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考試試卷質量分析
小學語文試卷質量分析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試卷質量分析
一、試卷特點:
這份試卷命題堅持以新大綱為依據,力求適度體現新課標精神,拓寬語文教學領域,打通課內外學習語文的渠道,檢查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能力及課內外閱讀能力。新的語文教學要求構建大語文教學觀,讓學生廣泛地涉獵課外讀物,積累感悟祖國語言的豐富內涵。檢測的內容不僅局限于教材,還檢測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命題人員是希望通過試卷,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不要只圍繞課本而教書,而應注重課外閱讀的輔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同時整份試卷還體現了“兩重”,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包括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
二、答題情況:
(一)、基礎知識
1、拼寫詞語。正確率較高,同學們書寫的也很美觀。
2、選擇正確讀音。嫉妒一詞,練得不多,少數同學出現錯誤。其它錯誤較少。
3、組詞。正確率很高,極少部分學生有錯別字現象。
4、選詞填空。課文上有的幾乎沒錯誤,課外的個別同學出現了錯誤,原因是基礎差,對詞語分辨不清。
5、積累。整體看完成的還是不錯的,大多沒有實質性的錯誤,只是少數同學出現錯別字,原因是基礎差的同學老是記不牢,所以老師在平時訓練的時候要注意靈活性與全面性的統一。
(二)、閱讀理解:
此題是既跟基礎知識有聯系,又與“語文素養”密切相關,綜合考察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通過答題直接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大部分學生能正確理解文章內容,個別學生缺乏語文理解分析能力。以后需要多加訓練
(三)、作文
以前訓練過類似的題目,大多數同學完成很好,丟分不多;但個別同學由于基礎太差,在作文的完整性,語句的連貫性以及字的正確性三方面把握不當,以后應該從基礎抓起,在發揮積累運用的同時,多讀多寫。
三、改進措施:
教法:
1、認真鉆研教材,研讀課標,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精心組織教學活動。
2、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審題時,不能掰碎了喂給學生,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思考,提高審題的能力。
4、利用好早自習,培養好小干部,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5、平時把一些類型的題目訓練貫穿在課堂中,不到考試臨時抱佛腳。學法:
1、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從卷面的情況看,學生在寫字方面對漢字的基本筆畫,間架結構的書寫欠規范,學生在卷面上出現的錯別字較多。教師平時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讀書。利用學后班時間練習寫字。
2、培養學生的認真閱讀態度,平時提高要求,端正態度,作業的質量等方面進一步加強;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做完題認真檢查的習慣。
3、對個別同學要加強輔導,特別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立足于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重視閱讀方法的培養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同時,要將閱讀延伸至課外,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豐富積累,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5、作文教學改進作文方法的指導,注意學生思維的訓練,建立錯別字小檔案,減少作文的錯別字,注意提高學生的閱讀積累,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字詞教學應以積累為主。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一些優美詞句,養成自覺積累的習慣。
小學語文試卷質量分析篇二:小學語文考試試卷分析
本次語文試卷試題注重考察學生知識的積累程度與靈活運用的能力,側重考察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具體語境理解詞語、運用詞語進行閱讀的能力。
一、試卷分析
從總體來說,多數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卷面的書寫有了明顯的進步,獨立閱讀能力也有提高,習作方面能夠按照要求有條有理地進行表達。
具體分析:
(一)、積累運用部分。
一、積累運用部分。
大部分學生對生字、詞等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任課老師都相當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加強訓練、反復鞏固,常抓不懈,一一過關,使學生牢固掌握。本次考試中學生基礎知識的得分率比較高,比以前有很大進步。如書寫、看拼音寫詞語,形近字組詞,給多音字選音節,常用標點符號運用,古詩名言的積累;查字典,照樣子寫詞語。學生都掌握得比較熟練、牢固。
