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檢測
一、選擇題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播出之后,人們認識了清朝官吏劉墉和號稱“貪污之王”的軍機大臣和坤。但是,有歷史學家認為這個電視劇劇名犯了錯誤,其理由最有可能是
A.劉墉不是駝背,所以不能稱為“劉羅鍋”
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時已經被廢除,所以稱“宰相劉羅鍋”不符合史實,會誤導觀眾
C.劉墉既不是駝背,宰相也不是他,所以劇名錯誤
D.沒有理由,只不過是嘩眾取寵
下面是電視專題片中出現的一組鏡頭,反映了某朝代在解決洪水災害時中央政府的運行情況:徐州府爆發洪災,閣臣據皇帝旨意寫成詔書,直送工部、戶部執行賑災。據所學知識判斷,上述歷史場景最早出現的朝代是
A.漢代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兩漢時官員上朝可以坐著奏事,到宋朝時官員須站著奏事,明清時期大臣奏事必須跪著。官員上朝禮儀的變化說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
A.中央集權不斷加強B.皇權不斷加強
C.封建等級制度不斷強化D.古代禮儀不斷發展完善
小華找來《康雍乾三朝實錄》、《論軍機處與極權政治》、《“文字獄”的研究》三本書,計劃寫一篇小論文。下列最可能成為這篇論文題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B.明清的君主專制
C.淺議"焚書坑儒"
D.清代君主制制度的強化
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一直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基本解決是在
A.明朝
B.北宋
C.唐朝
D.清朝
某歷史著作有這樣的敘述:“在萬歷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學士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對其中的一人咨詢較為頻繁,但從名義上說,他和另外的幾位大學士仍處于平等的地位。這以后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張居正名為首輔或稱元輔,其他大學士的任命則出于他的推薦,……”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漢代內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內閣制D.清代設軍機處
從明初廢除丞相到清初增設軍機處表明
A.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日益加劇
B.丞相權力得到加強
C.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得到緩和
D.皇權日益強化
某位學者描述中國史上的一種制度是“雖無相名,實有相職,既有相職,卻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實”。他指的制度是指
A.秦朝的御史大夫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內閣制
D.清代的軍機處制度
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封建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適應
D.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
二、連線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摘自《明史紀事本末》
材料二人嘗謂輔臣(內閣大臣)擬旨,幾于擅國柄,乃大不然。見其所擬,帝一一省攬審定,有不留數字者。雖全當帝心,亦必更易數字,以示明斷。有不符意,則駁使再擬,再不符意,譙讓(責問)隨之矣。故閣臣無不惴惴懼者。
——摘自《皇明大政記》
材料三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尤開府之書記也。其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而后擬之,可謂有其實乎!吾以謂有宰相之識者,今之宮奴(宦官)也。
——《明夷待訪錄》
材料四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大和門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趙翼《檐曝雜記·軍機處》
請回答:
①從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對中央機構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②根據材料二,明朝實際上行使相權的機構是什么?為什么行使這一職權的“無不惴惴懼者”?
③材料三與材料二相比,閣臣權力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④據材料四,回答軍機處的設置說明了什么問題?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檢測】相關文章:
歷史說課稿《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08-12
高一歷史必修一各專題知識框架04-03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難點06-03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03-31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08-15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最新02-07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5-14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4-19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大全03-09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