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小雨點》音樂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小雨點》音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小雨點》音樂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版本:
蘇少版小學音樂第二冊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小小雨點》
課 型:音樂綜合課
執 教 者:xxx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把自己想象成快樂的小雨點,唱出對小雨的贊賞和大地萬物受到雨露滋潤的愉快之情,恰當地表達歌曲的情緒。
2、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拍、念歌詞的活動中進一步鞏固節奏感;在唱、奏、動相結合的活動中,體驗二拍子的韻律,在演唱時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加入適當的動作進行歌表演。
3、繼續認識“三角鐵”和“沙球”兩件打擊樂器,在一年級上學期“知其形、辨其聲、會演奏” 、“嘗試用打擊樂器表現生活中的聲音”、“學習多聲部的伴奏” 的基礎上有新的提高,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1、感受音樂中出現的八分、四分和二分音符的節奏,知道音有長短。
2、了解樂句的劃分,比較樂句的異同。
3、認識唱名,感受音有高低。
4、感受音樂活潑、跳躍的情緒。
5、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難點:
1、了解樂句的劃分,比較樂句的異同。
2、認識唱名,感受音有高低。
3、準確地演唱和表現歌曲。
教學具準備:
1、春雨的視頻及相關的圖片。
2、制作突出歌曲重、難點的圖譜。
3、鋼琴、多媒體及課件。
教材分析:
歌曲《小小雨點》是根據童謠創作的兒童歌曲,旋律活潑、歡快,充滿著天真爛漫的兒童情趣。一段體結構,四二拍,大調式。全曲由四個樂句組成,其中第一、第三樂句完全相同,第二、第四樂句前兩小節相同,結尾處稍有變化。密集、輕快的節奏表現了“小雨點”活潑、跳躍的形象,生動地表達出“花兒、魚兒、苗兒”在春雨的沐浴滋潤下的快活情景,展現了春天充滿生機的美好景象。歌詞以擬人的手法向孩子們滲透了萬物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寓意。
設計理念:
《小學音樂新課標》指出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小學音樂教學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感受能力、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的能力,并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本課的設計采用欣賞、歌唱、律動、游戲、表現相結合的綜合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進行直觀教學, 開發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認識音的唱名,模唱簡單樂譜;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打擊樂器等表現歌曲的韻律及內涵,聆聽歌聲時能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準確地表達歌曲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春天來了,萬物蘇醒,我們的小耳朵變得更靈敏了,我們的眼睛明亮了。仔細欣賞,是誰給萬物帶來了生機?
1、課件:小小雨點
師:你找到答案了嗎?
2、小結:是小雨點給萬物帶來了生機。讓我們模仿雨點來做個有趣的聲音游戲吧!
【設計意圖:欣賞帶動畫視頻演唱的《小小雨點》,帶給學生視覺的沖擊,讓孩子立刻就喜歡上小雨點的形象,感受到自然環境的變化和雨點給春天萬物帶來的蓬勃生機。】
二、節奏游戲:有趣的聲音
1、體驗模仿:
2/4 XX XX︱XX XX‖(師示范,生模仿)
沙沙沙沙︱沙沙沙沙
2、節奏訓練
1)2/4 X X︱X X‖(指名生讀,模仿)
嘀 嗒 嘀 嗒
2)2/4 X -︱X -‖(自主學習)
嘩 嘩
師:你發現剛才的節奏表現了雨點怎樣的變化呢?(由小到大)
3、情境表演:大雨和小雨
導:跟老師合作講講“雨點的故事”吧!
(師)春風輕輕地吹著,天空不時飄來一絲絲的毛毛雨:
(生)沙沙沙沙︱沙沙沙沙︱
(師)空氣中的水份越聚越多,一滴兩滴從云層中落下來:
(生)嘀 嗒︱ 嘀 嗒︱
(師)雨越下越大:
(生)嘩 —︱ 嘩 —︱
表揚: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用掌聲表揚一下自己吧!
