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讀舞蹈的相關形式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下面是解讀舞蹈的相關形式,歡迎參考!
歌舞:
表演藝術的一種體裁。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表演者自歌自舞。中國戲曲和許多民間舞蹈就以這種載歌載舞的形式出現。二是舞者占據主要表演場地,歌者在場邊或幕側伴唱。如歌舞《幸福水》就是如此。三是以一歌手為核心,舞者與其一起歌舞,舞蹈處于陪襯地位,這種舞蹈又稱為“舞伴歌”。現在許多流行歌手的表演就是這種形式。
舞蹈合唱:
一種舞蹈表現形式。編舞者注重舞蹈與音樂的對應關系,把整個舞隊視為一支聲部配備齊全的合唱隊,借鑒合唱中齊唱、輪唱及不同聲部混置等唱法,來編排舞蹈空間加以充分的利用,建立了“空間和聲”的觀念,美國現代舞大師肖恩在這方面取得了成就。
活報舞蹈:
舞蹈形式的一種。就其表演性質而言,類似于活報劇;但無臺詞,更強調動作性。活報舞蹈是舞蹈中的“新聞快報”。強調表現事件的即時性,表現內容的真實性以及表現手段的夸張性。大多數活報舞蹈多帶有諷刺性,用極度夸張的動用和神態諷刺其表現對象。
抒情性舞蹈:
直接表現和抒發舞者感情的舞蹈。抒情舞蹈的藝術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反映生活中感情強烈且單純的時刻,如《豐收歌》、《笑哈哈》等就表現喜慶豐收的抒情性舞蹈。二是通過純粹的舞蹈形式美來對應某種情感的表現,比較典型的有《紅綢舞》和《花鼓舞》,二者分別通過紅綢飛舞的線條和長鼓飛擊的鼓點傳達出喜悅、豪邁的情感。三是通過模擬某種自然物來“緣物寄情”,如《海浪》和《雀之靈》,就是如此。前者通過海浪動態的模擬表現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后者則在模擬孔雀的動態中表現了一種純潔,高尚的情操。一般說來,抒情性舞蹈在表現手法上注重寫意,舞段比較完整和流暢,群舞動作強調整齊劃一。由于抒情性舞蹈的“舞性”較強,以至有“舞蹈長于抒情,拙于敘事”的說法。
敘事性舞蹈:
亦稱情節性舞蹈。是指通過一定的事件敘述,來刻畫人物性格,揭示性格沖突和發展。從而表現某種主題的舞蹈,與舞劇相比,敘事性舞蹈所敘之事一般比較單純、簡短,人物關系也比較簡明,因而舞蹈本身的構成也比較簡短。由于舞蹈是以動作語言來敘事,所以大多數敘事性舞蹈都依據一定的文學藍本,這樣可以使觀眾更容易理解舞蹈所敘之事。在敘事性舞蹈中,要求舞蹈動作具有鮮明的性格物征,要求舞蹈不游離敘事的需要;必要時可輔以啞劇性動態和伴唱來使舞蹈情節明朗化。敘事性舞蹈與抒情性舞蹈相比,偏重于寫實;由于其內涵比抒情性舞蹈豐富,往往能產生更強烈的社會反響。
舞蹈的理解
1、舞蹈視覺是人體在時間對比中的理解和作用
舞蹈在時間流程中展開,但它對時間是有要求的,人體在時間中強調了舞蹈自我的理解和作用才能產生意義。在舞蹈中時間是一個絕對值,節奏是其的相對值,是指在一段相對的時間里,節 奏的分布間隔排列,在有限的時間中通過強調節奏的變化來控制和使用人體舞蹈,這是舞蹈視覺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因為它不但制造和給予舞蹈表意活動的基本語氣,更是舞蹈語言中語意的內核,它制約了舞蹈的情態和心態,是舞蹈動作內在聯系架構的關鍵。舞 蹈《母親》的編導動作不變只將時間節奏加以調整變化,使青春 的藏女變成母親這一豐滿的形象;《扇妞》的編導只是將原有課堂動作元素變化性的強調節奏點位置就有了妙趣橫生的效果;最典型的還是“京劇”里那些名角的表演了,他們可以通過控制動作的時間節奏而達到隨時控制觀眾的叫好聲,中國古典舞所講究的 “點、線”主要還是說明了時間對動作的限制.動作受時間的制約才有意義。
舞蹈動作在對時間使用的方式上主要有:
快慢對比即動作時間值的長短;緩急對比是指動作在時間中 量的分配;鼓點式節奏處理是將一組動作的停頓點作間隙遠近的 配置形成了板眼式的表演效果;時值、頻率中反復運用是說舞蹈 在時間節奏上帶有規律特點的使用和安排,我們看到國標和拉丁 舞那簡單又豐富的風采就不難于理解了;舞蹈中還有很多有意識 的對時間節奏處理的技巧性運用,體現出的是各自的舞蹈觀念和 追求。另外一個特點是借助音樂提示進行時間節奏的動作處理。舞蹈在時間中運行是有其自身規律和特點的,通過嚴謹的結構動 作的時間值、節奏點才能架構出舞蹈表意的骨架,這些都反應了 人體在時間對比中的理解和作用這一舞蹈視覺特征。
