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能邊唱邊合拍做“小手爬”的動作,初步表現歌曲旋律的上行與下行。
2.樂意創編身體不同部位的歌詞,體驗創造、表演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小手爬》,圖譜。
活動過程:
一、 隨音樂點頭,拍手,感受歌曲旋律。
“今天,老師帶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欣賞,然后用點頭來打節奏嗎”“加上小手來拍一拍節奏”集體練習,教師與幼兒隨著音樂做動作。
二、學習律動,學唱歌曲
1.出示圖譜,集體學唱歌曲!皠倓,歌曲說了一件什么事情,你看到圖譜上有什么,你能說一說嗎?”
2.教師根據圖譜示范雙手上行、下爬的'游戲,幼兒仔細觀察老師爬的動作,部位。
3.集體看圖譜練習小手爬。
4.幼兒練習根據歌曲的節拍,顯示雙手從腳背開始,一拍一拍輪流緊貼退、身體、臉部往上“爬”,前半段拍到頭頂,后半段雙手從頭頂開始,一拍一拍往下爬,一直爬到小腳腳背上。
5.幼兒分組游戲。
三、仿編律動,體驗游戲的樂趣。
1.學習創編其他身體部位的上行,下行動作。
“小手向上爬,還能爬到什么地方?小手向下爬,又爬到了什么地方?”(爬到眼睛,鼻子,大腿)
2.創編出小手爬的不同動作,邊唱便按合拍用新創編的動作貼著身體上行、下行。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音樂游戲貫穿始終,各環節銜接自然。而且由于采取邊唱邊和幼兒一起玩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和動作。通過與老師和同伴的玩耍與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讓孩子在反復感受中,輕松而興趣地進行游戲。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玩!钡臒崆。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特別希望老師用手去他們身上爬一爬,所以當我提示孩子們找一個朋友爬一爬時,很多的孩子都圍到我身邊,顯得很興奮。所以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顒釉诟叱敝薪Y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2
(一)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1.幼兒間互相指認身體部位。
2.了解幼兒爬山相關經驗。
3.熟悉歌曲《小手爬》旋律,鼓勵幼兒用手表現爬山動作。
(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歌詞內容做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動作,進一步了解身體不同的部位。
2.借助小手的上下爬動,感受和表現音樂旋律的上行、下行,創編歌詞和動作。
3.感受韻律活動的樂趣,懂得勤洗手、勤剪指甲,愛護自己的小手
活動重點:
能根據歌詞內容做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動作,進一步了解身體不同的部位。
活動難點:
借助小手的上下爬動,感受和表現音樂旋律的上行、下行,創編歌詞和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歌曲《小手爬》
2.音樂課件:《講衛生愛護小手》
3.幼兒課前熟悉《小手爬》歌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點鼻子”、“爬山”,引起興趣,了解鞏固對身體部位的認知。
1.教師用手和幼兒親切打招呼,然后帶領幼兒作“點鼻子”的游戲,要求幼兒迅速準確地指出五官及身體部位。師:我們一起來點點身體上的部位,老師說什么,小朋友就點什么,準備好了嗎?
