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物的啟示》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的啟示》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物的啟示》的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科學(青島版)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的一課。本課是一節以實驗和交流為主的探究課。本課以學生觀察蔥葉的探究活動為切入點發現生物的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檢驗——開發產品,使學生經歷和感受仿生產品的研制過程,了解什么是仿生,怎樣進行仿生,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的情感,激發向生物尋求啟示的興趣;通過互動交流有關仿生學的信息資料,知道人們在生物的啟示下進行的發明創造,了解人們仿生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進行仿生設計、發明創造,將學生的探究引向深入,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的情感和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1、搜集整理信息資料;制作簡易的科學模型。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科學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愿意交流與合作。
3、通過本課的探究,了解仿生過程,使學生認識什么是仿生,嘗試仿生設計,了解人們在生物的啟示下進行的發明創造。
活動準備:
蔥葉(新鮮、較硬的)、鉤碼、A4紙,雙面膠,三角支架(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剪刀,細繩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禮物,想不想看看是什么?(四個雞蛋放在托盤里。)
2、師:為了把它帶來我在盒子里塞上了棉花,誰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3、師:是呀,雞蛋很容易碎,可是如果我把一疊書放在上面,雞蛋會不會碎?(有的同學說能碎,有的同學說不能碎)到底誰說得對呢?誰想來試一試。
4、師: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從生物中得到的啟示。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玩蔥葉,找發現
1、引導
師:我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樣東西,看看是什么?
師:這可是吹不彎的蔥葉?你們信不信,誰想來吹一吹試試?
師:雖然我給大家的這兩件東西很常見,但是它們卻蘊含著許多的奧秘。所以我把它們送給大家,就是要讓大家從中獲得更多的科學道理。
2、分組探究
師:下面請每個組的小組長來領物品,小組合作觀察看看它們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蔥葉吹不彎呢?
學生觀察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
誰來說說你們的發現?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雞蛋,那蔥葉有什么特點?
師:我們可以叫它筒形,你認為蔥葉是筒形的,所以不容易彎曲。
師:如果破壞了它這種筒形結構蔥葉會不會彎曲呢?你來試一試。
師:我們把蔥葉剪開,就破壞了這樣一種筒形的結構,所以蔥葉就彎曲了。
活動二:建立模型、檢驗模
1、設計方案:
師:剛才我們通過觀察蛋殼和蔥葉發現了,拱形的`材料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筒形的材料它不容易彎曲。
師:是不是同一種材料制成拱形就能承受很大的力量,制成筒形就不容易彎曲呢,你們想研究嗎?
師:在每個組的桌子上我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利用這些材料你們想怎樣研究呢,先在小組里討論出你們的實驗方案。
2、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3、匯報:
師:討論好了嗎,在討論過程中有沒有困難呢?
師:我在和大家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了同學們都是設計了對比實驗,那我想問問你們在做對比實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師:我還想提醒同學們在做對比實驗的時候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的條件都要相同,下面各小組開始實驗,在實驗的同時填好實驗記錄表。
4、學生實驗
5、匯報板書:
師:同學們實驗到這,哪個組先來匯報。同學們可要認真聽如果你有其他的意見可以補充,如果你有不同意見可以反駁。
小結:通過實驗同學們都發現了與平面材料相比,筒形材料不容易彎曲。
活動三:開發產品:
師:在日常生中人們可以利用這些特性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學們看這是一張白紙,誰能運用我們今天的研究結果,想辦法讓它豎起來?(你是怎么想的?)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產品也是利用這種特性開發出來的,你都知道有什么?先在小組里交流交流。
師: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筒形的?(電線桿、鋼管、筆桿)
師:電線桿和鋼管做成筒形的有什么好處?(不易彎曲,節省材料,便于運輸)
師:(課件出示一組筒形物體圖片)同學們看,這種建筑是一種“薄殼建筑”,它的表面雖然很薄,但是卻能承受很大的壓力。
回顧總結:
師:同學們看這些產品的發明都是受到了生物的啟示,那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產品在開發過程中都經歷了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師:我們先是通過觀察發現了生物的一些特性,然后又建立了模型對這些特性進行驗證,并且根據驗證的結果開發了一些產品,這樣一個過程就是仿生。
課件出示:發現特性——建立模型——模型檢驗——開發產品。
三、深化認識
活動一:集體交流
師:其實仿生的例子有很多,如果你知道人們在這種生物種的啟示下發明了什么就趕快舉手。(交流)
相機出示:鳥與飛機、草與鋸子的發明,引出仿生學。
總結:同學們發現了沒有在剛才的實例中,有的是模仿生物的形狀發明的,像飛機、船;有的是模仿生物的性能發明的像雷達。
活動二:學生交流
除了這些例子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是受到了生物的啟示發明的?先在小組里討論一下,然后交流。
四、創新活動
1、師:我這有一些資料,同學們看看你對哪個感興趣,根據他們的特性進行一次仿生創新設計大賽,大家說好嗎?
