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察月相》板書設計
【教材簡析】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我們地球家園的鄰居。月球不包含在地球家園的范疇內,但是月光反射到地球,給夜晚帶來明亮,算是地球家園的物體之一了。本課觀察月球,從觀察月相變化切入,從月相變化的現象中,學生發現一些變化按規律,提高對觀察天體的興趣。
月相的形成,不要求學生掌握。教材的要求是那些呢?一是通過實際觀察來確認月相是變化的,二是學會用圖畫的方式記錄描述觀察到的月相,三是學生通過分析觀察到的月相,能發現月相是逐漸變化的。如月球亮的部分逐漸增加或者減少。本節課的難點在于組織和督促學生進行連續的觀察。只有獲得了月相觀察記錄這樣的第一手事實材料,學生才更容易有所發現。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調動學生持續觀察記錄的積極性,督促學生堅持觀察、記錄。如果有的學生有幾天漏記了,可以由教師或者其他同學提供一部分的月相。指導觀察記錄的方法也很重要,因為學生沒有觀察和記錄月相的經驗,教師必須給予相應的指導。
【學情分析】
學生對月相的認識有一點生活經驗,知道月亮有時像眉毛,有時像圓盤,有時是半個月亮,也有部分學生知道月相變化的規律,但是學生基本不知道不管出現什么月相,月球一直是個球體,只不過學生看不見月球的暗部。大部分學生估計無法確定月相變化的排列順序,對月球的觀察方法和知識有限。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月相是變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月相是逐漸發生變化的,有時月相亮面逐漸變大,有時逐漸變小。
2.科學探究目標
能連續幾天持續觀察月相。
會記錄和描述月相變化的過程。
能發現月相是逐漸變化的。
3.科學態度目標
對觀察記錄月相等活動感興趣。
能堅持客觀及時的記錄。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記錄等方法知道月相是逐漸發生變化的。
2.教學難點
組織和督促學生進行連續的觀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提前一周布置的月相觀察記錄單。
提示:適合學生觀察月相的時間是在農歷初三到農歷二十,一般在晚上九點前就能看到月球升起。以2018年9月為例,9月12日(農歷初三)到9月29日(農歷二十)這個時間段適合學生對月相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過程】
一、導入(預設5分鐘)
1.學生誦讀古詩《古朗月行》,引出對月亮相關的認知,激發興趣。
2.提問:關于月亮,你知道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學生自由發表,回憶和交流自己對月相的認識。
二、聚焦(預設5分鐘)
1.欣賞月球圖片,提問:這幾幅圖有什么相同點?這幾幅圖里面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自由發表。
2.出示概念:月亮其實是個球體,我們看到的月球發亮部分的形狀叫月相。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月相》。
三、探索(預設18分鐘)
1.觀察連續一周的月相照片,用自己的話描述月相的樣子和變化。
學生充分表達。
2.實際觀察和記錄月相。
(1)展示學生提前一周的月相記錄照片、圖畫,師生進行點評。出示班級記錄表,學生可以分享自己觀察記錄時發生的小故事。
[建議:本節課提前一周布置觀察月相的任務,最好用照片和畫圖的方式同時進行記錄,并標明每幅照片和畫圖的日期。老師也要完成觀察任務,有條件的班級或教師可以做一個班級記錄表,放在教室里,每天安排小組做好記錄。]
(2)觀察方法指導:記錄下觀測的時間,觀測的地點,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樣的,就畫什么樣子,沒有看到或忘記觀察了,就不要憑空想象。
(3)記錄方法指導:在前期至少連續一周的觀察中,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記錄方式。從教科書的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即可。(“描陰影法”,把月球不亮的部分用畫斜線或涂黑的方法表示陰影。“剪紙法”, 根據月相剪白色紙片,把剪好的白色紙片粘貼在黑色紙片上。農歷初三、初四、二十六、二十七時,因為明亮的部分很少,對學生剪紙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4)完成活動手冊記錄單的部分內容,強調一定要實事求是的進行記錄,自己當天沒有記錄到的,可以根據班級記錄單上的進行記錄。
四、研討(預設10分鐘)
1.請部分學生在投影上展示活動手冊,針對兩個問題進行分享交流:
①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嗎?
②連續觀察幾天,我們觀察到的月相是怎樣變化的?
2.出示天氣晴朗時一整個月的月相圖,教師小結月相的變化特點:月相是由最初的什么都看不見,到慢慢看到半圓形,接著可以看見一個圓盤形,慢慢地圓盤形又變成了半圓,只是方向變了,然后慢慢地月相變得越來越小。
五、拓展(預設2分鐘)
繼續觀察月相,完成長時間的觀察記錄。
【《觀察月相》板書設計】相關文章:
《松鼠》板書設計06-26
鯨的板書設計06-27
英語板書設計03-13
與明月相約-隨筆作文06-22
“月相變化”的教學建議07-03
月相評課稿范文06-30
月相變化教學設計06-06
《月相變化》教學設計06-07
我為你驕傲板書設計06-23
木蘭詩的板書設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