2.師:現在老師的速度要加快了,看看誰指的又快又準確,小耳朵豎起來,聽仔細了。
3.師小結:小朋友真是聰明,都能認識自己身體的部位了。
4.師繼續“爬山”游戲:“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姐,四小弟,五妞妞,來爬山,爬呀爬呀爬上山”。聽,小手要去干什么?(爬山)你爬過山嗎?從山的.哪里爬?爬到哪里?然后呢?引導幼兒說出爬山從山腳爬爬到山頂再下來回到山腳,向上爬 越來越高,向下爬 越來越低。
二、學習律動,感受和表現旋律的上行和下行,創編歌詞和動作。
。ㄒ唬┯變簩W做律動。
1.教師示范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以較慢的速度邊念邊示范!芭姥脚姥脚姥脚溃慌琅赖筋^頂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腳背上”。讓幼兒說說小手先爬到哪里?后來又爬到哪里?引導幼兒說出頭頂上和腳背上。
2.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學習小手爬。
3.師:小手說他喜歡一邊唱歌一邊跟我們做游戲,我們來聽聽看看,它是怎么唱的和玩的。幼兒聽音樂看課件,教師示范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教師完整示范表演,突出在每句結束時小手爬到頭頂上或小腳上,引導幼兒關注動作與音樂的關系。
4.教師帶領幼兒跟琴聲一邊唱歌一邊做小手爬的動作。師:小手說爬的太慢了,要快快爬呢!可以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速度一起演唱與做動作。
5.師:這首歌里的小手真可愛,爬來爬去到處走,在小手向上爬和向下爬的時候,音樂有什么不一樣呢?教師借助琴聲和肢體手勢動作來讓幼兒理解:小手爬到頭頂上的時候,音樂慢慢高起來,小手爬到腳背上的時候音樂是慢慢低下來的。
6.聽音樂師幼共同做律動,進一步感受和表現旋律的上行和下行。
。ǘ┨鎿Q歌詞和動作,幼兒仿編。
1.師:小手除了可以爬到頭頂上、小腳上,還能爬到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呀?(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幼:肩膀上、鼻子上、眼睛上、嘴巴上、耳朵上……引導幼兒一起來唱一唱,做一做。
2.師:小手除了用爬的動作,還會用哪些動作來爬山呀?引導幼兒做小老師帶領大家做仿編的新動作。教師幫助幼兒整理、替換歌詞,如跳呀跳呀…一跳跳到…滑呀滑呀,……一滑滑到…引導幼兒一起唱唱、做做。
三、觀看音樂動畫片,提升幼兒生活經驗。
1.師:小手除了會爬山,還能做什么?(洗臉刷牙吃飯等)小手靈不靈巧?本領多不多?對我們重不重要?那我們應該怎么對待它?
2.播放音樂動畫片課件,提問幼兒如何愛護和保護好自己的小手,引導幼兒做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四、延伸活動:引導幼兒課后和小伙伴一起合作來玩這個韻律活動。
(三)課后延伸活動設計
1.引導幼兒嘗試兩兩合作創編韻律活動,繼續感受隨音樂旋律的上行和下行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樂趣。
2.鼓勵幼兒對自己和同伴的表演進行評價。
音樂活動《小手爬》課后反思:
1.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首先,我以打招呼的形式和幼兒互動,引起興趣,拉近距離,然后以“點鼻子”的游戲了解和鞏固幼兒對身體部位的認識,為后來幼兒創編小手爬的位置打下了基礎。接下來,我一邊念著歌詞“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頭頂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腳背上”,幫幼兒提取節奏,然后配合用肢體語言表演,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示范,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出小手向上爬到了頭頂,向下爬回了腳背。接著通過聽琴聲和觀察教師手勢語感知音樂從低到高,小手從下往上爬,音樂從高到低,小手從上往下爬,加強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在創編環節,由于前面鋪墊較好,幼兒基本都能完整創編歌詞和動作,樂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獨立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幼兒通過與同伴和老師的互動,在體驗和模仿中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學會了律動的動作,整個活動過程輕松而愉悅,基本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但由于是小班幼兒,對通過聽來感受音樂旋律的上下行并表現出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老師的多方引導和幫助才能做到。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歌詞內容做小手上爬的動作。
2、借助小手的上下爬動,感受和表現音樂旋律的上行、下行。
活動準備:
《小手爬》的音樂磁帶,毛毛蟲手偶一只,毛毛蟲背面貼上磁鐵、磁板上貼一幅高山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歡快的音樂進入活動室,激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二、教師出示毛毛蟲,引出課題并幫助幼兒學會仔細聽音樂。
1、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一根手指頭,變成毛蟲爬呀爬,兩根手指頭,便把剪刀剪剪剪,三根手指頭,變成眼睛看看看)
2、老師:"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愛玩游戲,對嗎?今天也有個愛玩游戲的小客人來到我們班,他是誰呢?(出示毛毛蟲)老師:“毛毛蟲怎樣爬?他會爬到哪里呢?讓幼兒學習毛毛蟲爬動的樣子吧。”
三、播放音樂,感受樂曲旋律的上行,下行。
出示磁板,教師:“我的毛毛蟲還會隨著音樂爬呢!辈シ乓魳方處熾S音樂旋律的上行下行來拖動毛毛蟲。
提問:
1)毛毛蟲隨著音樂怎樣爬的?