把自己的設想寫或者畫在表格里。
2、評比展示。
五、課后拓展
出示兩個問題供學生課下選擇調查或分組設計小新產品。
《生物的啟示》的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科學(青島版)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的一課。是以學生玩蔥葉的典型生活經驗為切入點,通過構建模型,搜集有關仿升學的信息資料,使學生了解什么是仿生,怎樣進行仿生;知道人們能在生物的啟示下進行發明創造。本課的教學活動就是按照“讓學生經歷仿生過程——了解人們的仿生成果——觀察生物的性能,進行仿生設計、發明創造”的思路設計的。
教學目標:
1、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能制作簡易科學模型;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科學、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愿意合作與交流;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3、了解仿生過程,使學生認識到什么是仿生,嘗試仿生設計,了解人們在生物的啟示下進行的發明創造。
活動準備:
蔥葉(新鮮、較硬的)、鉤碼4個、A4白紙2張,雙面膠,三角支架(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剪刀,細繩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魯班發明鋸的故事》:師:魯班是在一個葉片的啟示下發明了鋸。自然界中許許多多的生物都有著超群的本領,帶給人類很多啟示,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生物的啟示”一課。
板書課題:生物的啟示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把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急于想知道大自然中形態萬千的生物到底給了人類的發明創造哪些啟示,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欲望。]
二、蔥葉的啟示。
(一)研究蔥葉的`性能
1、師:這節課,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種生物:大蔥。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蔥葉,你有什么發現或想提出什么問題?
2、師生交流。提示學生,可以剪開看一看。
3、提出探究問題:蔥葉的結構上有什么特點?這個特點有什么優勢?(蔥葉是筒形的。)
4、學生進一步觀察探究。
5、搭建蔥橋小實驗:課件出示要求:
1、比一比筒形蔥葉和條形蔥葉誰的承重能力強。
2、蔥葉兩端的“小橋墩”距離保持不變,建議在10厘米左右。
3、由于筒形蔥葉易滾動,可以在下面掛鉤碼。
4、建議使用蔥葉的根部。
簡單講述實驗器材的使用及實驗過程。(用三角支架當作小橋墩,蔥葉為橋面)
6、學生實驗。
7、學生匯報,得出結論:筒形的蔥葉比剪開的條形承受壓力大,承重能力強。這就是蔥葉筒形結構的性能。
(二)做蔥葉模型,并檢測性能
1、師:蔥葉的筒形結構具有承受壓力大,承重能力強的性能,那其他材料這種結構的物品,是否也具有這種性能呢?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模型來檢測一下。
2、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材料來做蔥葉模型呢?
學生交流。(用紙)
3、想知道所做的蔥葉模型是否也具有蔥葉結構的性能,應該怎么辦?(檢測)
4、課件出示:溫馨小提示:
1、紙筒只卷一圈,用雙面膠粘貼。
2、另一張紙不折疊。
3、兩端“小橋墩”距離保持不變。
4、檢測紙筒的性能。
5、學生制作蔥葉模型,并且檢測。
6、匯報,得出結論:筒形的物品確實比條形的物品承受壓力大,承重能力強。
(三)設計產品
1、我們如果把蔥葉筒形的這種性能應用到生產和生活當中,你想設計什么樣的產品呢?
2、學生交流。
3、師:其實,根據蔥葉的性能研制的產品已經在生產和生活中有了廣泛的應用。
4、出示圖片:電線桿、路燈桿和建筑用的腳手架。
(四)了解仿生的過程
師:剛才我們所進行的探究活動,實際上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同時課件出示):發現生物結構(蔥葉筒形)性能——根據生物結構特點建立生物模型——檢測模型性能——根據檢測結果研制、開發新產品。
人們根據生物的性能,研制開發新產品,這就是仿生。
三、了解人們在生物的啟示下進行的仿生發明創造。
1、師:正是由于仿生學的發展,人們在生物的啟示下進行仿生發明創造,已經惠及人類,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你知道有哪些產品是受的生物的啟示而發明的?
2、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
結合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圖片:雷達,飛機,薄殼建筑,筒形葉橋,電子蛙眼雷達,蠅眼照相機等。
3、師:我們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已經發明了很多物品,在今后還會有更多的發明不斷出現。因為任何一門科學的發展都是無止境的,我們已經從生物身上學到很多知識,然而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四、嘗試仿生設計
1、師:接下來,我們從各種各樣的樹葉上面,看能受到哪些啟示呢?請同學們觀察各種各樣的樹葉,看看有什么共同特點?這個共同特點有什么樣的性能?并做好記錄。
我們組的發現記錄單
各種樹葉的共同點:
這些共性有哪些作用:
我們的猜想和感受:
記錄人:
小組成員:
2、學生分組觀察,并且做好記錄。
3、學生交流匯報。
(共同特點:都有葉脈,作用:運輸和支撐)
1、請你根據樹葉的這些特點,開動你的腦筋大膽設想,進行仿生設計。
2、學生活動,交流匯報。
五、拓展作業(課件出示)
大自然中的生物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請同學們課后仔細觀察,能受到什么啟示?根據觀察所得,進行仿生設計,完成自己的發明創造。
【《生物的啟示》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的啟示導學案設計12-12
生物的啟示教學實錄03-15
生物的啟示教學實錄02-10
《生物的啟示》教學反思04-01
生物教學設計04-20
生物教學設計01-28
生物教學設計【精選】11-30
生物實驗教學的啟示06-27
《生物的啟示》教學實錄范文06-21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