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石拱橋》第一課時評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石拱橋》第一課時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石拱橋》第一課時評課稿 1
聽了劉老師執教的《中國石拱橋》第一課時,可謂受益匪淺。劉老師這節課給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劉老師對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教育。
在上課之前,學生自覺朗讀生字詞,然后是演講比賽,學生點評。課后我了解到劉老師在七年級的第二節課,也就是這班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的第二天就開始了對學生的綜合訓練,一開始是講故事,后來是學生自定主題進行演講。現在是定了幾個主題讓學生進行演講比賽,都是學生自覺操作,如抽簽定先后,學生之間的`相互修改講稿等等。演講的學生雖然在臺上有點緊張,但是演講得非常好,而且是脫稿演講;點評的學生說得連貫通順,也很到位。可見這班學生在劉老師的培養之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學素養。
上課時,劉老師沒有把講臺作為自己表演的舞臺,而是把課堂交到學生手中,緊扣文本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比如他問“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一學生回答“形式優美”,然后他又問“形式優美是不是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片刻之后學生就答“是石拱橋的特點”,劉老師又進一步追問“這既然是石拱橋的特點,那為什么又成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呢?”這一追問,學生就會進行深入思考,不僅知道中國石拱橋是石拱橋的杰出代表,也能理解下面所要學習的本文得說明順序——從一般到特殊。這樣步步引導,學生不僅學到了文本知識,更學到了學習語文的方法及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這一問一答的思考、交流中,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反思自己,以前也進行了課前三分鐘演講,但是進行得很隨意,后來為了上課沒再進行下去,上課也變得越來越來隨意,其實是不夠重視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評等綜合能力的訓練,沒能持之以恒地抓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作為語文老師,對著一本語文課本,對著一班學生,我們要教予學生什么?我想不僅僅是學生手頭上的課文,更重要的是以課文為載體,教予學生如何學習語文,逐步養成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才是學生的一生的財富。感謝劉老師!
《中國石拱橋》第一課時評課稿 2
今天聽了陳老師的《中國石拱橋》,感受頗深。說明文是學生不太熟悉的一種新文體,內容一般又比較枯燥無味。不像記敘文,有生動的情節、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喜歡閱讀說明文,陳亮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費了一番心思。讓學生枯燥在的說明文中學習了:
一、說明文的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學生理解掌握很好。
二、讓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征,讓學生學會提煉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征。
這節課,陳亮老師給學生絕對的主導權,課堂井然有序。知識掌握牢固。如果導入再凝練點,對作者茅以升加深點印象,對學生作文素材也是個積累。只是個建議,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中國石拱橋》第一課時評課稿】相關文章:
《中國石拱橋》評課稿03-12
中國石拱橋的評課稿01-14
《中國石拱橋》評課稿3篇03-12
《中國石拱橋》評課稿(通用14篇)11-03
《貓》第二課時評課稿06-26
夜色第二課時評課稿(精選7篇)08-23
《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12-05
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02-08
中國石拱橋優秀教學設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