2、舞蹈視覺是人體在空間層次中的游動和構造
舞蹈必定是在視覺的范圍內作三維的展現,必然在空間里留下痕跡和印象,它顯現的是具體的形態和狀態,“動”是其主要任務“態”是其追求的目的,其中形態是指物體的面貌;狀態是指舞 臺整體空間所具有內在關系。
當舞臺空間被人體的出現而打破平衡后其舞臺就產生一定固然的情緒和內在的語言性。空間的層次是由低、中、高;遠近、大小分割對比中形成的,人體正是在這客觀形式的空間層次中盡情的游動和蓄意的架構。
舞蹈藝術形式
一、舞蹈藝術審美特征
(一)韻律美
舞蹈通常都是具有很強的韻律性,在進行表演的時候,通過肢體的表情、造型、舞姿手勢等,配合良好的韻律,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欣賞舞蹈的時候,能夠從舞蹈的節奏感、協調性中體會舞蹈的韻律美,并且在和表演者進行心靈的交流的時候,能夠增強生活的美好愿望,從而美化生活。韻律美主要是體現在舞蹈的氣息和聲韻進行了融合,通過舞蹈動作進行感情的依托,從而體現情感的強弱快慢、輕重緩急。韻律美貫穿在舞蹈整個過程中,對于人們的審美提高意義非凡。
(二)造型美
舞蹈具有很強的造型美。舞蹈主要是通過空間和時間的和諧統一來表現舞蹈的形勢。在本質上舞蹈通過優美的造型能夠展現良好的造型美。例如在《珊瑚舞》《千手觀音》的表演中,主要是由舞蹈者精美的造型展示舞蹈的形式。舞蹈通過美好的音樂和良好的肢體動作,能夠展現音樂和動作的融合,從而將舞蹈良好的表演題材進行融合,展示出對生活的良好的愿望。舞蹈的造型美體現和諧美、對稱美、簡約美,能夠幫助觀眾進行造型美的價值提升。
二、舞蹈藝術形式審美價值
(一)舞蹈是審美價值主體
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和觀眾都是審美價值的主體,通過主體價值標準,來衡量舞蹈形式的好壞。舞蹈的這兩種主體形式造成了舞蹈在表演過程中應該具有很強的對應性,能夠讓觀眾和表演者在心靈感悟方面達到統一。審美價值主體之間的思想認同、氣氛渲染和情感交流,都是審美價值的進行方向。每一種藝術價值的評價標準都是審美價值的大小,所以要加強舞蹈藝術之間的審美行為,有行為的需求者和發生者。
(二)舞蹈是審美價值客體
舞蹈審美價值在主體和客體之間互相對應,在舞蹈審美價值客體中,主要是舞蹈藝術中原創出來的能夠被觀眾接受的對象,這種主體和客體對應的關系,能夠實現舞蹈本質上的情感交流,幫助觀眾進行情感的交流。在審美價值體系中,客體的中介特征會受到審美主體的影響,通過一種形式傳遞為另一種形式,能夠加強大眾對舞蹈的認同和理解。審美主要是包括潛能性、內涵性和現實性,觀眾在進行欣賞的時候,就能夠通過舞蹈形式的觀看,掌握直觀的體態符號,直接影響審美價值的體現。舞蹈的審美形勢推動了精神文明和藝術形式的發展,舞蹈的編排者考慮表演者和觀眾雙重作用,能夠創造出更加貼近生活的審美價值。
三、總結
舞蹈藝術形式在觀眾審美提高中具有先進的意義,能夠通過肢體、語言、動作、表情、音樂等方面綜合配合,進行動作美、韻律美、造型美之間的提升,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審美價值。舞蹈藝術形式審美價值對于精神建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促進現代社會中的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居民的審美價值,更好地體會社會生活。
【解讀舞蹈的相關形式】相關文章:
關于練習舞蹈的技巧-問答形式02-23
admire形式及用法08-07
解讀創業神話04-11
藏戲的藝術特點表演形式06-19
舞蹈教案 舞蹈教案模板范文04-02
農業相關諺語11-12
歷史新課標解讀心得07-03
《奶奶的白發》的教材解讀02-21
舞蹈評語[精選]06-02
(經典)舞蹈的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