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制造企業供應鏈下物流管理運作模式論文
制造企業的正常運轉要保證按生產節奏采購和運送各種原材料、半成品,同時要將產品不斷地運離企業,這些都依靠物流以及有關活動加以創造和提供保證。制造企業的供應鏈,從上游來說,主要面向的是各級供應商,供應商將制造企業所需物資送達到企業;從下游來說,主要面向的是各級分銷商、客戶,將產品從制造企業運送到市場中。為保證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同步化、并行化運作,實現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物流系統管理將面臨一系列的轉變,加強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合作,結合所有物流活動,形成整合式管理,并重視供應鏈中成員企業的緊密聯系。
一、供應鏈管理與物流活動的整合
內外物流結合的物流供應鏈管理是將物流活動視為由原料采購、生產、分配、銷售和產品到達最終用戶所組成的一定流量的環環相扣的鏈。它通過綜合從供應商到消費者供應鏈的運作,使物流與信息流達到最優化。企業追求全面的物流網絡的綜合效果,而不是單一的、孤立的局部效果。供應鏈管理是全過程的戰略管理,其目的不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戶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務,以產生和保持競爭優勢。從某種意義上講,供應鏈是物流網絡的充分延伸,是產品與信息從原料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增值服務。
物流供應鏈的管理不再把庫存當成維持生產和銷售的措施,而將它作為一種供應鏈的平衡機制。通過簡化供應鏈和經濟控制論等方法解除薄弱鏈,以此尋求總體平衡。通過物流網絡準時化要求供應鏈上的所有要素同步,減少無效作業,做到采購、運輸、庫存、生產、銷售及供應商、用戶的營銷系統的一體化,促進物料與產品的有效流動,追求物料通過每個配送渠道的整體流動的最高效率,杜絕生產與流通過程的各種浪費。
通過快速響應預測未來需求而做出快速反應,重組自己的業務活動,以減少提前期和成本,最終縮短產品在供應鏈上的時間。通過有效客戶響應消除系統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費用,降低供應鏈各個環節如生產、庫存、運輸、等方面的成本,為最終給客戶帶來更大的效益而進行密切合作。此時,物流網絡在供應鏈管理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為供應鏈成員提供個性服務,滿足生產和需要的時效性、正確性,解決物流系統協同化等問題。
二、制造企業供應鏈中物流的組織與管理
1、流入物流
流入物流主要是指企業的供應物流,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購與調撥。企業供應物流不僅是一個保證供應的目標,而且是在最低成本,以最少的消耗和最大的保證來組織供應物流活動,因此難度很大。企業競爭的關鍵在于如何降低這一物流過程的成本,這可以說是企業物流的最大難點。為了削減商品制造過程中大量零部件的庫存占用費用,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應極力排除在途庫存的生產體系。
2、內部物流
制造企業內部物流主要是指企業生產物流,在生產工藝中的物流活動,也就是生產企業的車間或工序之間,其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按工藝流程的順序依次流過,使其最終成為產成品,送達成品庫暫存的過程。這種物流活動是與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伴生的,實際上已構成了生產工藝過程的一部分。
3、流出物流
流出物流是指制造企業的銷售物流,將生產出的產品向批發商、零售商傳遞的物流。銷售物流活動帶有極強的服務性,以滿足買方的需求,最終實現銷售。在這種市場前提下,銷售往往以送達用戶并經過售后服務才算終止,因此,銷售物流的空間范圍很大,這便是銷售物流的難度所在。在這種前提下,企業銷售物流的特點便是通過包裝、送貨、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實現銷售。這就需要研究送貨方式、包裝水平、運輸路線等,并采取各種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時、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達到目的。
4、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指企業廢棄物物流,對企業排放的無用物進行運輸、裝卸、處理等的物流活動。企業在生產、供應、銷售活動中總會產生各種余料和廢料,這些東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隨物流活動的,而且在一個企業中,回收物品處理不當,往往會影響整個生產環境,甚至影響產品質量,還會占用很大的空間,造成浪費。
三、供應鏈下物流模式的選擇
企業物流模式主要有自營物流和外包物流等。企業在進行物流決策時,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資源條件,綜合考慮以下主要因素,慎重選擇物流模式,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物流對企業成功的影響度和企業對物流的管理能力,是影響企業物流采取自營模式還是外包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
2、企業對物流控制力的要求,越是競爭激烈的產業,企業越要強化對供應和分銷渠道的控制,此時企業應該自營物流。
3、企業產品自身的物流特點和企業的規模實力,建立合理的物流系統,制定合適的物流需求計劃,保證物流服務的質量。
4、物流系統的總成本,在選擇和設計物流系統時,要對物流系統的總成本加以論證,最后選擇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統。
5、第三方物流的客戶服務能力,第三方物流在滿足企業對原材料及時需求的能力和可靠性、對企業零售商和最終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的反應能力等方面,應該作為首要的因素來考慮。
6、自擁資產和非自擁資產第三方物流的選擇,在進行企業物流模式選擇的具體決策時,應從物流在企業中的戰略地位出發,在考慮企業物流能力的基礎上,充分比較各方面的約束因素,進行成本評價。
四、物流管理在企業供應鏈競爭中的作用
1、物流過程對供應鏈響應周期的影響,這是對供應鏈競爭力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供應鏈響應周期是指整個供應鏈從接到客戶訂單到最終交貨的時間間隔。物流過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供應鏈響應周期的影響是巨大的。
2、物流過程對供應鏈總成本的影響,物流過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反映在供應鏈總成本上,可以從物流費用占總費用的比例看出來。在我國制造企業中,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之所以
很高,與物流過程在整個供應鏈的組織水平有很大關系。
3、物流過程對供應鏈總庫存水平的影響,低水平的物流過程對供應鏈庫存的影響,最典型的就是訂貨量在供應鏈上被逐級放大。這一效應的結果是造成了供應鏈上各級的庫存量越來越大,增加了庫存成本,使供應鏈的總體競爭力下降。
4、物流過程對供應鏈按期交付可靠性的影響,它是對供應鏈整體信譽的一種衡量,也是供應鏈吸引客戶的一種有利手段。按期交付可靠性高,就容易得到客戶的信任,就會有源源不斷訂貨,反之則會逐漸失去現有客戶。因此,這一點也是影響供應鏈整體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5、物流過程對供應鏈服務水平的影響,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要向所有提出需求的客戶及時提供精確的產品。因此,客戶服務質量是構成供應鏈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之一。
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物流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但是,用傳統的物流管理供應鏈中的物流過程卻難以滿足以上要求,因而制造企業必須建立現代物流的理念。
【制造企業供應鏈下物流管理運作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物流營銷組合模式思考02-09
淺談海爾現代模式物流管理04-05
企業管理模式范本07-29
現代企業管理模式07-15
物流管理專業中,供應鏈管理和國際物流哪個就業前景更廣?07-14
我想問一下華為招工業工程的是不是就供應鏈管理及制造技術兩個職位?07-11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就業前景08-04
物流管理論文11-09
物流管理畢業論文11-11
物流倉儲管理論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