1、拼音方面:一年級對聲母、單韻母、整體認讀音節掌握比較扎實,能夠按順序默寫或是在眾多音節、字母中按要求正確標出,正確率相當高。音節的拼寫方面,學生掌握也很扎實,能按要求正確填寫字母、聲調構成音節。失分表現在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不夠靈活。如:“j—(ǚ)→jǔ”有的學生在()中填“ǔ”,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看到“jǔ”,如果是“j—ǚ→()”樣,學生能知道j與ü相拼,應去掉倆點。學生拼讀能力都比較強,能按照拼音寫出正確詞語,(一年級還包括寫筆畫名稱、音節與字詞、音節與圖片連線、找反義詞)而且字體比較規范,比以前有很大進步。
給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方面大部分學生區別詞語中多音字的讀音比較準確。部分學生有失分現象,如二年級個別學生丟題,興奮(xīnɡxìnɡ)、首都(dūdōu)、疲倦(juànjuǎn)這一行都丟了。
2、字詞方面。考察了學生對成語和常用語的掌握情況。多數學生對這道題掌握很好,正確率較高。失分表現在:二年級“()軍()馬”學生沒見過、沒聽說過,幾乎沒有填對的。三年級從中挑選詞匯去填空時卻出現了許多問題。大部分學生并不了解題意,自己任意填詞。結果丟分很多。
3、句子方面。考察了學生對多種句式的掌握情況,從答題情況看,正確率不高。二年級補充句子并加標點“嗎()”有的學生沒有考慮到語氣詞“嗎”,沒寫成問句。改寫反問句,要改寫的句子(那不是我班的李老師嗎?)與例句(葉子上的蚜蟲還用治?)不一樣,學生沒有弄明白換說法是在不改變句子意思的前提下,或者根本就沒讀明白句子的意思,還有就是二年級的學生由于文化底蘊的原因,沒有太強的應變能力寫出的句子改變了句義。三年級仿寫一句擬人句,有的學生寫出的不是擬人句。
二、閱讀。
(一)把握課文重點方面:學生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課文重點內容,體會出文章蘊涵情感。但是也有很多同學在做這題時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二年級在《小柳樹與小棗樹》一課在內容填寫上,有的學生不能根據文章意思填空,或填出的內容使句子不通順(樹枝那么好看,真好看;)。三年級《花鐘》一課有許多表示時間的詞:“五點左右”、“中午十二點左右”??看到花開只能知道大概的時間。教學時,教師對于這些表示大概時間的詞強調不夠,所以有些學生認為“你只要看到什么花開放,就能知道準確的時間。”這句話是對的。
(二)課內閱讀方面:學生基本能夠讀懂課文,把握有用的文字信息。可見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能夠抓住重點字、詞語引導學生進行體會。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要想用簡練的語言將主要內容概括全面,還希望教師多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在譴詞造句方面多下工夫重。把說和寫并重,讓學生在說、寫、交流、修改的過程中提高表達能力。在找“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時,許多學生不但將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畫出來,將體現作者喜愛灰雀的句子一并化了出來。說明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
(三)課外閱讀方面:部分學生能夠獨立讀懂短文,并根據自己的感受認真積累知識。但表達時語言不是很清楚、很準確。二年級:“媽媽適合戴(),奶奶適合戴()”有的學生在()中都填“眼鏡”。不夠準確(應該是:媽媽適合戴(近視鏡),奶奶適合戴(老花鏡)”)。三年級:蜂鳥的三個特點“體形小、飛得快、長得漂亮”有的學生概括的不全面或是重復(如:體重輕、世上最小的鳥)
丟分比較多的,二年級是“短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有很多的孩子在三個選項中都畫“√”。這說明孩子們對文章的意思理解還不夠,不能夠獨立的分析文章。三年級是學生畫對了比喻句,但不明白是把什么比做什么,也就是說不知道本體和喻體。
四、習作表達。
一年級、二年級是看圖作文,有提示要求。學生能夠將看到的寫下來,并展開想象充實畫面。
三年級是命題作文《我家的故事》。學生的作文內容選材廣泛,能把家里發生的事寫下來。多數學生的作文在構思上還欠缺火候。標點的使用還需要加強。
反思與改進
1、首先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深入地鉆研教材,把教材研究透徹,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知道用教材干什么?只有教師的深入,才能引導學生在淺出中學得輕松愉快,真正的喜歡學習語文。
2、其次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多為學生搭建語文實踐的平臺。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師講出來的,而是要為學生搭建聽、說、讀、寫、演等各中語文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學會積累、學會閱讀,學會準確有效的表達和學用語文的規律(既積累語言、積淀語感、再憑借語感運用語言)。例如在語文天地中教師應適時拓展練習的廣度,如抄一抄,還可延伸為找近義詞、反義詞;詞語搭配;選詞填空;造句;理解詞語等等。引導學生在悟和用中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3、讓寫時刻圍繞著你。為了幫助學生改掉錯別字多的問題,教師應積極挖掘語文教材中可用來引發寫作的點,讓寫貫穿在每一堂課上。學生通過寫字、仿寫、改寫、續寫、標注體會等寫的實踐,在學會表達的同時,學會正確使用漢字。
4、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很大程度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師要積極想辦法,為學生創設讀書的時間、搭建讀書交流的平臺,讓學生養成每日閱讀的好習慣
