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節竟是宋朝人的狂歡節
對于生活在宋朝的人們來說,最盛大、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并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
東風夜放花千樹,一夜魚龍舞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說起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必想到花燈。元宵放燈的習俗興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放燈時間為三天,趙宋立國后,宋太祖于乾德五年正月下詔:“上元張燈舊止三夜。今朝廷無事,區宇乂安,方當年谷之豐登,宜縱士民之行樂。其令開封府更放十七、十八兩夜燈。后遂為例。”將元宵放燈時間延長至五天。南宋淳祐年間,又增為六夜,正月十三日就開始放燈。
而元宵放花燈的節日氣氛,老早就開始醞釀了。才過了冬至,在汴京宣德門前的御街上,開封府早已用竹木搭好了用于放燈的棚樓,飾以鮮花、彩旗、錦帛,掛著布畫,“皆畫神仙故事,或坊市賣藥賣卦之人”,這種棚樓叫作“山棚”。
從歲前開始,汴京御街兩廊每天都有各色藝人表演各種娛樂節目:魔術、雜技、說唱、歌舞、雜劇、蹴鞠、猴戲、猜燈謎,“奇巧百端,日新耳目”,節目單絕對比央視春晚的要豐富得多、精彩得多�!稏|京夢華錄》收錄了一份當時最受歡迎的節目名單與藝人名錄:吞鐵劍的張九哥;演傀儡戲的李外寧;表演魔術的小健兒;演雜劇的榾柮兒;彈嵇琴的溫大頭、小曹;吹簫管的黨千;作劇術的王十二;表演雜扮的鄒遇、田地廣;筑球的蘇十、孟宣;說書的尹常賣;弄蟲蟻的劉百禽;表演鼓笛的楊文秀。
隨著元宵節臨近,人們又在御街山棚的左右,擺出兩座用五彩結成的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塑像,身跨獅子、白象,從菩薩的手指,噴出五道水流——這是最早的人工噴泉裝置吧!從山棚到皇城宣德門,有一個大廣場,官府在廣場上用棘刺圍成一個大圈,長百余丈,叫作“棘盆”。棘盆內搭建了樂棚,教坊的藝人就在這里演奏音樂、百戲。游人站在棘刺外面觀賞。
到了放燈之期,山棚萬燈齊亮,“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上面站著身姿曼妙的歌妓美女,衣裙飄飄,迎風招展,宛若神仙。山棚還設置有人工瀑布——用轆轤將水絞上山棚頂端,裝在一個巨大的木柜中,然后定時將木柜的出水口打開,讓水流沖下,形成壯觀的瀑布,燈光映照之下,甚是好看。宣德門樓的兩個朵樓,“各掛燈球一枚,約方圓丈余,內燃椽燭”。“諸坊巷、馬行、諸香藥鋪席、茶坊酒肆,燈燭各出新奇”,“有燈球、燈槊、絹燈籠、日月燈、詩牌絹燈、鏡燈、字燈、馬騎燈、鳳燈、水燈、琉璃燈、影燈”,等等,燈品之多,讓人目不暇接。
南宋臨安府的元宵節慶,也是早早就拉開了序幕。時序才進入冬季,街市上已開始銷售各種漂亮的花燈,“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球等求售,謂之‘燈市’”�!耙蝗胄抡瑹艋鹑帐ⅰ�,正式的鬧花燈時間尚未開始呢,市民們已先試著放燈。
【元宵節竟是宋朝人的狂歡節】相關文章:
元宵節“狂歡節”文章欣賞07-04
手抄報資料宋朝人的端午風情06-01
音樂狂歡節小學作文06-23
森林狂歡節的童話作文07-05
雙十一狂歡節文案11-27
兒童節又是狂歡節06-27
大班音樂動物狂歡節教案09-20
購物狂歡節活動策劃11-04
購物狂歡節活動方案10-27
電腦CMOS究竟是什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