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啥是佩奇》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啥是佩奇》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啥是佩奇》觀后感1
昨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部短片刷屏啦!它不是別人,正是最近正處于過氣邊緣的“小豬佩奇”。神奇的是,這次的佩奇,一點都不社會,反而讓看了的人眼睛濕濕的。不管是誰的廣告了,反正看一遍就被感動一次,真的太好哭了。
《啥是佩奇》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大山里的故事,但故事的情節所有人都不會陌生。開片第一個鏡頭,就很抓人心。
爺爺在電話這頭和孫子的一段對話,一下子就讓觀眾有共情的心理。一句“什么是佩奇?”開啟了一段尋找佩奇之旅,故事的情節也因此變得曲折離奇,故事從爺爺問“啥是佩奇”開始,爺爺一開始翻遍了字典,又問遍了村里的人,有說是洗發水的,有叫張佩奇的,還有人說,佩奇一種“棋”最終,爺爺終于搞明白,佩奇是動畫片里一只小豬。為了給孫子一個驚喜,他開始一通忙活。在短片各種蒙太奇手法(廣告)的籠罩下,終于,爺爺在過年當天,給孫子拿出了自己親手制作的——粉色鼓風機。
整個短片只不過5分多鐘,但卻在大家的朋友圈瘋狂的刷屏,迅速形成病毒式傳播,就靠一只吹風機硬核佩奇么?
我想,一定不是的。
當然,這部短片確實創意十足,轉折不斷,但它的成功,是在于讓看它的人突然想到:我們很多和朋友聊得已經夠夠的、甚至已經不想再聊的`事情,其實我們遠方的父母,根本就不了解;我們經常在朋友圈、微博熱搜上習以為常看到的東西,其實我們的父母根本聽不懂。
是這個短片,讓我們想起,曾經有人那么用心,那么執著地疼愛你。
有一種親情叫作,父母在等你回家。
我們總是試圖對遠方的親人報喜而不報憂,或許是避免他們的擔心,或許是因為難以言說,但我相信,當我們跟父母說我們過得很好的時候,都是發自真心的。
我們有多久沒有陪著父母出游?有多久沒有和爹媽談心?就像《誰是佩奇》這個短片呈現的,爺爺用盡全力搜集的所有信息,一點一滴的用心打造的鼓風機佩奇,為的不就是想讓孩子們回家看看么?
《啥是佩奇》觀后感2
最近,一部短片《啥是佩奇》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大家剛開始看的時候充滿著歡笑,但是在最后卻都被故事所感動。其實這部短片是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宣傳片,電影中充斥著了一系列商業元素比如“中國移動”、“咪咕視頻”、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等。這些商業元素卻不僅沒有引起人們的反感,還帶來了一些笑點,更是戳中了人們的淚點。短片《啥是佩奇》不僅是為電影帶來了極好的宣傳效果,更是為即將到來的新年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在短片中較為真實的展示了城鄉人們的物質與精神的沖突以及融合。短片客觀的記錄了原生態的農村環境,荒草叢生的大山,荒涼衰敗的'農村,只有年歲大的老人在農村生活。在這種客觀環境下老人自然不認識“佩奇”這種舶來品。老人在自己所熟知的生活環境中努力尋找佩奇,在經歷了“查字典”、“佩琪護發素”、“佩琪”直播、人名“張佩奇”、“刷紅豬佩奇”、等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后終于用鼓風機制作了一個“佩奇”,其實是烘托了農村物質及精神世界的匱乏。而當老人誤聽“不回家過年了”那種落寞感不由讓人心酸。令人可喜的是短片讓我們看到了每個人的努力。老人竭盡所能尋找并制作佩奇,反映了其關愛孩子并為融入孩子世界所做的努力。而孩子的父親回家接老人也反映了年輕人渴望孝順老人的努力。影片中坐在餐桌前的小男孩渴望看到禮品的那種水靈靈的眼神著實是本片最溫馨的一筆,既表明了孩子對于這件特殊的“佩奇”的渴望又反映了對爺爺努力的感恩。全家人坐在電影院里其樂融融的看電影則是中國式大團圓的傳統結局,也反映了三代人的精神世界的融合。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以及老齡化趨勢日趨嚴峻。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類似“啥是佩奇”的問題。年輕人大多選擇去城市工作生活,他們習慣于城市的高樓大廈,習慣了城市車水馬龍的生活節奏。老人們故土難遷,習慣于雞犬相聞,習慣了農村的閑適舒服的生活氛圍。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老人與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與生活觀念發生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越來越大。當遇到某個節點的時候,這種沖突就會顯現出來。短片中以影院看電影這種皆大歡喜的形式做大結局,但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家庭卻得不到這種待遇。在農村還有許多老人獨守空房孤獨的過著節日,許多老人冷冷清清地將就著過一天一年,許多老人只能聚在一起相互“取暖”坐在村口的大石頭上盼望孩子們能回家走一走、看一看。
最終,希望孩子們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有事沒事回家看看。快過年了,無論是遠在天邊的游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兒女,希望各位放一放手中的工作,盡一切努力回家看看。也許農村的生活會讓年輕人感到無趣,也許老人們會不厭其煩的嘮叨你幾句,也許老人給孩子做不出造型新穎的“鼓風機佩奇”,但是他們會準備好熱氣騰騰的餃子,用真心的笑容給你們最衷心的祝福!