揭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就是,讀題:小小雨點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課件和創設情境,模仿雨點的聲響和感受雨點的變化,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強烈興趣,主動地調動自己的感官,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既掌握了需要學生的音樂節奏知識,又與自然界的聲響聯系起來,滲透了“音樂與自然的親密,音樂就在生活”中的理念。通過開發和拓展教材內容,有機整合的教學資源,給學生參與音樂游戲、進行想象和簡單的音樂創作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
三、新歌學習。
1、聆聽歌曲。
思考:仔細聽,小雨點落在了哪些地方?給誰帶來了快樂?
交流
2、請選擇:歌曲的情緒是:優美、柔和的?歡快、活潑的?
(學生如有不懂,師用不同的方式演繹。)
3、再聽歌曲。
加上聲勢動作,表現音樂的韻律和情緒。
4、學習第一段歌詞。
1)出示歌詞,有節奏地讀歌詞。
聽師范讀——生跟師指揮讀。
2)出示詞譜,模唱歌曲。
要求:師唱一句,生唱一句。
說一說:第一段歌詞一共有幾個句子?(邊唱邊數)
3)再次模唱。
仔細觀察:有哪幾句的歌詞是相同的?
4)接口唱。(師唱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比一比:這些相同歌詞上的音有變化嗎?請找出來。
d d d r m
1 1 1 2 ︱3 —︱
d d m m d
1 1 3 3 ︱1— ︱
標出唱名,跟老師唱一唱旋律,感受音有高低。
5)生跟琴完整唱第一段歌詞,唱準上面變化的音。
6)師生、生生接口唱鞏固歌曲。
5、學習第2段歌詞,出示歌譜。
1)聽師范唱,引導生關注第2段歌詞的內容。
2)生跟琴自學。輕聲唱—自信地唱。
6、出示完整歌譜,跟琴演唱2段歌詞。
思考:有了小雨點的滋潤,花兒、苗兒的情更怎樣了?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呢?(選擇:連貫的?跳躍的?)
7、鞏固處理、完整地演唱歌曲。
用快樂、跳躍的聲音完整演唱。
8、檢查學習。
男、女生唱(1、2段)——接口唱(指名生領唱、齊唱)——指名生唱。
師:歌聲如此美妙,如果能加入動作表演就更棒了!(自由交流;選擇動作表演。)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歌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感受、分析、關注歌曲,標明樂句間的異同,知道音的高低;感受歌曲的情緒,學習用不同演唱方式的處理,通過聽、唱、比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新的內容,最終能用活潑、跳躍的聲音準確地表達歌曲的情感。】
四、表現歌曲。
1、聲勢動作伴奏。
1段:拍手、拍腿
2段:沙沙沙沙
師:音樂教室真熱鬧,打擊樂器們也來湊熱鬧了!
2、用打擊樂伴奏:三角鐵、沙球
1)你聽:師表演
2)生學習表演
3)合作表演
師:小朋友們的演奏水平真高。
整頓:今天的音樂學習就到這兒,小眼睛看老師,小朋友坐端正!
【設計意圖:運用學生所學的知識,在聲勢動作中變化形式為歌曲伴奏,進一步感受二拍子的韻律;用自制的沙球等打擊樂器演繹節奏,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和更多的活動信息,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五、小結下課。
春天萬物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滋潤,老師希望你們也像春天的花兒、苗兒,在老師和家長的關懷和滋潤下快快成長!
《小小雨點》音樂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湘教版小學音樂教材第三冊第六課。《小小雨點》是一首活潑、歡快的兒童歌曲,充滿著天真浪漫的兒童情趣。全曲為2/4拍子,歌曲節奏緊密,旋律歡快,充滿活力,描繪了小小雨點從天空落下來時,小花朵與小苗高興異常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愉快心情。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能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培養學生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熟悉簡單的節奏型,感受和表演聲音的強弱。
3.能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教學設計意圖(理念):
本課教學對象為二年級學生,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愛動的特點,采用孩子們喜愛的活動方式,通過聽、說、唱、動、思、演等活動,進行感受、鑒賞、表現和創作,使學生通過藝術體驗,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學設計亮點:
通過具體情境的創設和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歌曲的表現與創作中來。
教學重難點:
歌曲的處理與表現。
教學準備:
課件、琴、沙錘、自制貼圖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水里看不見。答案:雨。
二、歌曲教學
1.初聽音樂,感知情緒(課件播放歌曲動畫)
(師)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樣?
