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武俠電影的剪輯技術論文
1武俠電影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動作片慢慢的成為了主角。動作片側重于人物的打斗,而俠義精神則相對薄弱了。面對邵氏電影停拍,一批新人嶄露頭角,徐克、程小東成為翹楚。這一時期的武俠電影打斗相對真實,而且加入了喜劇元素,武打設計天馬行空,而且想象力豐富。但是好景不長,武俠電影也開始走下坡路,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出現,武俠電影又一次被推上了高峰。
2動作剪輯
剪輯是電影的第三度創作,也是最后一次創作。剪輯對電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剪輯會讓電影產生一個質的飛躍。隨著電影技術的不斷發展,剪輯逐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電影藝術。剪輯只是一種剪接技術,但是卻能夠對藝術進行再創造,把一系列鏡頭風別加以剪裁,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從而使全片結構更加嚴謹、條理,使畫面更有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剪輯分為很多種方法,而動作剪輯只是眾多剪輯方法的一種。傳統的動作剪輯一般都遵循時空的統一和完整這一原則,通過某些規律來組接鏡頭。一般動作剪輯都會依照動作分解法來連接兩個鏡頭,讓觀眾忽視兩個鏡頭的剪輯點,從而達到自然流暢的效果。動作剪輯一般強調行為邏輯事件因果關系的合理性,完整的呈現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3動作剪輯在武俠電影中的應用
3.1暴雨剪輯
武俠電影中,經常會用到暴雨剪輯。所謂的暴雨剪輯,就是通過盡量縮小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空和空間距離,使單個、簡短的電源鏡頭形成一種完整連貫的敘事鏈。這種剪輯方法則是武俠電影標志性剪輯。胡金銓導演把暴雨剪輯用的出神入化,在電影《俠女》中,竹林間的決斗,是暴雨剪輯的最好體現,勇猛激烈的打斗與快速密集的剪輯形成一種連續不斷的視覺沖擊,給觀眾的心理造成一種強烈的震撼。“運用快如閃電的剪接法,但每次的鏡頭組合皆有所不同。他幾乎每次都刪去動作某些步驟,展現出構成剪接其實可以制造各種各樣的省略效果”。在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1992年)中,從服部千軍與猿飛日月的輕功比試到令狐沖第一次遇到東方不敗,這一段也是用暴雨剪輯處理的。在短短幾分鐘內,無數的鏡頭和打斗動作相繼轉換,猶如瓢潑大雨,接連不斷,讓觀眾目不暇接,身臨其境,讓人熱血沸騰。
3.2“三鏡頭”法
武俠電影在表現動作場面中,景別會不停的切換,從而形成極強的節奏感。武俠電影會用“三鏡頭”法來處理這種打斗。這里的“三鏡頭”法不是好萊塢傳統的三鏡頭法,而是武俠電影特有的。電影《新龍門客棧》(1992年)中,邱莫言和賈公公在9分42秒左右的打斗中,邱莫言踢像賈公公的動作用了3個鏡頭表示,第一個鏡頭是邱莫言發力準備踢賈公公的全景,第二個鏡頭是踢到賈公公胸口的特寫,第三個鏡頭則是邱莫言飛了出去。這3個鏡頭沒有客觀完整的表示動作全過程,而是選取了動作開始———力量爆發———動作結果這3個鏡頭來剪輯,合到一塊。這種開始———爆發———結果的三個鏡頭連接方式就是武俠電影中常用的“三鏡頭”法。這種動作剪輯方法一方面彌合了切換的痕跡,形成一種完整的動作痕跡,另一方面又從多個角度豐富了動作的視覺表現,同時壓縮了動作加快了節奏。
3.3正反打敘述
用正反打鏡頭作為武俠電影中打斗的開始鏡頭,是武俠電影中永恒不變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讓可以讓打斗人物為觀眾組織戲劇沖突,通過人物的主觀視角,觀眾更容易體會到人物的心理情緒,從而獲得觀眾對打斗人物的認可。所以在開打后,觀眾更容易代入到打斗中。這種情況主要體現在對峙之間的正反打、主觀鏡頭等。電影《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1992年)中,黃飛鴻與納蘭元述最后的對決中,這種正反打敘述用的很頻繁。這一次正反打敘述有正反打鏡頭,主觀鏡頭,搖移鏡頭。更好的表現出兩人不同的心理情緒。一個是為了幫助國民而著急,一個是為了剿滅革命而著急。用這種剪輯方法,使得黃飛鴻的形象更加的高大,而納蘭元述則是陰狠。
【論武俠電影的剪輯技術論文】相關文章:
論電氣技術與智能建筑論文07-03
AR技術在動畫電影的應用論文07-03
論小津安二郎電影的敘事美學風格論文07-02
論英文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的論文03-26
憶香港電影黃金十年經典電影:武俠片07-01
論建筑裝飾項目管理如何運用科技技術論文07-03
論汽車電子技術的特點及發展前景論文07-03
當前電影放映技術的創新成果與展望論文07-03
論析多媒體技術在航海教學培訓中的應用論文07-03
農業技術推廣受眾本位論研究論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