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的原因與對策研究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22 06:13:03 職業/專業/職能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的原因與對策研究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文章探討了導致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的主、客觀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的應對策略,以期為了解并解決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倦怠問題提供參考。

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的原因與對策研究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

  近三十年來,職業枯竭日益成為國內外研究所關注的重點課題,其研究涉及組織行為的各個領域。我國對職業枯竭研究多集中于醫療和教育領域,其中對教師職業枯竭的研究較多,而對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心理咨詢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長期面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但卻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認可,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長此以往必將損耗其工作熱情,導致職業枯竭。

  一、“職業枯竭”的內涵

  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職業枯竭的概念,即那些服務于助人行業的人們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所經歷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1981年,Maslach等人確定了職業枯竭的三個核心成分:(1)情緒衰竭,是枯竭的個體壓力維度,表現為個體情緒和情感處于極度疲勞的狀態,情感資源枯竭,工作熱情完全喪失;(2)非人性化,是枯竭的人際關系維度,表現為個體以一種消極的、否定的、麻木的態度去對待自己身邊的人,甚至把人當做一件無生命的物體看待;(3)個人成就感降低,是枯竭的自我評價維度,表現為個體對自身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的評價下降,自我效能感喪失,時常感覺到無法勝任工作,從而在工作中體會不到成就感,并不再付出努力。這一職業枯竭的三維模型得到了理論界的廣泛認同,并且被證明為具有跨文化、跨行業的適用性。我國學者在20世紀末才開始關注職業枯竭現象,國內職業枯竭問題研究專家許燕教授認為,職業枯竭是一種在工作的重壓之下身心疲憊的狀態,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也可稱為心理枯竭。

  二、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1.高校心理咨詢師數量不足與工作任務重的矛盾。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師由專職人員和兼職人員兩部分組成。其中專職心理咨詢師主要包括學校獨立的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人數極少。這部分教師能較好地勝任心理咨詢工作,但他們除了要開展心理咨詢工作之外,還要組織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開展相關的科研工作和心理健康教學工作。繁重的工作很容易令他們身心疲憊,喪失對工作的熱情。而兼職心理咨詢師主要由心理學或教育學專業畢業的教師、從事思政工作的教師和輔導員組成,兼任心理咨詢工作會讓他們更加疲憊不堪,出現情感枯竭和非人性化行為。

  另外,隨著大學生對心理問題認識的提高,他們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烈,敢于主動預約咨詢的學生越來越多,這也使得心理咨詢師數量不足的情況日益凸顯。通過對北京、武漢、西安的20所高校的調查顯示,有1~2個專職心理咨詢師的占29.4%,有3~4個的占47.1%,配備了5個以上的高校只有5.9%,有17.6%的高校甚至沒有專職心理咨詢師。在訪談中,有不少咨詢師談到一般每天要咨詢4個甚至更多的個案。長此以往,咨詢師將會感到身心能量耗盡,工作動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甚至出現冷漠、失去活力、睡眠障礙等癥狀。

  2.學生的心理問題嚴重與學校和社會對心理咨詢的高期待的矛盾。近年來,大學生患心理障礙與疾病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因心理疾病而引發的校園惡性的事件也時有發生。筆者所在的高校連續四年對新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測評,結果發現新生的心理狀況逐年漸差,2008級新生中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困擾的學生比例為13.2%,而2009級的比例已達16.52%。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就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關注,學校對心理咨詢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在無形中給高校心理咨詢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通過訪談發現,許多咨詢師害怕惡性的事件的發生,他們在接待有自殺傾向或具有攻擊性的學生時極度緊張和焦慮,擔心自己處理不好而產生嚴重后果。心理咨詢師長期處理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同時還要加強心理危機干預,避免惡性的事件的發生,很容易因工作過于投入而導致身心倦怠。

  3.高標準的專業要求與缺乏專業支持的矛盾。心理咨詢工作對從業者的專業要求較高,心理咨詢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心理專業知識,還要掌握各種心理咨詢的技巧。咨詢師要有效地開展工作,避免職業枯竭,就需要更好地依靠團隊的力量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師所獲得專業幫助與支持是十分有限的,許多學校沒有劃撥經費用于促進咨詢師的個人成長。訪談中,許多咨詢師表示,專業培訓的機會太少,而專業的心理督導更是從未接受過。心理咨詢師長期得不到專業支持,很容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職業枯竭。