2)在唱到什么地方的`時候,毛毛蟲往山上爬?在唱到什么地方的時候,毛毛蟲往山下爬?
四、老師清唱歌曲,幼兒隨音樂上爬下爬,感受樂曲旋律的上行下行。
1)老師將毛毛蟲套在手上。老師:“瞧,老師的毛毛蟲又爬到了哪里?”老師邊唱歌曲邊隨歌曲做爬動的動作,先隨音樂爬到頭頂上,然后爬到腳背上。
2)老師幼兒共同聽音樂,隨音樂上行、下行做動作,體驗小手爬動的快樂。
3)變換動作:毛毛蟲還會爬到哪里?幼兒替換歌詞,教師和幼兒一起唱唱、做做動作。
4)除了毛毛蟲會爬,還有什么熊動物會爬,他們又會爬到什么地方呢?讓幼兒用身體學學其他小動物是怎樣爬的。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室。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邊唱邊做動作,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2、學習初步改編歌詞,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引入,學習歌曲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學一首新歌,歌的名字叫‘小手爬’,這首歌,非常好聽,你們要仔細聽哦!
教師:“這首歌好不好聽啊?你們想不想再聽一遍啊?好,現在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唱這首歌,好不好啊?(跟唱兩到三遍)”
2、幼兒學動作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做動作,好不好啊?(跟著音樂做動作,幼兒可以邊唱邊做動作)”
3、創編新的歌詞
教師:“好,現在我們知道,小手可以爬到頭頂上,還可以爬到小腳上。那么,我請小朋友想想。小手還可以爬到什么地方啊?(幼兒在作為上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把一些用到歌中,和幼兒一起唱歌做動作)”
4、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都很能干的.,現在請小朋友把我們剛剛學的歌唱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歌詞并根據歌詞做相應的動作。
2、喜歡玩音樂游戲,能主動地參與游戲。
3、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錄音機、磁性黑板、粉筆
【活動流程】
一、音樂游戲《小手拍拍》
1、教師伸出雙手,問:“這是什么?(手)你的小手在哪里?讓我們和小手一起跳個舞吧!”
2、教師和孩子一起聽音樂做手部律動。
二、談話激趣
1、師:“小手跳的真漂亮,你的小手是怎么跳舞的?你的小手還會怎么跳?”
2、鼓勵孩子做出不同的手部動作
三、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孩子理解歌詞
1、理解詞語“爬”
師:“你們的小手跳的不錯!我的小手也很厲害,還會畫畫呢!你看,我畫的是什么?”
2、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座大山
3、教師用小手爬山
師:“快看,我的小手在干什么?”(爬)“對,小手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哪里?(山頂上)爬呀爬呀爬呀爬,又從山頂上爬到了哪里?(山腳下)”教師邊說邊做動作
4、鼓勵個別孩子練習爬的動作
四、鼓勵孩子大膽表現音樂,并引導孩子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1、引導聽音樂自由表現
師:“我們聽著好聽的音樂,讓小手爬一爬吧!”
2、鼓勵孩子按音樂的節奏表現
師:“小手跳的真好,我們來試一試唱到哪里就讓小手爬到哪里,看看誰的小手爬的好!”
3、鼓勵孩子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師:“小手爬的.不錯,如果我們唱的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孩子們,我們來比一比誰唱歌的聲音最好聽!”
