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信息技術(shù)《家鄉(xiāng)的歷史名人》教案設計
【教學內(nèi)容】:本課是義務教育山東省小學課本(泰山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shù)》第三冊(上)第二單元第6課。
【教材分析】:本課安排1課時完成,教學內(nèi)容以制作“歷史名人”的演示文稿為載體,向?qū)W生介紹設置背景及設置圖片、文本的動畫效果的方法。通過前幾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能夠制作完成一份演示文稿了,如何讓演示文稿更加美觀生動,是從本課開始對演示文稿進行修飾,所以這節(jié)課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背景對美化幻燈片的重要作用,體驗動畫效果帶來的動感,引導學生發(fā)揮想像力自由設置,增強幻燈片的感染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究精神和提高自學能力、審美能力。
【學生分析】:本課面對的是小學五年級學生,他們已有一定的操作基礎,如文字編輯與排版、圖片的插入與簡單設置、網(wǎng)絡搜索的基本能力等。在語文素養(yǎng)方面有一定的文學常識,在美術(shù)素養(yǎng)上也具備一定審美知識,所以學習本課是多學科、多種知識的整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了解設置背景及設置圖片、文本的動畫效果的方法。
二、技能目標:會設置幻燈片的背景,能夠設置圖片、文本的動畫效果。
三、情感目標: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歷史名人的思想、事跡和影響,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設置背景及動畫效果
教學難點:背景與動畫效果如何為主題服務
【教學組織】:
本課以建構(gòu)主義理論為指導,以范例作品演示和主題式任務組織教學,采用“設計情境”、“任務驅(qū)動”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情境中,帶著具體的學習任務對新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學習。
為了讓學生掌握操作方法,我充分利用投影儀、銀幕等電教設施與聯(lián)想傳奇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功能,采取邊講授邊操作演示的教法,直觀形象地加深學生印象。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欣賞、比較分析、歸納總結(jié)、動手操作等方法,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本課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加強巡視指導,反饋矯正,注意及時評價,提高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
【教學準備】:范例作品、相關(guān)名人的圖片與文字(發(fā)送到學生機)、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投影儀、大屏幕。
【教學過程】:
一、范例欣賞,引入新課
教師:展示范例(內(nèi)容相同,一件不作任何修飾,另一件有背景、動畫等修飾),引導學生通過觀看比較兩者的不同,說說有什么感受。提出:“同學們是不是也想讓自己的作品豐富多彩、有感染力?”,自然引入新課。
學生:欣賞范例,通過兩者對比,得出文稿修飾前后的不同,激發(fā)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范例作品欣賞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看、對比,學生自然感受到背景、動畫的強烈感染力,能夠較快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二、精講演示,探究新知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采用精講與演示、任務驅(qū)動教學法。以給作品設置背景、動畫效果為任務,進行探究學習的。教師利用電子教室邊講授邊演示,加強學生感知理解。再讓學生帶著具體的任務進行學習,不僅易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新知,做到主動探究學習。
(一)設置背景
1、教師引導:“格式”——“背景”——出現(xiàn)“背景”對話框,設置背景——選擇“預覽”查看實際效果——“應用”。
學生探究:試試哪種方式的效果更好,并選擇其中的一種進行背景設置。
2、在學生設置完背景基礎上,教師引導:“同學們,在選擇背景完畢后,我們選擇的是‘應用’按鈕,如果選擇‘全部應用’會是什么效果?”
教師提示學生學習途徑:A、查看課本B、動手嘗試
學生通過以上學習途徑,得出結(jié)論:“應用”表示只有該張幻燈片采用當前的背景;而“全部應用”表示在該演示文稿中所有幻燈片都采用當前的背景。
【設計意圖】:背景的形式多樣,但操作并不復雜,只要引導學生會設置其中的一種,利用知識遷移其他形式也就無師自通了。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嘗試比較方式去學習,不僅能加強學生探究操作、總結(jié)歸納能力,而且還能節(jié)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益。
(二)設置動畫效果
1、給文本、圖片設置動畫效果
教師:如何實現(xiàn)范例作品中出現(xiàn)的動畫效果呢?