《啥是佩奇》觀后感3
現代的小朋友什么都不缺,但卻會忽略掉那個默默愛著自己的人。快過年了,回家看看那些期待著自己到來的家人吧!
《啥是佩奇》正是現實生活中的寫照,深得我們的共鳴,所以才會火遍大江南北。
劇中男主角是一位來自大山里很淳樸的一位老爺爺,在山頂上打電話給自己的兒子,卻是孫子天天接了電話,就跟天天說“你告訴爺爺你需要什么東西呀,爺爺給你準備”,天天就要“佩奇”,但爺爺并不知道“佩奇”是何種物種,但此時又因為信號不佳無法從孫子那里了解了,從此爺爺就在尋找和制作佩奇的道路上努力了很久。
查找詞典、問小朋友、在廣播中向全村人求助、去小賣部老板娘拎出一瓶“佩琪”牌的洗潔精、下棋中的“跳棋”…老三的媳婦告訴他佩奇是紅色的豬,他拿來一桶紅漆想把豬染成紅色,最后在老三媳婦的指導下經過電鋸、焊接等等的工序中把佩奇做成了。在見到孫子時也把佩奇送給了天天。
在這個短短幾分鐘的`短片中,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除了父母對我們無私的愛,別忘了還有隔代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也在默默地愛著我們,他們對我們就是無條件的愛,有空就放下高科技,多去看看他們,陪陪他們!過年就是最好的機會,陪伴就是最好的禮物。
《啥是佩奇》觀后感4
最近被《啥是佩奇》刷屏,說實話看得我鼻酸鼻酸的。出門在外不容易,最牽掛自己的還是家里的老人。
不過我今天卻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影片。
年邁的爺爺,由于信號不好,只從孫子的'片言只語里聽到了“佩奇”這倆字,至于佩奇是啥,如何尋得,完全靠摸索。
這樣一看,是不是有點像一些詢價的客戶。
只是要報價要報價,至于是海運陸運空運快遞,體積件數尺寸,我們一概不知,就知道他要報價。
有時候把要確認的信息告知他們了,又像是沒信號一般,一直不回復。
我們貨代業務一看到這樣的報價就頭疼,沒有具體要求,誰知道你想要什么啊?
再次回到影片,爺爺一次次摸索,查字典,發廣播,找人詢問,終于知道了佩奇是一只紅色的小豬。
而我們貨代業務在客戶不回復的情況下,旁敲側擊,一邊看他們空間朋友圈,一邊揣摩他們的產品、出口地區,終于有一個大概的報價思路。
最終,爺爺用鼓風機做出了一個硬核版的小豬佩奇,這是一個暖心的故事。
但是放在我們的報價上,卻是沒有這么好的結局,因為信息有限,溝通不足,這樣給出的報價一般都不準確,也不能作為最終的核算,結果也不盡人意。
短片里爺爺很愛他的孫子,多方摸索才做出了佩奇,我們也很希望能跟你們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卻不能效仿爺爺摸索著報價。
在這里,我想跟各位外貿同伴們說,不管是什么詢價,請給到準確,充足的信息,不要嫌麻煩,大家多配合。
畢竟,誰也不想多要一個爺爺,你們說是嗎?
【《啥是佩奇》觀后感】相關文章:
《小豬佩奇》觀后感04-11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觀后感07-09
放年假了,干點啥07-10
暑假實踐報告是啥07-03
NOKIANseries是諾基亞啥機子?07-12
我家還缺啥作文06-06
重陽節習俗:佩插茱萸04-07
備戰期中考試復習應該缺啥補啥07-03
觀看電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觀后感07-08
啥是科內實習鑒定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