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棉花姑娘評課稿范文
在《棉花姑娘》一課中,執(zhí)教老師對課文相關內容的補充恰到好處,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為教學增色不少。
例如,在引入課題后,老師在“棉花姑娘為什么會生病”的問題后適時補充了一段蚜蟲的自我介紹的錄音。通過蚜蟲的自我介紹,小朋友們清楚地了解了蚜蟲對植物的危害,以及棉花姑娘處境的危險和痛苦。所以在老師“你覺得蚜蟲怎么樣”的問題后,同學們紛紛表示出了對蚜蟲的痛恨和對棉花姑娘的憂慮。這為課文后面的教學做情感上的鋪墊。
再如,當教學到“七星瓢蟲”時,老師在課文內容基礎上又補充了三句介紹七星瓢蟲的話,并請學生用上其中的一二句,介紹介紹。這樣做,既能使學生對七星瓢蟲這種益蟲有進一步的了解,進而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他們有條理的說話,可謂一舉兩得。
查老師執(zhí)教的《棉花姑娘》一課十分關注內容結構的整體性。課一開始,媒體上雪白雪白的、笑盈盈的棉花姑娘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老師話峰一轉“就在前不久的它可不是這樣的。”指出了主要矛盾,“棉花姑娘怎么會生病的?”成了學生學習的動機。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一段蚜蟲的自述既補充了學生知識上的空白更激發(fā)了學生對棉花姑娘的同情和對蚜蟲的厭惡,使學生仿佛身在其中,為后來的朗讀指導奠定了感情基礎。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學生通過自由讀文,很容易的找到了幾位醫(yī)生說的話,并從中明白了各位醫(yī)生的專長,解決了課文的難點。查老師十分關注教材的細節(jié)。引導學生從棉花姑娘三次說話時的感情變化入手讀好句子,并用朗讀體會醫(yī)生們幫不上忙時心中的愧疚之情。老師的范讀,學生的個別讀,師生間的對讀,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加深理解、深化感情,水到渠成地達到了課文的情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