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領導干部的講話藝術
講話是領導者的一項基本功,是領導工作的主要手段,領導干部講話藝術。無論是定政策、作指示、安排工作、部署任務,還是發動群眾、教育群眾,都需要講話來完成。然而,長期以來,人們沒有把領導講話提高到語言藝術、領導藝術的水準來認識、在許多場合領導者講話“照本宣科”、“目中無人”或是“信口開河”、“喋喋不休”的現象較為普遍。所以,提高領導干部的講話水平,增強講話中“演”的功效,是當前各級領導干部都應普遍增強的能力素質。
一、突破思想誤區。增強“演”的意識
受演講比賽、電視辯論賽的影響,人們往往把領導者的“講話”與“演講”截然分開,認為領導講話只需注重講話內容,如果注入“演”的成分,就會顯得虛假、造作。有的認為表情豐富、動作夸張是個性張揚、不夠穩重的表現,這是一種誤區。
領導干部講話是指領導者在特定的時境中,借助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面對廣大聽眾宣傳政策、發表意見、部署工作、組織活動、抒發感情,從而達到感召聽眾并付諸行動的一種現實的社會實踐活動。領導講話雖然以“講”為主,但還要體現“演”。既要體現主題內容與表達形式的統一,又要實現聽眾的聽覺與視覺統一。它不僅要把事和理講清楚,讓人聽明白,而且還要把事物和道理講得生動、形象、感人,既有情感的激發力,又有聲態并作的審美感染力,講話稿,領導干部講話藝術。在實踐中,領導者講話活動的種類繁多。場景各異;主題多樣,內容廣泛,特點各異,聽眾也是形形色色。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都是聽眾聽覺和視覺的接受對象和欣賞對象,都必須喚醒聽眾的視覺和聽覺共同參與。“講”是有聲語言,它承載著領導者的思想和感情,直接作用于聽眾的聽覺器官,產生效應。態勢語言(包括表情、手勢、身體姿態)則是“演”,它配合有聲語言,表達著領導者的思想情感;加強著有聲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彌補著有聲語言的不足。它主要作用于聽眾的視覺器官,在聽眾心里引起美感,得到啟示,產生效應。領導者的講話如果只有“講”而沒有“演”,只作用于聽眾的聽覺器官而不作用于聽眾的視覺器官,就會缺少感染力和號召力。只有既“講”又“演”,既是聽覺的又是視覺的,才能體現一般演講的本質屬性,也是領導干部講話中必須遵循和把握的規律。因此,領導者要突破思想誤區,增強講話中“演”的意識,提高鍛煉的自覺性,如熟悉講稿內容、設計適當的動作手勢,選擇恰如其分的服飾妝容等,以增強講話中“演”的功效。當然,領導者講話一定程度上有別于演講比賽的,由于是比賽,會增加些表演的成分,演講者要激—情流暢地背誦講稿,動作手勢較為夸張,聲音更高亢,服飾妝容也更為講究。
二、采用單層結構。增強“演”的節奏感
領導干部的講話大多數是在聽眾沒有視覺參考的情況下所進行的口語表達方式,這對演講內容的結構有較高的要求。因為講話受時空的限制,“講”和“聽”都是在瞬間完成的。聽眾在跟隨領導“講”的同時,很難清楚地記憶復雜的層次關系。有關研究表明,人們走出演講會場時,大腦中的直接記憶大約30個字左右。現實活動中,多層復雜的結構,適用于一些高層的、重大的、正式的會議或場合,講話內容從一、二、三、到(一)、(二)、(三)再到1、2、3、甚至還有(1)、(2)、(3)——。由于講話稿事先已分發給了與會人員,聽眾有了視覺參考材料,領導者“照本宣科”即可。然而,現實工作中,大多數場合的領導講話是沒有分發講話稿的,這就要求領導者的講話需要給聽眾一個簡單而清晰的邏輯,只有采用單層結構形式,才能使講話簡潔明快,富有節奏感。
【領導干部的講話藝術】相關文章:
領導干部在萬能會議上總結講話07-02
領導干部自我總結07-25
領導干部述職報告02-23
領導干部述職報告09-30
藝術奠定幸福人生藝術節國旗下講話06-28
領導干部自我評價范文07-03
領導干部的辭職報告04-10
領導干部辭職報告04-08
學校藝術節校長講話07-02
藝術展開幕講話范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