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米線的發展歷史
米線是一種中國傳統食物,歷史悠久,既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小吃,也是南方數省人們經常食用的米制品。那么你知道米線的歷史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關于米線的發展歷史,希望大家喜歡!
米線為一古老食物,古烹飪書《食次》之中,記米線為“粲”。《食次》一說即為《隋書》所記《食饌次第法》,南宋時散佚。“粲”本意為精米,引申義為“精制餐食”。齊民要術中謂“粲”之制作,先取糯米磨成粉,加以蜜、水,調至稀稠適中,灌入底部鉆孔之竹勺,粉漿流出為細線,再入鍋中,以膏油煮熟,即為米線。以精米磨成精粉,又以精粉制成精致食品,因尊稱米線為“粲”。又因其流出煮熟,亂如線麻,糾集纏繞,又稱“亂積”。
至宋代,米線又稱“米纜”,已可干制,潔白光亮,細如絲線,可饋贈他人。陳造《江湖長翁詩鈔旅館三適》曰:“粉之且縷之,一縷百尺韁。勻細繭吐緒,潔潤鵝截肪。吳儂方法殊,楚產可倚墻。嗟此玉食品,納我蔬簌腸。七筋動輒空,滑膩仍甘芳。”時又有徐南卿《招飯》詩句“米纜絲作窩”,可見其時米線干品為鳥窩狀,與如今昆明所制干米線如出一轍。
明清之時,米線又稱作“米糷”。宋詡《宋氏養生部》曰:“米糷,音爛,謝疊山云:‘米線’。”其制法記有兩種。其一,“粳米甚潔,碓篩絕細粉,湯溲稍堅,置鍋中煮熟。雜生粉少許,搟使環節,折切細條,暴燥。入肥汁中煮,以胡椒、施椒、醬油、蔥調和。”其二,“粉中加米漿為糨,揉如索綠豆粉,入湯入釜中,取起。”
如今云南米線制作,仍有兩法:其一,取大米發酵后磨制而成,俗稱“酸漿米線”,其工藝復雜,生產費時,然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清香,為傳統制法。其二,取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在機器中擠壓,靠摩擦的熱度使其糊化成型,稱為“干漿米線”,其曬干后即為“干米線”,方便攜帶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干漿米線筋骨硬、咬口、線長,但香不及酸漿米線。
現當代的米線,由于機械化制作的帶入,已經與傳統方法制作有所區別。特別是南方各地制作的“米線(應該叫做米粉)”,已經與米線有所區別。米粉雖然形似米線,但實非米線,對于米線的定義,應該說以大米為原料,而米粉中由于添加了紅薯粉、土豆粉等原料(所占比例也很多),使得口感,保存方式等都與米線有了很大的區別。從口感上,米線多為“水靈筋骨”,而米粉多為“柔綿筋骨”,米線入口較為滑爽,米粉入口較為粘糯。特別是“酸漿米線”與“酸粉”的區別更為巨大。酸粉入口“酸綿易化”,酸漿米線入口“酸脆筋斗”。“干米線”則與“米粉”類似,不同之處也在于是否以大米為原料。米粉易于保存,和“干米線”類似,曬干以后不僅可以長期保存,而且不容易變質。干米線由于制作簡單,開始一步步取代酸漿米線,而干米線也被做得更細,更長。云南一帶的米線為米線,其余地方的“米線”為“米粉”,米粉是在米線傳播后的產物,是米線的傳承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貴州的牛肉粉也是一道不錯的美味,但是用米線替代牛肉粉里的“粉”來煮制的時候,米線卻承受不了這種溫度較高而容易斷碎,同樣米粉如果不在食用之前經過18~24小時的浸泡也難以被制作過橋米線的雞湯燙熟。習慣吃米線的人很容易就能從口感上辨別“酸漿米線”、“酸粉”、“干米線”、“米粉”。
拓展閱讀:
米線貯藏
米線酸漿米線的貯藏最不方便,且保質期非常短,一般情況下,民間用竹筐盛酸漿米線,同時用濕毛巾覆蓋,在這個能通過竹筐“通風”,而又能用濕毛巾往下釋放微量水分“保濕”的環境下,酸漿米線能保存18~24小時。超過時間則短碎,或者干硬難以下咽。取米線應該用溫水潤手,這樣才不至于沾住手。藝人張靜初主演的電影《花腰新娘》中,有一個片段描述了米線的制作,一根老木頭,上面有一個壓制的把手,把發酵好的熱的原料投入,用把手下壓,米線就從老木頭下的孔里面流出,經過漂水降溫,就可以吃新鮮的米線了。
營養價值
質量好的米線具有的營養價值更高,米線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勻,耐煮不爛,爽口滑嫩,煮后湯水不濁,易于消化的特點,特別適合火鍋和休閑快餐食用。提示:米線在泡制過程中營養容易流失,因此米線需搭配各種蔬菜、肉、蛋和凋料來增加營養,適當的調料同時又能讓米線美味。“有人說吃一碗米線相當于吃一個塑料袋”, 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除非米線是假冒偽劣。
分類
米線品種繁多,依據不同分類方法,有下列幾大類。
米線生產工藝中成型技術不同,得到的產品基本形狀則不同。
米線依據其產品在食用前的處理方式不同分為普通米線、精制干米線、方便米線、保鮮濕米線。
高檔精制干米線,是在傳統直條米線生產技術基礎上,通過改進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發展起來的千米線。產品質量比傳統直條米線有顯著提高,產品潔白透亮、條形均勻挺直,久煮不糊湯、不斷條、吐漿率低,1:1感柔韌爽滑。產品以外貿出口為主。
精制干米線食用時需先用沸水煮軟后,再做成湯粉、炒粉或拌粉,費時費工,方便性較差。
方便米線同方便面一樣,食用時不需要熱煮,只要用熱水浸泡幾分鐘就可食用,并且帶有各種調味湯料,可以適應不同的口味需求。方便米線與傳統米線的不同之處是:要求方便米線復水快。在熱水中的復水性能好。方便米線存在著復水時間長、不易入味等缺點。因此,食用更方便(復水時間短)、口感好的保鮮濕米線問世。
保鮮濕米線經由獨特的工藝和配方制成。保留了傳統濕粉的特色,同時具有食用方便、耐保存的特點。食用時不需繁瑣的烹調方法和技術。開袋后用沸水沖泡一下加入調味料即可得到涼拌粉線,或再加入開水成湯粉,也可人鍋炒食。
【米線的發展歷史】相關文章:
橋的發展歷史10-08
關于長笛的發展歷史05-30
淺談競走的發展歷史07-17
材料的發展歷史進程04-25
扎染的簡介和發展歷史03-04
太極拳的發展歷史04-30
世界流行音樂的發展歷史?10-27
顯微鏡歷史發展簡介03-08
論汽車的營銷渠道歷史發展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