得非常透徹了。
接下來補充閱讀的名言警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薄吧僬f空話,多干實事!薄皼]有人碰不到機會,只是你是否把握!薄白f,何如起來行!芏鱽怼蓖卣沽藢W生的視野,更進一步鞏固了課文的學習。
四、找準結合點,引導學生樂于表達:
同學們在讀這篇課文時,發現課文中感想部分的對話沒有提示語。
“這兄弟倆真笨,白白讓大雁飛走了!
“不是他們笨,是他們沒有抓住時機!
“兄弟倆這樣爭論下去,時間都白白浪費了!
“不管做什么,關鍵是要先做起來。”
…………
我向學生說明了:“這段對話沒有提示語,是因為話語接得比較緊湊,每句話分別是誰說的并不重要,重點在話的內容!
我設計了學著這篇課文中沒有提示語的對話進行對話片斷的小練筆。
【教師出示:老師問大家:“你們最喜歡什么動物,能說說理由嗎?”
“”
“”
“”
“”
…………】
學生興趣濃厚,積極交流:
“我最喜歡信鴿,因為它能為人們傳遞信息!
“我最喜歡大熊貓,因為它是中國的國寶!
“我最喜歡小白兔,因為它渾身雪白,有一對長耳朵,一雙紅寶石一樣的眼睛。”
“我最喜歡小鳥,因為它可以展翅高飛!
“我最喜歡小雞,因為小雞毛茸茸的,像一個黃色的絨球,很可愛!
“我最喜歡小狗,因為它很通人性,對人很忠誠,能幫助人們看家護院!
“我最喜歡花豹,因為它既跑得快,又會爬樹。”
“我最喜歡蜜蜂,因為它們非常勤勞,可以釀出香甜的蜜!
“我最喜歡青蛙,因為它是莊稼的保護神。”
…………
孩子是非常喜歡小動物的,設計這樣一個說話、寫話練習,結合了課文中獨特的段落形式,選取了孩子最感興趣的話題,在學生學習了《雪兒》《放飛蜻蜓》《保護青蛙》等內容之后,孩子們調用自己平時的觀察所得,運用掌握的詞句說、寫出了動物的特點,更在不知不覺中體現了本課寫兄弟倆爭論時表明觀點、列舉論據的說理句式特點。形式雖然簡單,但效果良好。
看來,簡單的課文其實并不簡單。立足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深入挖掘教材,找準語文訓練的結合點,何愁課堂教學沒有“語文味”?
【《爭論的故事》教學后記】相關文章:
爭論故事教學設計06-08
爭論故事教學設計10篇05-20
爭論故事教學設計(10篇)05-20
司馬光教學后記07-16
《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教學后記10-13
爭論的作文01-15
爭論優秀作文03-02
關于爭論作文02-20
關于爭論的作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