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周末,習慣來到辦公室散文
周末,習慣來到辦公室。
進門后,一個冷戰。汗透的襯衫,涼爽的辦公室,有點兒涼。
抽濕機顯示冷凝水已滿的紅燈亮了,先把水倒了。
泡上兩杯茶:荷葉茶,降脂降壓;白茶,消食消毒。
脫下襯衫,丟進臉盆,放上水,打上肥皂,泡一泡,等會兒再洗。
換上干的T恤衫,身上舒服多了,覺得室溫正好,微微的有點兒熱。
忙好這些,即開始再謀“感悟《素書》”。
好久了,一直未能如愿。初始想從企業人的角度解讀《素書》是零九年的事,至今已經過去六年了。期間雖說反反復復推敲過幾稿,而且請人幫忙修訂過,總覺得難以令我滿意。
企業人讀《素書》,惟有企業人來寫。文學素養再好,沒有企業的閱歷,很難懂得企業人需要從《素書》中讀到什么。也就很難有共同的興奮點,幫忙修訂也就無從下筆。
《素書》,言簡意賅,透射哲理。讀一次,會有一次不同的感受。今天的我,已不是六年前的我。今天來看六年前寫的感悟文章,有種想找個地方鉆進去的沖動。更不要說將文稿付印了。
即便如此,仍未放棄初衷。通過我的現身說法,充分發揮《素書》的作用,把《素書》的智慧應用在日常工作中,促進社會的和諧,推進改革的深入,提升幸福的指數。
突然,辦公桌的電話響了。抬頭看號碼,是蘭芳打來的,她讓我到醫院找個醫生看看“老出汗”的事。
在我心中,夏天“老出汗”不是毛病。再說我也沒有其它的不舒服。也就沒有聽蘭芳的勸,沒有去醫院。
本來徐說:來公司談明天省作協來人的事。快十一點了,徐又來電話說:“弟弟來了,要準備飯。下午再到公司”。我說:“行!沒關系”!
也許是累了,有點兒困。放下手上的書稿,把泡在臉盆的襯衫洗清晾在里間的衣架上。
腰有點兒酸,躺倒里間的羅漢床上休養一會兒。
不知不覺,睡著了。
再醒來,已是下午兩點多了,早過了午餐時間了。但還是沒有覺得餓,也就沒有愁吃的煩瑣。
其實,餓了,也好解決。冰箱中還有女婿帶來的餅干。
端起茶杯,嗅一嗅,清香入肺,喝一口,微甘微甜,倦意遠逃。
隨手翻開桌角的《佛教文化》,“佛教苦樂觀”映入眼簾。
佛教講“四圣諦”,以說苦圣諦為先。“苦圣諦的實質就是正視苦、參透苦,以便以苦為動力,提升生命,化苦為樂”。這段文字觸及了我的心靈,引起了共鳴。
雖說皈依多年,但并未能深入經藏。偶爾讀一讀《佛教文化》類的雜志,誦誦經。但對苦樂觀還有了很多的改變。不敢說已經超越苦樂,至少已以苦為樂。
佛教講超越時空超越三界,這對我來說尚有些距離。我考慮的今天、明天,這里、那里,明里、暗里。世界是永恒的,規律是永恒的。不懂,不等于尊重。沒看到,不等于沒有。
為何苦?心中有苦!心中有苦,才會覺得苦!周末,一個人獨自在辦公室,苦嗎?還沒有飯吃,苦嗎?還要洗衣裳,苦嗎?還要巡視加班生產的員,苦嗎?
不知道人家怎么說,我是一點兒也不覺得苦!而且認為是享受:可以隨心所欲的宣泄;認為是機遇:集中精力再謀“感悟《素書》”。
忙忙碌碌的人,能夠一個人獨處,真的是幸福的享受。
佛教講“代眾生受苦”,當然高尚。而我以為心中無苦,也就不知苦、不識苦,也就說不上“代眾生受苦”。
“感悟《素書》”,花費了許多時間,還將會花費一些時間。謀篇的過程,即是心靈升華的過程。境界、智慧隨著感悟而提升。想到此,只有獨樂。
【周末,習慣來到辦公室散文】相關文章:
習慣變成自然-抒情散文06-28
辦公室不好的習慣大盤點06-24
春天的來到作文03-07
需杜絕的辦公室不良習慣07-02
辦公室里的檸檬酸散文07-02
健康:辦公室白領要注意的用眼習慣07-12
來到新學校的感想12-01
春天來到校園作文03-05
孫悟空來到鳥巢作文12-05
培養辦公室有魅力的人所擁有的習慣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