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綠化設計》實踐活動設計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國家加大了對義務教育階段校園建設的投入,我們的校園正變的越來越美,綠化、香化、美化已然成為校園建設的主旋律。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了解校園綠化的一般常識,特設計了這樣一節綜合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標:
嘗試校園綠化設計,了解并學習有關常見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形態特征、生理特性及一般常識,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愛護校園綠色植物和熱愛學校進而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活動實施:
1、每4—6人為一組,指定一人為小組長,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
2、仔細調查校園內的植物品種和分布情況,以及假山、水池、亭臺樓閣的分布。畫出草圖,利用數學課中學習的“用坐標表示點的位置”來標明各自的坐標
3、到圖書館或利用互聯網資源查閱有關園林學和園藝學的書籍和相關知識;或者訪問附近環境優美的學校、社區、公園, 吸取其中設計的優點,請園藝工人介紹經驗。
4、小組同學充分討論,設計出本組認為最理想的校園綠化、美化環境平面圖,制成模型或拍成DV。以利于課堂上交流。
四、活動建議:
1、設計時應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盡量不要對校園環境布局做大的改動,最好不要選用名貴的且不適應本地區生存環境的花草樹木。
2、綠化樹種在形態選擇和空間安排上要注意高低、大小和色彩的搭配,力爭做到疏密相間、協調自然。既要有平面綠化也應當兼顧垂直綠化。例如,教學樓臨窗不宜種植高大的喬木,以避免影響室內的通風、日照和采光。
3、應當充分了解花草樹木的生理特性和生長周期,盡量使校園:春有花開,夏有樹蔭,秋有花果,冬有綠景。
4、教學樓大廳及室內應注意盆栽花卉和觀業植物的配置,盆花和觀業植物種類的選擇,要根據不同植物的生活習性、室內環境特點及師生活動的需要等綜合因素考慮。
五、活動總結:
1、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討論哪些方案能使校園最美麗,哪些方案最合適、最經濟。
2、吸取其他小組設計的優點,選定一、兩個設計方案做進一步的修改完善。并派一位代表送交學校。也可以把全部設計進行展覽,廣泛征求其他同學、老師、專家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出最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