4、音樂游戲,體驗小手在同伴身上爬的感覺
①師:“小朋友唱的不錯,讓小手到小伙伴的身上爬一爬吧!每個人找一個好朋友,商量一下誰的小手先爬!”
、趲煟骸白屝』锇榈氖衷谀愕纳砩吓酪慌,試一試好玩嗎?”
5、教師參與音樂游戲,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師:“老師變成高山,你的小手想不想來爬?”教師變高山,讓孩子的小手在教師的身上爬動,共同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樂趣。
2、能隨音樂旋律的上行與下行.合拍的做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動作。
3、加強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現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游戲前學會歌曲、每人一個小手寶寶、歌曲磁帶、鋼琴、錄音機。
活動重點:
體驗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樂趣。
活動難點:
合拍地做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動作。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入活動室
2、談話引題(出示小手寶寶)
“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小手寶寶,我的本領可大了,你們知道我都有什么本領嗎?"(我會彈琴,會跳舞,會畫畫)
小朋友們喜歡小手寶寶嗎?(幼兒回答喜歡)我們一起做一個手指謠歡迎小手寶寶的到來吧!
我的小手拍拍,拍拍拍拍拍拍
我的小手彈彈,彈彈彈彈彈彈
我的小手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我的小手轉轉,轉轉轉轉轉轉
我的小手放膝蓋,放膝蓋!
( 評析:小手寶寶到幼兒園來做客,以小手寶寶為小朋友做自我介紹.調動起幼兒的好奇心,以提問的形式,讓幼兒了 解小手都會做什么,做一個手指謠,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穩定幼兒的情緒)
3、 師隨音樂表演,請幼兒感知上行與下行
師:“小朋友表現的都非常棒,小手寶寶也很喜歡你們的表演,它今天也給咱們準備了一個小節目,你們聽!”
4 、幼兒初步體驗做動作
師:“小手寶寶的表演結束了.你們注意聽了嗎?剛才那首歌
我們也學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做什么動作?”
(評析:引導幼兒感覺感知,能說出小手在身體上爬、捏的感覺)
5 、體驗小手爬上爬下的樂趣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小手在身體爬的感吧!”(邊唱邊表演)
(評析:幼兒對已有感覺的經驗,隨音樂再次體驗做動作,從中初步體驗到小手爬的樂趣)
6 、合拍的做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動作
師:“小朋友都感覺到了小手在身上爬的感覺,那老師有一個問題問小朋友.我們的小手先從我們的腳背上爬到了哪里?又爬到了哪里?然后爬到了哪里?最后爬到了頭頂上,從
下面爬到了上面,然后又從頭頂一步一步地爬了下來.從上面爬到了下面!”
。ㄔu析:以提問回答的方式,引導幼兒感知從下到上,從上到下)
7 、再一次隨音樂嘗試小手爬上爬下的樂趣
8 、師:“小手寶寶看到我們這里那么的熱鬧,它也想和我們一起做游戲.我們把小手寶寶請出來一起做游戲吧!”
9 、師:“小朋友.你們和小手寶寶玩的開心嗎?那你們想想咱們
的小手寶寶還可以爬到哪里?”
(小手寶寶還可以爬到臉上,耳朵上......)
(評析:幼兒想象力豐富,在這里,我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 隨音樂創編歌詞,并走上前來表演。)
10 、隨音樂用小手寶寶找好朋友,再次感受小手爬帶來的樂趣
師:“小手寶寶的本領可真大呀!它還可以幫我們找好朋友. 那我們和小手寶寶一起找好朋友做游戲好嗎?讓我們的'小手寶寶爬到我們好朋友的身上吧!”
。ㄔu析:在互動中,幼兒體驗到小手爬的樂趣,深化主題,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11、結束語: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到外面,讓我們的小手寶寶和我們一起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玩吧!”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玩吧!”