(歡快、活潑、高興)
2.理解歌詞
(師自彈自唱)
歌詞中小雨到底落在了哪些地方?又有誰會喜歡小雨呢?
3.掌握歌曲節奏
這首歌曲是多少拍子的?(2∕4拍子)
它的強弱規律是?(第一拍強,第二拍弱)
4.教唱歌譜
①師生合作A(師唱一三樂句,生唱二四樂句)
師生合作B(師唱二四樂句,生唱一三樂句)
②跟琴唱
③用“SHA”模唱
5.歌詞教唱
①跟琴帶入歌詞
②隨機指導唱
③小組內練唱
④學生上臺展示
三、集體歌表演
1.用沙錘為歌曲伴奏。
2.分角色(小歌手、小樂手、小舞蹈家)表演。
3.全班同學集體歌表演展示
四、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這首歌曲是一首具有兒童趣味的歌曲,全曲有兩段歌詞,每一段歌詞都描寫了下雨的景象,表現了兒童眼中大自然美麗的景色和愉快的.心情。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在導入這一環節中,通過猜謎語讓學生以快樂的情緒進入了新課。
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體驗歌曲中的情趣,表現出歌曲意境,我采用分角色演唱表演,師生一起配合,通過分角色學生加深了對歌曲的記憶,充分的融入到了歌曲的情境中。在課中我還引導學生根據歌詞自編簡單的舞蹈動作,讓學生跟著一起邊做邊唱,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整節課我讓學生充分地聆聽、感受、體驗音樂,使學生在歌唱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讓學生學生在積極的體驗狀態下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了主動學習的能力。
上完課后,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指導學生怎樣有感情地演唱及歌曲在課堂上表演歌曲部分,只注重了學生的表演情趣,在演唱的過程中應多樣化,比如節奏速度應有反差等。
《小小雨點》音樂教學設計 篇3
一、課標依據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歌唱技能的練習,應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唱歌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二、設計理念
神奇的大自然不僅給孩子們以好奇和幻想,更是激發他們豐富的藝術想象和熱愛大自然的動力。天空中的云從哪來?為什么云有各種顏色?云里面裝了什么?雨從哪里來?......這些為什么,經常出現在孩子們腦海里。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最基本理念,教師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孩子們在一系列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的美,體驗音樂的美,參與美的音樂實踐活動。
本節課注重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的結合,采用孩子們喜愛的活動方式,通過聽、說、唱、動、思、演等活動,進行感受、鑒賞、表現和創作,使學生通過藝術體驗,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在對大自然的追尋中,了解、喜愛自然,更加熱愛生活。
三、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歌曲《小小雨點》是湘版音樂教材二年級的內容,是一首根據童謠創作的歌曲,四二拍,大調式。旋律以分解主三和弦和分解屬三和弦為主,流暢易掌握。全曲有四個樂句,第一二與第三四樂句幾乎相同,只是在結尾處稍有變化。歌曲旋律簡潔明快,充滿活力,描繪了小雨點從天空落下時田野和花園里的情景,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2.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天真活潑、熱情歡快的情緒,學會用自然、親切的歌聲來演唱歌曲,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具體情境中正確選擇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3)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創編歌詞,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借助肢體語言有感情地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 :歌曲處理與創編。
4.教學課型、課時
本課為唱歌課,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設計
1.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
2.示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的肢體語言,以自己為展示對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體驗教學法:在教學中,我激發學生情感體驗,調動學生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較活潑、好動、好玩,根據這些特點,本課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激趣方法啟發引導學生,調動孩子們的.全身感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教學中有規律的“動”,實現玩中學,樂中學。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組織教學
1.律動《小雨沙沙》隨著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設計意圖:組織教學,使學生盡快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大自然的美景)
師:你們知道是什么給自然界的萬物帶來生機的嗎?
2.聽聽雨點的聲音并揭示課題
3.播放音樂《小小雨點》
4.老師要考考大家的注意力了。邊聽音樂邊看屏幕,小雨點落在了哪兒?(課件展示雨點落在花園、田野里。)
5.花園——有什么?花——怎么樣?老師把它編成了兒歌,大家一起按節奏讀一讀,邊做簡單的動作。
6.接下來小雨點還落在哪里了?
