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析總結人際關系方面
人際關系與他人認知
從人際認知的角度來看,對人際關系的認知應該分為對他人的認知和自我認知兩個維度。通過對他人語言、行為、表情的把握,我們會對其產生最初的印象和評價。我是一個十分注重非言語表達的人,也就是說我始終十分在意周圍人的目光和表情,因為我認為在語言溝通之前,目光會給對方直接的信號來表明自己的態度,比語言更直接更可靠。因此在語言交流之前,我往往注意對方的目光和神態。眼神可以毫無保留地傳達一個人的喜怒哀懼,但為了避免沖突,人們往往會話鋒一轉,而避重就輕。也正是因為我注重表情,身邊的同學大多認為我是個相對可靠,理解他們的人,可以作為知心朋友相處,但有時對于我來說,這樣細致地觀察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對行為做出的反應簡單而直接,不用經過大腦深加工便可以完成,而因為一個轉瞬即逝的表情而思考,未免有些給自己添麻煩,偶爾被人誤解為心多的人。
人際關系與自我認知
因此,從人際印象的角度講,印象管理也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所使用的直接或間接的手段,我們運用多種策略控制和反饋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印象,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對方的尊重和認可,不僅如此,有時甚至會希望對方向自己提出相應的報答行為,以便能更好地作出判斷和決策。“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句話看似瀟灑,卻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如此豁達,因為我們不僅僅因自己而生活,更多依靠周圍的人和事,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就會顯得尤為重要。我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自己的舉手投足之間會給他人帶來怎樣的印象是我比較關心的話題,在別人表達不滿或者建議時,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改正,不是想要改正自己的做法,而是改變對方的印象。尤其是在處理師生關系時,往往觸碰到學生最敏感的神經,我會盡量保持得體的形象出現在老師面前,通常都會表現得安靜、內斂,一是為了維護自己作為學生需要學習的尊嚴,二是為了回避自己在知識上的貧乏。
我個人認為,交換的根源在于缺乏,無論是物質上還是情感上,有缺失,有需求才會想要得到。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滿足人基本生理需要之后,產生更高層次的需要。奧德弗將需要層次壓縮為三種,生存需要,成員發展需要,相互關系需要。一旦需要有所缺失,我們就會想要從他人那里得到補償。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自卑和自負的人,如果不給予,就會不自信,別人給與的關注度降低,就會不習慣,所以我做事比較高調,也是為了證明自己。也許身邊的同學偶爾會覺得我有些強勢,有些要求過高,其實這是外強中干的體現,內心越自卑,就會表現得越自信。也可以說,從內心看,我有自信的需要,或者是高成就需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來增強自信心。上大學之前,我也是個比較自負的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發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別人的態度。另外,在對自己與別人的關系上,過高地估計了彼此的親密度,講一些該講的話。這種過于親昵的行為,反而會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與之疏遠。這是一種人際交往時的心理障礙,生活在大學的小社會讓我學到了很多,漸漸與周圍同學處于自然的交往狀態,很輕松,遇到不開心的事也學會忍讓,先追究自己的錯誤和缺陷,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人際關系與個人魅力
一個人的社交圈大小,與其個人的人際魅力關系密切,或者可以說,個人吸引力會使得人與人交往溝通變得順暢和輕松。人際魅力通過人際吸引而表現出來,人際吸引是人與人之間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歡和親密的心理關系,是心理距離縮短的表現。它是人際關系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人際交往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人際吸引既體現在個人的特點上又體現在雙方的關系狀態中。個人的外貌,個性品質,能力等等都決定了個人魅力的大小。我們喜歡和有個人魅力的人交流,這樣不僅能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也可以迅速擴大自己的社交范圍。
人際關系與他人沖突
一切人際交往的不和諧因素皆來自于人際沖突,正是由于沖突才會產生各種不正當競爭,以及一些極端的手段。相互爭辯或彼此抵觸的行為便是沖突。一般情況下,產生沖突的原因是人們都堅持自己的意見,常常以為自己的看法是最客觀最合情理的,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而與他人爭論。在此我想強調的是與家人的沖突往往來自期望值過高。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我常常會與家人起沖突,因為20多年在父母身邊長大,他們應當了解我,理解我,所以每當他們責備或者抱怨時我的大小姐脾氣一發不可收拾。現在看來我忽略了他們的感受,對其期望值過高,他們照顧我的飲食起居,卻無法跟隨我的情感發展,加上所接觸的知識面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必然不同,我們又處于年少輕狂的時期,與家人的沖突是很難避免的,但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卻是必須的。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僅體現在學校,社會中,也充分地體現在家庭中。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協調與家人的關系,又怎能處理好與陌生人的關系呢?在大學里,我所經歷的,見過的很大部分沖突來自于忌妒的情緒,而恰恰這種情緒很容易產生,如室友拿到獎學金,你卻因一名之差而喪失機會,或者成績不如你的同學比你提前入黨。這種情況在大學中已經不稀奇了。西班牙作家賽萬斯說過:“忌妒者總是用望遠鏡觀察一切,在望遠鏡中,小物體變大,矮個子變成巨人,疑點變成事實。”忌妒是一種不服,不悅,失落,甚至仇視的消極情感,有些人還會因為這種情感而惡語中傷他人,當別人有難時卻隔岸觀火。我個人認為存在忌妒心理很常見,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很少有人能做到身邊的人功成名就時自己無動于衷,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客觀地評價他人取得成績的原因,然后給自己提供動力,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將沖突化為奮斗的目標前行,在解決人際沖突之前,首先化解自己內心的矛盾沖突。
人際關系與自我的心理健康
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之間有著重要的聯系,良好的人際關系來源于健康的心理狀態,自信、樂觀、從容、友愛、助人、謙虛、寬容等等,這些良好的行為品質都可以在人際交往中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健康的人際關系也可以使人舒緩壓力、平復情緒,對人們的個人發展、身心健康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那些在人際關系中出現問題的人,也會多多少少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甚至是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他們更多地表現出自負、自卑、干涉他人、多疑、敏感、嫉妒等消極心理,從而導致了人際交往的一次次挫敗。作為大學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穩定自己的情緒,積極面對生活,培養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做有益于自己,家庭,社會的事。在人際關系的課程中我意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也學會了很多處理問題的方式,希望可以將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調節好自己的心態。
【分析總結人際關系方面】相關文章:
自我人際關系分析04-29
影響辦公室人際關系的方面07-04
影響辦公室人際關系的五個方面07-03
關于影響辦公室人際關系的五個方面07-04
證券分析師方面的問題07-14
醫院網站數據分析主要分析哪些方面呢?07-02
盤點搞好辦公室人際關系的三個方面07-05
解析網站的數據分析要看五個方面07-10
對高中音樂教學各方面的分析06-20
人際關系培訓總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