教師邊講授邊演示:“幻燈片放映”——“自定義動畫”——出現(xiàn)“自定義對話框”,設置動畫效果——選中設置對象(如文本)——“效果”設置——“預覽”——“確定”
想一想:如何進行圖片的動畫設置?(知識遷移:與文本設置基本相同)
試一試:給自己作品的圖片加上動畫效果。
2、播放幻燈片
教師:演示“幻燈片放映”——“觀看放映”——觀看放映效果
接著,提出問題:“想一想:播放幻燈片,還有哪些方式?”
引導學生回憶前幾節(jié)學習相關(guān)知識點,總結(jié)出:“放映視圖”、“幻燈片游覽視圖”都可放映幻燈片。
教師:“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動手試試看。”
學生:通過動手嘗試,歸納總結(jié)出不同:“放映視圖”和“觀看放映”都是滿屏演示,而“幻燈片游覽視圖”不是滿屏演示,且在操作速度和便捷上也不一樣。
【設計意圖】:文本、圖片的動畫設置是本課的重點,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我采用教師先講解演示后由學生嘗試練習的方式完成。幻燈片的放映在前面的學習中已有了解,但視圖和演示方式不同,效果也有所不同,操作速度上也有差距。因此通過讓學生“想一想”、“試一試”,再歸納總結(jié)出不同點,學生會更加深入了解這一知識點,有利于學生操作水平的提高。
(三)文稿修飾要為作品主題服務
教師:打開范例作品:同一內(nèi)容,但修飾不同(一張背景、圖片文本等的修飾設置合理,貼近主題;一張背景花哨、圖片文本設置不合理),讓學生欣賞、比較和討論哪一種更突出主題、設置更合理。
學生:欣賞作品,通過比較、討論和感受,得出結(jié)論,即設置背景和動畫的目的不只是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主題、突出主題,不能只一味地追求視覺效果而忽視作品主題和內(nèi)容。
【設計意圖】:我認為本課難點并不在于文本和圖片動畫效果的設置(實踐證明學生很容易掌握這一內(nèi)容),而是在于讓學生明白如何讓素材、技術(shù)更好地服務于主題、突出主題。很多學生往往不遵循這一原則,而是盲目追求作品的視覺效果。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在本課教學上加強對這一內(nèi)容的引導和啟發(fā)。
三、任務驅(qū)動,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學生學習以上新知之后,接下來就進行任務操作,這是學生鞏固新知、自我消化的一個重要過程。
任務:利用本節(jié)所學知識,制作“牟平景觀”一組演示文稿,并進行美化設計。
素材來源:教師發(fā)送的素材(存于學生機)、網(wǎng)絡資源(上網(wǎng)查找)。
要求(即評價標準):
1、素材選擇豐富、貼切。
2、整體編排和諧。
3、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
4、對名人的介紹條理、清楚。
5、觀看者能從中受啟發(fā)教育。
學生動手實踐,教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饋矯正。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是學生鞏固新知、提高操作能力的重要過程。在任務驅(qū)動下,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可以自由地發(fā)揮想象去設計。教師的巡視指導,不但能彌補學生學習新知過程中的知識遺漏,而且還能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整個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補充作用。
四、交流共享,總結(jié)評價
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師生進行交流共享:結(jié)合評價標準,說說優(yōu)點、談談不足。最后教師進行整體總結(jié)評價,學生針對自己作品再進行自評、反思。
【設計意圖】:作品的展示和評價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認可和尊重,也是學生相互交流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加強了師生、生生互動,有利下一步學習的改進和提高。
五、板書設計:
《家鄉(xiāng)的歷史名人》
——設置背景與動畫效果教學設計
一、設置背景:
格式”——“背景”——出現(xiàn)“背景”對話框,設置背景——選擇“預覽”查看實際效果——“應用”。
二、設置動畫效果
“幻燈片放映”——“自定義動畫”——出現(xiàn)“自定義對話框”,設置動畫效果——選中設置對象(如文本)——“效果”設置——“預覽”——“確定”
【信息技術(shù)《家鄉(xiāng)的歷史名人》教案設計】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名人故事07-03
歷史名人故事08-04
歷史名人讀書的方法06-28
歷史名人誠信故事06-27
歷史名人的經(jīng)典勵志格言06-30
華佗歷史名人的故事07-03
歷史名人魯班的簡介08-10
歷史名人的家訓及家風06-28
歷史名人孟嘗君的故事04-12
【熱】歷史名人故事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