田野——有什么?苗兒——怎么樣?
你們能仿照剛才的兒歌自己編兩句嗎?一起讀。
7.師:同學們看得真仔細,模仿的也很棒!念完兒歌,你們體會到了花兒、苗兒怎樣的心情?是誰給它們帶來了快樂?我們一起用高興、歡快的情緒,再來體會,一起有節奏地念一念。(生有感情地念兒歌)
8.師:有的同學迫不及待地動了起來,來!給咱們演一演。(生表演)
師:他們做得好嗎?我們也跟著動一動吧!(全體做動作念歌詞)
[設計意圖:利用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小雨點落在花園和田野的動畫,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和探索的欲望,為后面學唱的環節做好鋪墊。]
(三) 教唱歌曲
1.師:小雨點來到了這么多地方,結識了很多朋友,心里可高興了!它們還唱起了高興、歡快的歌呢!
(課件播放動畫歌曲)
2.(聽賞第一遍)咱們用“啦”小聲地跟唱。
3.(聽賞第二遍)拍節奏唱第一段。自由創編動作演一演。
4.跟著旋律唱第二段。
5.一起用歌聲和動作來表現花兒、苗兒的歡樂心情。
6.表演唱
用多種形式進行演唱。(個別、小組、集體等)
[設計意圖:由于歌曲旋律簡單,比較上口,所以采用隨樂學唱的方法學習歌曲,有利于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和學習音樂的能力。在學生基本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用多種形式進行表演唱,既鞏固了歌曲旋律,又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提高了表演能力。]
(四)創編歌詞
導語:調皮的小雨點給花兒、苗兒帶來了快樂。它還會落在哪?給誰帶來怎樣的快樂呢?
生:小河——魚兒——尾巴搖(吐泡跑)
池塘——青蛙——呱呱叫(蹦蹦跳)
草地——小草——伸伸腰
屋檐——螞蟻——快快跑
師:說得真好!用動作演一演,帶著大家做一做。
誰能將自己編的兒歌唱一唱,跳一跳?
學生自己將編的歌詞唱出來,個別表演。
[設計意圖:音樂課程標準中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通過設計此環節,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行創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五)總結
通過這首歌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小雨點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快樂。我們應該保護好周圍的環境,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的生活!
[設計意圖:由本節課教學內容過渡到環保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師:讓我們在音樂聲中跟隨小雨點到大自然中去吧!(音樂聲中結束本課)
六、教學效果預測及反思
1.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是云的延續,運用了創造性的教學方式。注重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的結合。采用孩子們喜愛的活動方式,通過聽、說、唱、動、思、演等活動,進行感受、鑒賞、表現和創作,使學生通過藝術體驗,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在對大自然的追尋中了解、喜愛自然,更加熱愛生活。通過具體情境的創設和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學生應該可以在本節課上感受歌曲的情緒,用自然、親切的歌聲來演唱歌曲。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具體情境中正確選擇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并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創編歌詞。
2.反思:
(1)體現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最基本理念,教師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孩子們在一系列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的美,體驗音樂的美,參與美的音樂實踐活動。
(2)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教師設計了歌表演和創編歌詞環節,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情緒高漲、思維活躍、積極主動。
(3)在教學手段上,教師采用了課件與表演相結合的手段,利用聲、形、色相結合的手法,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盡情發揮想象,感受雨為我們帶來的快樂。
(4)通過設疑,不僅發展了學生想象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探索新事物的能力,從而創造力也得到提高。
(5)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創編歌詞、演唱創編歌曲,不僅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的能力和創造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和感受美、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小小雨點》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小雨點》的教學設計(精選13篇)04-24
小小的船音樂教學設計12-05
經典小小的船音樂教學設計06-25
雨點教學設計02-12
《雨點》教學設計04-07
《雨點》教學設計04-13
《小小足球賽》--音樂教學設計03-23
(優)小小的船音樂教學設計02-28
春天的雨點教學設計05-26
(經典)小小的船音樂教學設計5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