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聽《英雄的黎明》有感散文
01
黎明,總是個好東西。“過去,畢竟是遠了、淡了的霧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曦”。
近來,常聽這首歌。這首歌有旋律,但沒有歌詞,所以給人們留下了,比較多的,自由想象和情感抒發空間。《英雄的黎明》本是《三國志》(日漫)開篇曲。我向來,也不大喜歡日本的東西,但好的音樂,可能真的值得一聽吧!
這首歌的旋律,恢宏婉約、滄桑遒勁。在我這種有故事的、敏感的人聽來,似乎更能貼切地感受到,音符承轉起合、高低音錯落之間,凝集、雜糅、舒展的情愫和意蘊,或隱或顯,呼之欲出、又含蓄內斂。
02
“純音樂”聽著聽著,便想到了“英雄的黎明”這五個字。雖然只有五個字,卻至少內涵了兩個意象:一是英雄,二是黎明。
先來說說“英雄”。有些人,可以被稱之為“英雄”,也就表明“人與人之間,確實是有分別的”,抑或“作為個體的人,在每個人生階段上,生命狀態是有所不同的”。
英雄的對立面,總歸是“平凡的”,甚至是“粗鄙而被厭棄的”。在流行的電視劇里,英雄總需要有反派、惡霸、奸臣來映襯。所以,反派決定了英雄的“高度”。如果反派是小打小鬧的貨色,英雄也就不那么光輝了,不是嗎?
因此,大英雄,必然要有大擔當、大作為,至知至行、至情至義,不需要,太聰明。《射雕》里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現實中,英雄不必然的就是你、我、他。所以,人想要有,“英雄般的生命狀態,或生命體驗”,需要一種“天助自助者”的樂觀精神。
“人是自己的救世主”(《老實人的命運》),經得起多大的風浪,才配得上,多大的德性和幸福。古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或許就應該按照我們這樣來理解吧!“大難”,乃是一種責任與擔當,而不是什么偶然的災禍(橫禍),有擔當,才有福氣。
就此而言,“天命”無須指摘,付出總會有回報,“大付出”必有“大回報”。所以,我在“蒼黃”的音樂旋律中,聽到了《三國志》里的每一位英雄,都在歷史的大幕下,廝殺、爭鳴。
03
再看看“黎明”。“黎明”描述的是初生旭日,而“旭日”總和“時間”有關。世間萬事萬物,都逃不出一個定律,“有起便有落”,沒有什么是常新、常鮮的。
英雄看到黎明,就應當想到黃昏。英雄既有晨光,也會遲暮。所以,《英雄的黎明》主旋律是悲涼的,我以為這樣的旋律,很契合歷史主題。同樣,這種起起落落的現象,也預示著,一個人“由不是英雄,到成為英雄,再到時間湮滅一切過往”的周期律。
萬物都在“河流”之中,只不過有些是剎那生滅的蜉蝣,有些則如黃河中屹立千年的“中流砥柱”,更多的則像是,逡巡在渦旋中的飄浮物,一個勁地打轉,依依不舍,最后終歸要離去。
其實,人世浮浮沉沉,大抵如此,也難怪哲人會說:“人一生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徘徊中度過的。”
嘆只嘆“塵世如潮、人如水”。所以,整首“蒼勁”的曲調,聽多了,仿佛女子在“嚶嚶般抽泣”。
真的,我以為生命的可貴,并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曾為“某人或事”傾注、付出過什么。
當然,“占有”和“傾注”是不矛盾的。在歷史上,一個正氣凜然、奮斗終身的人,即使沒有成就什么顯赫的功業,也可以稱之為英雄。因為,“結果”雖然能證明很多東西,唯獨難掩靈魂的高尚。
【聽《英雄的黎明》有感散文】相關文章:
聽真心英雄有感4篇06-25
優秀散文:情人節前的黎明06-27
經典散文:聽風說話06-21
經典散文聽雨說話06-21
經典散文聽茗說話06-21
經典散文聽風說話06-21
經典散文聽故鄉說話06-21
靜夜聽海隨筆散文06-25
聽寂寞在唱歌 經典散文06-21
黎明的作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