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民田孟強養殖圈里的鴨司令
在魯山縣辛集鄉的養殖圈里,“鴨司令”田孟強可算是一個佼佼者。
六座養殖棚寬敞明亮,棚內的幼鴨在覓食飲水,成鴨在棚內或站或臥,育雛室內2000多只雛鴨在呱呱鳴叫,一座磚混結構的標準養殖房已建成。在辛集鄉盆郭村孟強養殖場,田孟強介紹,養殖場固定資產已達100多萬元,目前成品鴨和幼鴨存欄1萬多只。
今年50多歲的田孟強是盆郭村人,2009年在外經商時不幸患了一場重病,高昂的醫療費使他陷入困境,成了村里的特困戶。他躺在病床上想到70多歲的雙親需要贍養,一雙年幼的子女還需照顧,一度對生活失望。多虧親戚朋友的幫助資助,幫他渡過了難關。
病愈后的田孟強不能干重活,但他不甘心、不示弱,想了很多掙錢辦法,但卻多次碰壁。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獲得了養鴨致富的信息,得到妻子謝增利的同意和支持后,他便多處奔波籌借資金,先后從親戚朋友和鄰居處借了2.3萬元,開始了他的創業路。
田孟強說,萬事開頭難,打深水井時,第一次央親托友幫忙,只打了30米,水量不足。為此,他不得不請專業打井隊,每米工費就要1000多元,80米的井就花去了不少資金,很是心疼。他建的第一個養殖大棚只有240平方米,養殖的第一茬鴨子只有1000多只。幼鴨在育雛室的關鍵節點,夫妻倆就睡在育雛室里輪流照看,20分鐘觀測一次溫度計,及時控制溫度。
“頭茬鴨出欄900多只,利潤近4000元。”田孟強說,“那一年養了5茬,年底一算收入還可以,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嘗到了甜頭,有了經驗,夫妻倆養鴨的勁頭更足了。田孟強又開始籌借資金,擴大生產。在村組干部的幫助和支持下,養殖場的面積逐年增大,養殖也更加標準規范了。如今,田孟強的養殖場內有6座養殖大棚,總面積超過3800平方米,一座標準化磚混結構養殖房達800多平方米,最新建成的育雛室有120多平方米,存料倉庫設計更加科學,養殖場也更加規范。
“現在養殖場內存鴨和雞8000多只,有一棚鴨再過20天就能出欄,下批鴨苗已經定好。今年預計出欄成品鴨10萬只左右。”田孟強說。
【農民田孟強養殖圈里的鴨司令】相關文章:
強農惠農資金落實情況自查報告04-23
跳“農門”:大學畢業生黃強洋果敢回鄉創業07-02
強農惠農資金落實情況自查報告2篇01-29
人體的司令部教學實錄07-01
朋友圈里有哪些經典的謠言?07-13
情人節朋友圈里的文案04-04
香酥鴨07-11
孟宗哭竹的歷史典故05-25
在德國養殖景天的養殖技巧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