  4.心理咨詢師的高付出和低回報的矛盾。心理咨詢是一項創造性很強的工作,咨詢師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然而心理咨詢師所獲得的回報卻較低。首先,經濟回報較低。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兼職教師和心理輔導或咨詢人員,按學校有關規定計算工作量或給予報酬。”但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詢師所獲得的報酬很低,與其實際付出不成比例。訪談中發現,有些學校將咨詢師的一切咨詢工作都算在行政工作量里,不再額外計報酬,而有些學校則規定咨詢半天計20元報酬。其次,精神回報不足。有些心理咨詢師因咨詢效果不明顯,而得不到學生的認可;有些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不重視心理咨詢工作。第三,對咨詢師的考評和職稱認定難。許多高校在心理咨詢師的考評和職稱認定上均不成熟,導致很多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意向不明確,猶豫不決的態度必將影響他們的工作動機,使他們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感到焦躁不安。

  (二)主觀原因

  1.專業成長不夠,專業知識不足。心理咨詢師必須具備積極的咨詢態度,能和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需要掌握良好的會談技巧、影響和干預技術等。而這些專業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許多高校心理咨詢師從業時間短,缺乏工作經驗,雖然他們大多具有心理學或教育學專業的背景,但多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的心理咨詢訓練,因此,很難有效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一方面,由于缺乏專業技能,心理咨詢師在遇到難以處理的問題時,會給自己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寢食難安;另一方面,有些心理咨詢師自我成長不夠,在咨詢中,不僅不能處理別人的問題,反而讓自己卷入其中,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和威脅。 2.具有易感的人格特征。許多研究表明,職業枯竭和人格特征的相關性較高,Fontana和Abouserie用艾森克模型研究發現,在神經質、內向性格方面得高分的往往是心理枯竭的高發人群;Mil和Huebner用大五模型研究發現,神經質、內向性格和枯竭的三個維度之間存在相關。這說明具有內向、憂郁、焦慮、情緒反應強烈、孤獨、冷漠、遲鈍、倔強、低自尊等人格特征的人可能更易產生職業枯竭。內向的人在面對工作壓力時往往不善于向他人求助,精神壓力逐漸增大,久而久之必然導致倦怠;情緒不穩的人常常會因為工作而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以致身心疲憊;自尊水平低的人容易在工作中體驗到無能感,從而產生倦怠。高校心理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經常接觸負面情緒,如果他們具有這些人格特征,很少向他人傾訴宣泄,長期壓抑焦慮,就會嚴重影響其自身的心理平衡,最終導致情感枯竭。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高校心理咨詢師人格特征方面的某些易感因素可能是導致其產生職業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③。

  3.自我期望過高。許多心理咨詢師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別人調整心理狀態,然而過高的助人情結往往會導致挫敗感。在訪談中,筆者發現有些心理咨詢師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合理地設置自我期望值,他們往往希望自己能解決來訪者的所有問題,一旦遇到挫折或咨詢失敗,就十分沮喪。

  三、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的對策

  高校心理咨詢師的職業枯竭對咨詢師個體、學生及學校都會產生極大的危害。一旦咨詢師陷入職業倦怠,他的消極心態會導致工作質量下降,不僅不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反而會危害學生的心理健康。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客觀環境和咨詢師個人兩個方面尋求應對策略。

  (一)環境和組織對策

  《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充分認識加強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各地教育工作部門和高等學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納入德育工作計劃”,“要重視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或咨詢工作”,要“加強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心理咨詢師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力軍,因此,高校應為心理咨詢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避免出現職業枯竭的情況。

  1.以規章制度保障心理咨詢師的權益。學校需要有關工作制度化,保障心理咨詢師的權益。完善心理咨詢師休假制度,學校應出臺靈活的休假制度,既要保證心理咨詢師的工作效率,又要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完善心理咨詢師工作評價制度和職稱晉升制度,讓他們的工作得到充分認可,并且有較大的職業發展空間;增加心理咨詢師編制,縮小師生比,適度減少心理咨詢師的工作量。

