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影迷思與反對作文
“電影死了。”
美國學者蘇珊·桑塔格子《百年電影回眸》中如是寫道。
我個人認為,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今世界電影的狀態,是最好不過的了。
確實,回顧百年的電影史,當中涌現出過不少優秀的作品。其中的部分經典之作,已經烙上了時代的印記并成為人們心中那片最難忘的時代記憶。然而,隨著人類史的演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身邊的電影事業非但沒有因技術的革新而產生創作的高潮,反而因為過于依賴高科技與電影附帶的商業價值,從而進入了一種迷思,徘徊不前。
如今,走進影院,我們可以看見櫥窗內陳列的五光十色的海報。它們大多鮮艷、炫目,令我們難以做出選擇,造成一種電影事業空前繁榮的假象。然而敏感的影迷不難發現,電影日益加深的商品化程度使電影——這一本身以藝術品的形象出現于人們視野的事物,正逐漸失去其藝術價值而淪為一種不倫不類的、如同貨架上陳列的光鮮玩具般的影像商品。電影更多地以個人英雄主義和震撼的視聽效果吸引著好奇的兒童們,而難以以其藝術氣息打動真正懂電影、愛電影的人。即便有那么一兩部零星的文藝片上映,也都會因周圍遍布的濃厚的商業氣息而獨木難支。
我們不禁會問: 電影到底怎么了?我們該如何挽救我們的電影?
羅蘭·巴特曾說過一句話:反迷思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它的方式將它迷思化,并制造一個矯揉造作的迷思。
以影像藝術家為身份的楊福東很好地將這一哲學理念引入電影之中,他從他所站立的那個位置——前衛藝術圈——創作了一種“帶引號的電影”:既是電影,又是關于電影的電影。 《第五夜》是他諸多作品之中極具特色的一部。
整部電影以黑白色為基礎做敘述,全片時長為五十分鐘,用七臺攝影機同時進行拍攝,還原了一個完整的拍攝現場,并以一個七屏幕的視屏裝置外加三幕圖片和紀錄片記錄形式的一個綜合體將影片呈現于人們面前,其中七個屏幕的敘事結構,以拍攝的失敗為結局。值得一提的是,整片從制作到放映未經任何刪減,現場的嘈雜聲與電影錄音里的一句一句臺詞包含著穿幫鏡頭,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毫無藝術加工合成。
楊福東的舉動無疑是一種顛覆性的背叛與革命行為。因為電影的本身就是一種作假行為——將制作瑕疵刪去,換上精美的包裝。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楊福東看似瘋狂與叛逆的舉動,正是一種“去電影迷思”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從多屏放映開始,電影就變成了可寫的而非可讀的,因為沒有一個觀眾可以同時閱讀與窮盡兩個鏡頭,更何況七個乃至十個。于是,觀看成為一種焦慮,一種失敗感。目光流轉于屏幕間,你無法抓住任何一個,影像比目光流轉得更快,人們于是產生窒息與幻滅感,讓你體驗到生活在這個無窮無盡的影像包圍的年代中人的苦澀、無能和難以真正留存什么的悲哀,展廳儼然成為這現實世界的縮影。
這,便是藝術真正的魔力,這才是作為藝術形式的電影應產生的效果。其影響與震撼效果絲毫不亞于所謂3D大片。
在如今,這個被迷思所侵蝕的浮躁時代之中,我期望有更多的人能像楊福東一樣,反對迷思,沖出重圍。
還我們一門全新的電影藝術,為世界點亮一盞燈。
【電影迷思與反對作文】相關文章:
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設計產品迷思07-12
員工離職管理四大迷思07-12
父母反對的感情07-12
反對校園欺凌作文50007-07
強烈反對延遲退休07-03
反對延遲退休微博07-03
作文:電影07-01
電影的作文08-10
電影作文08-05
【經典】電影作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