活動評析:
活動開始,以談話的形式出示小手寶寶,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啟發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小手的本領,運用手指謠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都處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教師的教態自然,語言親切,富有親和力。教師通過隨音樂律動表演引導幼兒感覺、感知小手在身體上捏、爬的感覺。并體驗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樂趣,音樂從低到高,小手從下往上爬,進一步加強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現力!拔覀兊男∈诌會爬到哪里呢?”一句提問又引起幼兒的遐想無限。通過幼兒創編歌詞,在發展語言的同時,拓展可幼兒的思維。在師幼互動中,幼兒自由輕松,始終是活動的主人,教師能以好朋友的角度參與游戲,使幼兒感到親切自然、其樂融融,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課后反思:
我根據音樂的特色及歌詞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及對事物的好奇心設計了這節課。制定了兩條活動目標:第一條是感受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樂趣,第二條是能隨音樂旋律的上行與下行.合拍的做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動作。我把我活動的第一個目標做為了我活動的重點,第二個目標就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的活動準備是幼兒每人一個小手寶寶,課前學會小手爬這首歌。我的活動設計是始終以小手寶寶為客人的方式貫穿其中,以小手寶寶要表演節目為鋪墊,引發起幼兒的表演欲望,從而體驗到小手爬的樂趣,來完成我活動的第一條目標。通過提問及文字描述,感知上行與下行,來完成我活動的第二條目標;硬糠謥硗瓿闪宋一顒拥闹攸c。最后的互動環節,由于我的引導不到位,個別幼兒沒有體驗到相互爬的樂趣,這是我在今后的學習中需要加強和努力的。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用自然的嗓音唱歌曲。
2.再次感受新年氣氛的熱鬧。
活動準備:
1.小雞、小鴨、小鳥玩具各一個。
2.配套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隨音樂模仿小雞、小鴨、小鳥進教室。
2.欣賞歌曲,知道歌曲的名字及內容。
3.學唱歌曲。
。1)在情境演示中,跟著小雞一起學唱歌曲。
。2)在情境演示中,跟著小鴨一起學唱歌曲。
(3)在情境演示中,跟著小鳥一起學唱歌曲。
4.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各種模仿動作,并隨音樂邊唱歌詞邊按樂句做出來。
5.集體在音樂聲中愉快舞蹈,感受新年的快樂。
活動反思:
在這節音樂活動前,我和孩子們一同布置活動室環境。于是,在他們我的啟發下,我示范唱出貼近他們生活的歌曲《新年到》;顒又泻⒆觽兊.情緒很好,跟著我一會兒學小雞、一會兒學小鴨,開心極了,歌曲的內容較簡單,幼兒很容易學會,難點在情景演示中,這需要幼兒既能根據自己的演唱,又能自己表演唱,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特別專心,練習的過程特別認真,多遍下來,孩子們唱得可真不錯!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手,知道用手能做許多事情。教幼兒初步保護手的`方法。
活動準備:
《小手爬》音樂磁帶、筷子、橡皮泥、圖書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聽音樂和幼兒做小手爬的游戲,引出小手的內容。
二、展開。
1、和幼兒一起說手、按順序認識手。
2、和幼兒一起認識手指頭(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知道它們的名字。
3、和幼兒一起做手指游戲,看誰戴的又對又快。
4、和幼兒一起認識手指甲,教育其講衛生。
5、和幼兒一起認識手心、手背;做手心手背游戲。
6、和幼兒討論手的作用。
7、教育幼兒手的作用大要保護好手。
8、請幼兒自由去操作各種材料,體驗手的作用。
延伸活動:
帶幼兒到互外做手影游戲,自然結束。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較合拍地做律動《小手爬》。
2、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學習仿編歌詞和動作。
3、能較積極地參與仿編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5、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合拍做動作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 復習律動《拍手點頭》
1、集體復習,教師與幼兒隨著音樂做動作。
2、仿編,“拍拍小手點點頭很快樂,我們拍拍小手還可以干什么呢?”(教師可請仿編出新內容的幼兒當小老師,帶大家做新動作。)
二、 教師示范。
1、教師以較慢的速度邊唱邊示范。
2、幼兒說說小手先爬到哪里?后來又爬到哪里?