  2.為心理咨詢工作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高校應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一方面,用于心理咨詢師培訓。心理咨詢師只有不斷接受培訓,才能更好地促進自我成長,掌握更多的心理咨詢技術,才能更好地勝任工作。另一方面,用于改善工作條件。學校要布置溫馨的心理咨詢室,增設各種心理咨詢設備,為心理咨詢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3.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大量的研究證明,在與枯竭有關的工作資源中,最重要的就是社會支持。國外研究發現,來自領導(如校長)的支持的重要性遠遠大于同事和其他人的支持。王芳、許燕的研究表明,校領導、同事、家人、學生、家長、朋友的社會支持對降低情緒衰竭感、去人性化水平和知識枯竭程度,同時對提升個人成就感都有著顯著的作用。學校應該建立“學生—學院—心理中心、學工部—校領導”四級心理干預機制,由各方共同承擔心理健康工作,減輕心理咨詢師的心理壓力。同時還要建立心理督導機制,加強團隊建設,使心理咨詢師在專業知識和情感上得到團隊成員和專家的有力支持。

  (二)心理咨詢師的個人對策

  1.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和人格修煉。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鍛煉。只有這樣,心理咨詢師才能覺察并理解來訪者的需求、矛盾、期待、困惑和痛苦,幫助來訪者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同時,咨詢師要提升自我覺察能力,要準確把握自己的需要、能力、感受和狀態、工作動機等,從而有效解決自身的問題。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人格素養。心理咨詢師需要具備健康的人性觀、樂觀的人生態度、積極的人文關懷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正確處理咨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2.把握好心理咨詢工作和家庭的界限。工作與家庭是兩個不同的范圍。工作主要是因為提供收入和成就感而使個體滿足,其期望是“有責任的”和“有能力的”;而家庭則主要是因為親密關系和個人快樂而使個體滿足,其期望是“充滿愛的”和“給予的”。工作、家庭及自身的幸福是可以兼顧的。心理咨詢師可以采取設定工作時間、改變行為模式等措施,盡量保證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

  3.增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心理咨詢師要對心理枯竭具有明確的認識,并能予以接納,不必求全責備。咨詢師需要經常自我審視,提高對自身心理狀況的覺察能力。當身心疲憊時,可以通過體育運動放松身心;當情緒低落時,可以通過傾訴、聽音樂等來緩解消極情緒;當工作效率低時,應重新樹立工作目標,設定清晰的職業行為邊界;當不良情緒和壓力過大時,應暫停咨詢,經過充分的放松和休息后,再繼續咨詢工作。

【高校心理咨詢師職業枯竭的原因與對策研究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對策的研究與實踐的論文07-02

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成因分析及克服對策研究的論文07-02

高校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對策探討的論文06-29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07-02

貧困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與職業指導對策研究的論文06-29

心理彈性研究下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6-28

廣告道德錯位對策研究論文07-03

當前高校職業指導現狀及創新研究論文06-30

試論高校教師職業倦怠問題及對策探討的教育論文07-02

心理咨詢師職業前景06-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一区 | 日本在线www |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 看全色黄大色黄女片爽毛片 | 91短视频网站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 | 91娱乐| 人人做人人干 | 久久激情影院 |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 小xav导航福利网址 小处雏一区二区三区精 | 日本高清网站 | 成人深夜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亚州一级| 日本欧美中文 | 成人动漫视频在线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 | 26uuu另类欧美亚洲日本 | 亚洲人体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 虫族bl文全肉高h | 欧美黄站| 91视频啊啊啊 | 美国fx性欧美xxxx |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 | 国产成人综合91精品 |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 日本系列 1页 亚洲系列 | 中国一级毛片 | 一本大道香蕉在线高清视频 | 午夜叉 | 午夜看片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91看片淫黄大片在看 | 好吊妞gao988在线播放 | 欧美性一级交视频 | 色视频网站免费 | 成人免费www在线高清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