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1第四單元第1課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練習
一、單選題
《宋史·食貨志》載:“(北宋)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并冒偽,習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痹斐缮鲜霈F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 宋初冗官,吏治腐敗 B. 戰事不斷,農民破產
C. 鞏固政權,不抑兼并 D. 佛教寺院強占民田
《宋代官職大辭典》中寫道:“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轉運使,總一道之財賦。”這一舉措在政治方面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 保證了地方的財政收入,穩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 加強了對地方財政的管理,從而加強對人民統治
C. 導致對人民掠奪更加殘酷,加劇了社會的矛盾
D. 削弱了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
北宋初年出現了“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局面,軍隊戰斗力大為削弱。造成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統治者實行
A. 養兵政策
B. 守內虛外政策
C. 經常換防各地駐屯軍隊
D. 一職多官
北宋詩人蘇舜卿曾這樣描述:“游嬉于廛市間,以鬻巧繡畫為業,衣服舉措不類軍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說:“衛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臨哪一社會問題
A. 冗官
B. 冗兵
C. 積貧
D. 積弱
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關系不正確的是
A. 行政權改革——機構重疊——財政困難
B. 財政權改革——機構臃腫——財政困難
C. 軍權改革——兵將不識——戰斗力削弱
D. 軍權改革——藩鎮消失——外部威脅消失
“慶歷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權的是( )
A.定期考核官員 B.嚴格“恩蔭”制 C.改革貢舉制 D.慎選地方官吏
當時北宋的都城東京流傳著這樣的歌謠:“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這句歌謠稱贊的人主持了什么改革
A. 商鞅變法
B. 慶歷新政
C. 王安石變法
D. 孝文帝改革
范仲淹在《鑒于詔條部東十事》說:“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驕盛,寇盜橫熾,不可不更張以救之。”結合材料判斷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
A.緩解國家財政危機,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緩解國家財政危機,富國強兵,維護北宋封建統治
C.增加政府收人,增強軍隊勢力
D.財政危機日益嚴重,適應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慶歷新政的失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A. 北宋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十分尖銳
B. 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 變法內容不盡合理
D. 變法沒有順應歷史潮流
二、非選擇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則西戎已叛,屢喪邊兵;北虜愈強,且增歲幣。國用殫竭,民力空虛,徭役日繁,率斂日重。官吏猥濫,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嘗省察。百姓無告,朝廷不與為主,不使叛而為寇,復何為哉?……
——樞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材料二大宋皇帝謹致誓書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資,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治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回答,北宋中期面臨哪些社會危機。
。2)材料二出自什么盟約?盟約的基本內容是什么?應怎樣評價這一盟約的簽訂?
。3)綜合分析出現這些危機的原因。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慶歷新政”主要從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覃恩信、重命令、減徭役等十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改革治理措施。這些改革措施出臺以后,短短幾個月時間,成效驟然顯現,政治面貌煥然一新,臃腫的官僚機構開始消腫,權勢官員中無能的紈绔子弟從政升遷受到嚴格限制,憑資歷晉升的官員與業績品德掛鉤,才干突出者予以破格提拔。
——杜書文《“慶歷新政”何以夭折》
材料二慶歷新政失敗是必然的,是北宋政府體制決定的。宋仁宗改革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和軍事危機,是要富國強兵。但是,如果以犧牲皇帝家天下的利益來實現富國強兵,專制帝王當然不能答應。后來王夫之總結“慶歷新政”得失,說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子太軟,從善如流,從惡也如流。
——馬立誠《范仲淹“慶歷新政”是怎樣失敗的?》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慶歷新政”的目的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慶歷新政”失敗的原因。
【高中歷史選修1第四單元第1課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練習】相關文章:
人教版歷史必修3第1單元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練習07-01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練習題07-01
《 練習1》教學案例07-03
《練習1》教學案例07-03
高中歷史必修一單元02-11
2016c1考試新政策07-04
小學語文《練習1》的教學設計07-04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4-21
高中歷史必修一單元甄選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