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摩擦力的秘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有關摩擦和摩擦力。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減小運動物體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摩擦力。
3、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力的結果。
科學知識:
1、認識摩擦產生的條件,知道什么是摩擦現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減少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摩擦現象在生活中的正負效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現象感興趣。
2、能夠辯證地看待摩擦力。
教學準備:
1、磚塊、人游泳活動,物體在空中運動的圖片或錄像。
2、彈簧秤、帶鉤的重物(或鉤碼)、圓桿鉛筆、油。
3、橡皮泥若干、洗潔精或油、透明塑料瓶、秒表、鯨或海豚體形照片。
4、流線型火車的圖片。
5、生活中增大或減少摩擦力的事例的圖片或實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1、學生活動:用小拇指推磚塊或把手平放在桌面向前推。
2、提問: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是摩擦力?
3、談話:今天我們來認識“摩擦力的秘密”。
(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
活動一:認識摩擦現象及摩擦力
1、討論:摩擦力是從何處產生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2、講解:摩擦力。
3、提問: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物體在水中或空氣中運動是否產生摩擦力?
4、出示圖片或放錄像講解。
活動二:認識摩擦力的正負效應。
1、談話:冬季,我們必須及時清理街道上的積雪,而當滑冰時,我們會專門凍一個冰場。由此,你想到什么?
2、討論:你認為哪些是摩擦力的“功”?哪些是摩擦力的“過”?
出示圖片,讓學生辨析。
活動三:研究減小固體間摩擦力的辦法。
1、談話:當物體運動時,怎樣減小兩個物體間的摩擦力呢?利用桌上所給的材料,自己想想辦法。
2、提問:在實驗中應注意什么?強調注意事項。
3、學生活動,要求盡可能多的想出辦法。
4、匯報。
5、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活動四:研究減小物體在水中受到阻力的辦法。
1、談話:物體在水中運動,怎樣減小它受到的摩擦力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認識。
2、出示鯨或海豚的圖片啟發:為什么鯨或海豚的身體是兩頭尖,中間大,這有什么作用?
3、講解實驗方法。
4、學生活動,用秒表計時。
5、匯報。
6、小結。
活動五:了解流線型物體在空氣中受到的阻力較小。
1、出示流線型車或火車圖片,問:怎樣減小物體在空氣中運動受到的摩擦力呢?設計方案,并進行研究。
2、學生設計方案,教師完善。
3、學生合作交流,匯報。
4、教師小結。
活動六:了解生活中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事例。
1、提問:摩擦力的存在有時有用,有時又給人帶來不便,說一說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減小摩擦力?
2、學生討論、匯報。
3、出示一組生活中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圖片,讓學生辨析。
三、鞏固、評價
1、提問:通過兩節課的學習,你認識了什么?
2、提問:假如世界上不存在摩擦力,將會怎樣?
作業設計:
1、觀察自行車的構造,哪些需要增大或減小摩擦力?是怎樣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
2、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摩擦力,并想辦法解決。
【小學科學《摩擦力的秘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摩擦力教學設計02-08
《摩擦力》教學設計06-12
《摩擦力》教學設計范文05-20
摩擦力教學設計(15篇)05-18
摩擦力教學設計15篇02-08
《秘密》教學設計11-03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3-13
《擺的秘密》教學設計07-29
春天的秘密教學設計05-04
夜間飛行的秘密教學設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