小學語文試卷質量分析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一、總體分析
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本學期小學語文一年級試卷主要由“我會拼寫”、“我會組”、“我會變”、“我會選”“我會連”“我會對號入座”“我能照樣子寫句子”“我背課文并填一填”“我能讀短文并回答問題”九個部分組成。
試卷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以人為本,以文為本,緊緊圍繞教材出題,不出偏題怪題,試卷上百分之八十五的試題都來自于課本,使多數學生都能交上滿意的答卷,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學習語文的信心。
從學生答卷情況來看,80%以上的學生字跡工整,書寫規范,卷面整潔,涂抹現象不是很明顯,這是較以前一個很大的進步,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很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對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分析的同時,歸納總結如下幾點:
二、具體答題分析:
1、第一題:我會拼寫。
大部分孩子能正確拼出拼音并寫出詞語,字跡也較為工整。但題目中出現了四個沒教過的字:以、眼、雨點,這些字不屬于生字,所以孩子們大都不會。
2、第二題:我會組。
這些字都是平時要求掌握的生字,學生大都能較好地完成。
3、第三題:我會變。
通過加一加的方式,或給生字加上一筆、加上偏旁,考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完成得較好。
4、第四題:我會選。
要求選出多音字的正確讀音。雖然平時也有訓練多音字,但要求從具體的語境中選出字的正確讀音,大部分孩子還是不熟練,失分較多。
5、第五題:我會連。
詞語的搭配大部分孩子能做對。但由于二類字:商店、飯店、醫院、看病這些詞有些孩子沒有掌握,不認識,所以連線時錯誤較多。
6、第六題:我會對號入座。
選擇量詞以及區分:他、她、它的題目基本能掌握。‘什么’‘怎么’部分學生仍然做錯。
7、第七題:照樣子寫句子。
問句: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嗎?小部分孩子漏寫嗎,或者句式沒有掌握,寫成回答的句子。
8、第八題:背課文并填一填。
這一題完成較好。
9、第九題:讀短文并回答問題。
這一題是整張試卷中失分最多的題目,數幾句話,以及按短文內容填空都有很多孩子不會。
三、今后改進的措施
通過這次質量測試,不僅全面了解學生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的基本情況,而且對今后的教學有所啟迪。
1、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字詞教學應以積累為主。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一些優美詞句,養成自覺積累的習慣。同時,在教學中要加強詞句的訓練,提高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詞句的能力。
2、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立足于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重視閱讀方法的培養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同時,要將閱讀延伸于課外,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豐富積累,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3、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做事細心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4、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注重加強對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善于挖掘教學資源,設計一些寫話的拓展練習,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思維,努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交流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5、關注學生個性差異,讓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年齡特征、性格特點、知識儲備等不盡相同,在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誘導學生展現個性。特別是學困生,老師應多關注他們,讓他們也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6、教師要督促學生熟讀、熟背課文,并指導他們在讀文、學文、背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7、教師要培養學生認真讀題,仔細答題,反復檢查的好習慣。
【小學語文考試試卷質量分析】相關文章:
小學畢業年級考試的語文試卷質量分析12-12
小學語文試卷質量分析報告04-11
小學語文試卷質量分析報告07-09
語文試卷的質量分析01-25
語文試卷質量分析05-31
初中升學考試語文試卷質量分析08-04
初中語文考試試卷質量分析12-23
考試試卷質量分析10-24
語文試卷質量分析范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