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文案的觀察記錄
幼兒姓名:洋洋
年齡:5歲
班級:小班
觀察日期:
觀察時間段: 游戲時間
觀察地點:建構室
客觀描述:
片段一:(10:00——10:10)
洋洋一個人坐在地上,一只手摳著鼻子,一只手撐在地上。在地上翻滾一圈之后,洋洋站了起來,小腳一只腳踩在放在地上的積木上緩緩的向前移動過去。走到了用拱形積木搭建的地方,洋洋抬起腳尖,用腳尖輕輕的碰了碰第一個積木。積木倒在了地上,洋洋蹲了下來。右手將積木向積木扶起,抬頭看了對面正在用積木敲打了恩恩一眼。拿起地上的一個三角積木,來回敲打著搭在地上的用很多拱形搭成的長條上。敲打了很多下之后,旁邊的兩個拱形積木倒在了地上,洋洋看了我一眼,放下手中的三角積木,翻滾了一圈。過了一會兒,洋洋雙膝跪在地墊上,向前移到了拱形橋這邊,左右兩邊各拿一個拱形積木攥在手里。隨即將兩個積木左手握著,右手又拿起右邊倒下來的一個。三個積木被洋洋緊緊的攥在手里。
片段二:(10:10——10:20)
洋洋右手一個接一個的,左手一個接一個的接,在接到第三個的時候,積木在洋洋手里塌了,洋洋把積木放到了地上。兩個手左右兩邊一收,將積木一起抬了起來往積木堆里一放。兩個小手像炒菜一樣把積木鏟了鏟。轉身站起來走到一邊蹲在地上,將一個斜放的長條積木放在了圓柱體上,還有一頭抵在地墊。又將圓柱體的積木立起來,將一邊也抬高了。身子往后一倒,看了一眼,又拿起地上的一個矮一點的圓柱體。放置在另一個圓柱體前面,坐著側著身子彎著頭,一手扶著一個圓柱體。長條積木被穩穩的斜放好,洋洋轉身站了起來,蹦跳著轉了一圈之后停在了積木箱前。看看了之后,又翹起腳,看看自己的襪底。從箱子里拿出一個三角體之后,嘴里“耶”了一聲。一路小跑,跑到了搭好路這邊,從積木上一路滑行,又拿起一個豎條的小積木放到了三角形積木后面。
片段三:(10:20——10:30)
手拿著一塊長條積木,站著手一推,積木隨著他的手飛了出去,又拿起一塊長條積木抱在懷里。左轉轉右轉轉隨后走到多多身邊朝著多多看了一眼,多多坐在地上將弧形積木搭成了一大朵花。走過來,跟說我:“老師,你看。”看到地上被搭成了一個花型。我點頭對多多進行了贊許。多多開心的蹦蹦跳跳跑開了。洋洋看了幾眼也走開了。他坐了下來將長條積木搭在放在了很多長條積木的最上面,拿起一塊三角形積木,坐在了地上,將三角形積木在長條積木上推來推去。玩了很久。
分析:
在這個游戲中,洋洋小朋友也是個調皮搗蛋的小家伙。在游戲過程中,會出現了扔積木、將搭好的積木損壞等現象。在游戲中對游戲的持續時間也不長,沒有一定的耐心,喜歡東看看西看看。在看的過程中,沒有一定的探究性。
在游戲中,也有搭建的的過程,并且知道要用多個積木才能搭建穩固。游戲中也出現了模仿現象,小班幼兒的特點就是模仿性強,能靈活的利用身邊的工具進行相應的模仿。
對策:
搭建也是幼兒喜歡的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也是很好的探索過程。可以借助這個搭建的游戲過程,幫助幼兒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1. 榜樣作用。每一次搭建,幼兒都能發揮他們的想象,搭建出不一樣的東西。我們在搭建后不要急于拆掉。對于好的創意,請小朋友像伙伴介紹,豐富我們的搭建內容。
2. 規則意識。在指南中在社會領域就指出:“要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對于游戲的規則,是我們在游戲中反復強調的。在游戲中,幼兒出現違法規則的行為,也要及時的提醒。并告知幼兒愛惜積木的原因,可以采用請洋洋小朋友在下一次的游戲中充當監督員,讓他去監督。提升了幼兒游戲的興趣,也能讓幼兒建立相應的意識。
【教師文案的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中班教師觀察記錄07-02
德育導師教師觀察記錄07-02
教師觀察記錄怎么寫07-02
大班教師個案觀察記錄07-05
教師觀察記錄表中班03-22
大班教師的建構觀察記錄07-01
幼兒教師觀察記錄07-02
幼兒教師的觀察記錄07-02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07-02
教師如何寫觀察記錄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