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攻心教育24計》有感
假期從學校借的《攻心教育24計》這本書,書中運用大量教育案例闡釋了針對不同問題的一些解決辦法。本書共6章,內容包括:如何樹立個人威信、怎樣掌握班級情況、喚回迷途學生的方法、改變冥頑學生的手段、引導高才生的妙計、打造高凝聚力的班級。對于我這個新晉級的老師,從中收益很大。
書中提到:對于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一定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思索學生的動機,站在學生角度體會學生的感受,然后對癥下藥,采取措施。使用的辦法通常都比較緩和,但是正好擊中學生要害,犯了錯誤的學生,不但乖乖認錯而且心服口服,教師的任務通常也能很好地貫徹下去。學生的行為表現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師強迫,但卻是老師的目的。因此,我們主張,學生的教育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以攻心為上。
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靈。有一些老師,自己情緒失去控制,當眾與學生發生沖突。為師者決不可如此,否則必敗無疑。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修養,使自己的心靈象天空一樣開闊。
攻心,還得了解學生心理。不了解學生心理,你怎么去攻呢?所以教師要研究學生,要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學生的攻心教育,其實是“治本”的方法,學生只有在心靈有觸動了,行為就會規范,思想就會進步,教師的教育目標也就會順利實現。教師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學生,規定學生必須做的事情,全然不顧學生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對于不同意見,千方百計打壓他,必要時請家長來學校,定會使讓學生就范。攻心就不同了,對于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一定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思索學生的動機,站在學生角度體會學生的感受,然后對癥下藥,采取措施。使用的方法通常都比較緩和,但是正好擊中要害。犯了錯誤的學生,不但乖乖認錯而且心服口服,教師的任務通常也能很好的貫徹下去。學生的行為表現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師強迫,但卻是老師的目的。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教師要逐個揣摩他們的心理、性格、脾氣等,這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特別是在我們的農村。一部分學生父親或父母都在外做工,把孩子丟給一個母親或是爺爺奶奶,特別是跟著爺爺奶奶的這類學生,爺爺奶奶能做到的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輔導作業那就沒有辦法。到學校后家長就把這個任務全部交給了老師和學校,而這些學生還都是一些班里的“活躍分子”,往往這些學生讓老師很傷腦筋。所以攻心在這兒就顯得很重要了。
從書中我還感觸到要攻心為上,首先要了解和尊重學生。由于學生理性思維還不成熟,可能因為一點小小的事情,都會觸動他們的內心深處,很容易沖動,這些沖動一旦形成,他們就很難改變,久而久之,就變成冥頑不化,這種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就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做為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多了解學生,多尊重學生,攻心為上策,換位思考,從學生的內心出發,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正確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分析根源,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說明原因,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從內心感到錯誤的嚴重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改正自己的錯誤。
還要維護學生尊嚴,“恩威”運用恰當。維護學生尊嚴,并不代表放任他們。“嚴是愛寵是害”,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是不聞不問,就會放縱他們,他們就會不把你當做老師看待,教師的尊嚴就會遭到踐踏,威信失去力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把握“恩”與“威”的度,超了不好,低了不行,對于兩者的把握一定要游刃有余,千萬不可操之過度,更不可能敷衍塞責。
三要獎罰分明,多鼓勵,少批評。在實際工作中,讓學生感受到獎勵與處罰兩重天的重大區別。學生進步要表揚,獎勵要到位,學生犯錯了,或者學習退步了要處罰,處罰要讓學生口服心服,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對于獎罰,并不是指物質與金錢,所謂罰也不是拳腳相加,惡語相向。切記在公開場合訓斥學生,絕對不可以拳腳相向,否則,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對于獎勵要與鼓勵并行,獎勵注重精神獎勵,哪怕是一支筆,一個筆記本,一個鉛筆盒……對待改正錯誤的學生,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都可以讓學生了然于心。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愛,還要用高超的傳授藝術,把自己的知識教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提升自己。
【讀《攻心教育24計》有感】相關文章:
銷售攻心術讀后有感06-22
讀《愛的教育》有感(精選24篇)07-11
《銷售攻心術》讀后感07-02
銷售攻心術讀后感07-02
《攻心銷售》心得體會06-26
讀《三十六計》有感06-22
讀《三十六計》有感05-01
銷售攻心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12-16
劉一秒攻心銷售語錄08-18
讀《三十六計故事》有感作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