三、幼兒學做律動。
1、和著教師的歌聲,一拍一下地拍手。
2、跟著教師邊唱歌邊拍手。
4、教師與幼兒以較慢的速度邊唱邊做動作。
四 幼兒仿編律動。
“小手向上爬,還能爬到什么地方?小手向下爬,又爬到了什么地方?”
1、教師與幼兒一起做幼兒仿編的新動作。
2、幼兒做小老師帶大家做仿編的新動作。
五、 復習活動。
“喵!小花貓發現小老鼠了,我們都來做可愛的小花貓吧!“邊唱歌邊表演《咪咪小花貓》然后走出教室。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參加音樂活動,能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2、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引發幼兒仿編歌詞的愿望。
3、激發幼兒嘗試用小手做游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
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伸出手:“小朋友看一下這是什么?”(手)
“我們的手寶寶朋友會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呢?”(幼兒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
1、“今天,我的手朋友還會和我做游戲呢,瞧,老師的手朋友在做什么?”(教師一邊念歌詞前半段一邊做動作)
提問:“老師的手朋友爬到哪里去了?”(頭頂上)“我們再來看一看,手朋友又爬到哪里去了?”(教師一邊念歌詞的后半段一邊做動作)
2、“我們一起來學學小手做的游戲。”教師帶領幼兒邊念歌詞邊做小手“爬”的動作。
3、“今天,我的手朋友還會一邊唱歌一邊做游戲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小手‘爬’的歌!苯處煼冻枨。
4、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
“小朋友,你們看,我們的手寶寶爬的越來越高了,然后我們的手寶寶再慢慢的爬到下面去了。我們唱歌的聲音也是從高到低的!
5、仿編歌曲。“小手除了可以爬到頭頂上小腳上還能爬到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呀?”(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結束部分:
“今天手寶寶和我們做了好玩的游戲,回家以后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也來做這個好玩的游戲,好嗎?”
延伸部分:
“小手除了可以在我們身體上爬還能在哪些地方爬呀?”(讓幼兒唱自己仿編的歌詞并做出相應的動作)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 篇11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能邊唱邊合拍地做“小手爬”的動作。
2.在唱歌的基礎上,引發幼兒創編歌詞的愿望。
3.激發幼兒嘗試用小手做游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
音樂《小手爬》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手指爬”導入活動。
師:“這是一條毛毛蟲,(教師用一個手指表示)毛毛蟲來和小朋友做游戲啦!”
1.教師邊唱譜邊做手指爬的動作。
2.提問:毛毛蟲爬到小朋友身體的'什么地方?
二、學唱歌曲,能根據歌曲旋律邊唱邊合拍地做“小手爬”的動作。
1.借助小手爬的動作,熟悉歌詞。
師:“現在老師的手變成了許多毛毛蟲一起爬!
(1)教師邊念歌詞邊做動作。
(2)提問:老師的手爬到身體的什么地方?
。3)教師帶領幼兒邊念歌詞邊做動作。
2.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歌曲并進行歌表演。
。1)教師范唱并合拍地做動作。
(2)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邊唱邊合拍地做小手爬的動作。
。3)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節奏,繼續邊唱邊做動作。
三、創編歌曲,探索小手爬的部位和爬的動作。
師:“我們的小手除了可以爬到頭頂上和小腳上,還能爬到身體的什么地方?”
1.創編小手爬的部位。
。1)請幼兒說說小手還可以爬到身體的什么地方?(讓幼兒個別示范)
。2)根據幼兒創編的內容,師生共同模仿。
2.探索小手爬的動作。
。1)請幼兒說一說,并進行動作示范。
( 2)師生共同模仿。
四、結伴表演,體驗游戲的快樂。
【小班律動《小手爬》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小手爬教案12-23
小班藝術教案小手爬01-08
小班音樂教案小手爬01-09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小手爬11-15
音樂律動教學設計05-01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2-25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3-05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4-18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設計05-20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設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