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安鋪騎樓建筑
人們常說:“安鋪有三寶,美食、騎樓、靚女。”這雖然只是一句調侃的話語,卻不難看出,三者之一的騎樓已是安鋪一張獨特的名片,已成為安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騎樓也見證著這座古老商埠的變遷,述說著百姓人家的市井風情……
安鋪是廣東四大古鎮之一,座落在九州江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商業古埠。早在明朝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商業跡象。最初的安鋪是以經營豆豉為主的村子,隨著經營增多,小村子變成圩鎮,人們見其街道狹窄,光線陰暗,叫其"暗鋪",直至清朝嘉慶二十四年(1819)才正式命名為"安鋪",并延續至今。
安鋪騎樓建筑結構除了符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侯外,主要表現為東南亞風格,這與安鋪當時的商貿和交通環境有很大關系。由于安鋪位于九州江出海口邊,是明清時期內陸通往東南亞的主要港口之一。商人將絲綢、陶瓷等物品運往東南諸國的同時,又將海外文化帶回中國,于是便有了這種具有異國情調的建筑。
安鋪鎮的騎樓,大多為磚木結構,以紅磚、木桁、瓷瓦等為主要材料建成。原木橫梁,木制門面、樓梯、窗戶;一般人家的是二層,也有三層的;樓上住人,樓下做商鋪,門面向內縮入2至3米讓出來作為人行走廊。
今天,仍然有很多安鋪人居住在騎樓里。人們行走在安鋪東街、南街、西街、中大街、"蘇杭街"等老街,都隨處可見騎樓,很多騎樓仍然是商住一體,一樓做生意,二樓住人。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安鋪鎮大多數人都在從事小手工業,茶余飯后,家家戶戶在騎樓廊下削竹蔑、卷炮筒、扭麻繩,好不熱鬧?崾铍y熬的夜晚,人們都在騎樓走廊下納涼。夜深了,干脆鋪席子在走廊上睡覺;有睡不著的人聊著家長里短,那"竊竊私語"至今仍然回蕩在李尚兒時的記憶中,散發著陳舊歲月的芬芳。
【淺談安鋪騎樓建筑】相關文章:
淺談安格爾的繪畫理念07-02
淺談建筑文化的特征07-03
淺談建筑消防電氣的安裝與維護07-03
淺談板式住宅建筑管理07-03
淺談建筑設計欣賞論文07-03
人教版《鋪一鋪》教學案例07-03
安建工 建筑學 就業前景07-14
淺談對多元建筑論的文化審視與批判07-03
淺談建筑場地設計的相關問題探討07-03
淺談建筑管理下的能源匹配建筑節能論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