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素周期表的應用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素周期表的應用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整合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2、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3、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資料信息整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第三周期元素為例,通過學生實驗設計、探究、觀察、分析、對比、歸納以及資料信息的探究整合等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總結出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科學認識物質性質的態度和方法。
2、在實驗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團結協作精神。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分在體驗到成就感。
教學重點、難點
第三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的認知的實驗探究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和資料信息的整合探究活動。
教學方式、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導學生探究活動,作好學生探究活動結果的總結。主要采用探究法創設學習情景——通過學生的自學、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的討論等方式誘導學生思考、分析、探究、觀察、整合、對比、歸納、推理。以實驗探究活動和資料信息整合為平臺展開。
教學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驗材料:
試劑:PH試紙、面積相同的鎂條和鋁條、MgCl2溶液、金屬鈉、鹽酸(1mol/L)、NaOH溶液、AlCl3溶液、蒸餾水。
儀器:燒杯、試管、表面皿,酒精燈,試管夾。
教學情景創設
。1)注意對舊知識的復習,更應注意剖析新舊知識的區別與聯系、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實現由未知向已知、由淺入深的轉化。
(2)通過課堂進行認知新知識的探究活動和理解新知識的辯論、討論的形式,啟發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以提高他們的實驗設計能力、材料整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本課時的基本教學思路:
設疑激趣——啟思誘導——實驗引探——資料整合——歸納總結
(一)設疑激趣:
新課導入:通過學生回顧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識,創設問題情景:如何應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呢?導入新課。
充分利用“聯想與質疑”板塊,引導學生關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質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問題1你知道門捷列夫做出如此準確的預測的嗎?
問題2根據你所掌握的知識,你能對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質做出正確的預測嗎?
問題3請你預測一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電子能力如何?有何規律?
(二)啟思誘導:
知識點撥:原子結構知識(核電荷數、原子半徑、最外層電子數、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元素周期律。
方法引導:引導學生根據元素的核電荷數、原子半徑、最外層電子數分析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能力強弱。
討論點評:給學生激勵性的評價。
(三)實驗引探:(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安排,探究活動可以分成兩次探究過程來完成。第一部分實驗探究鈉、鎂、鋁金屬元素的失電子能力的相對強弱。第二部分資料利用探究硅、磷、硫、氯非金屬元素得電子能力相對強弱。
第一部分內容主要以學生實驗活動展開。主要是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實驗現象和觀察和分析能力。
1、學生閱讀:“活動、探究”內容,明確實驗探究活動的主要目的。
2、教師介紹:“方法引導”
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相對強弱的判斷依據
A、比較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氣的難易程度。置換反應越易發生,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越強。
B、比較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強弱。一般來說,堿性越強,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越強。
C、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
。1)明確實驗目的
(2)理解實驗原理
。3)選擇藥品和儀器
(4)安排實驗步驟
。5)記錄實驗現象
。6)得出實驗結論
3、學生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1)鈉、鎂、鋁與水反應難易比較實驗方案設計。
(2)鎂、鋁與鹽酸反應難易比較實驗方案設計。
(3)NaOH、Mg(OH)2、Al(OH)3堿性強弱比較實驗方案設計。
4、教師總結:形成實驗方案。
5、學生探究:學生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活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教師對學生實驗進行指導。
6、得出結論:教師、學生共同分析實驗,得出實驗結論,鈉、鎂、鋁失電子能力越來越難。即同周期金屬元素從左到右失電子能力越來越難。
(同時教師對學生的進行評價,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四)資料整合
探究活動的第二部分內容:利用知識性材料進行探究活動。探究內容:硅、磷、硫、氯非金屬元素得電子能力相對強弱的比較。(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1、提出問題:根據你所掌握的知識你預測硅、磷、硫、氯非金屬元素得電子能力相對強弱嗎?
2、尋求例證:指導學生閱讀“閱讀探究”內容。
3、方法引導:判斷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相對強弱的依據和方法。
A、根據元素氫化物形成難易判斷,一般來說,元素氫化物形成越易,元素得電子能力越強。
B、根據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判斷,一般來說,酸性越強,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越強。
4、學生討論:獲取有用的信息,對信息進行整理和重組,使信息條理分明,一目了然。
5、得出結論:學生總結得出結論,教師進行評價。(與預測結果相比較)
硅、磷、硫、氯非金屬元素得電子能力越來越強。
同一周期從左到右非金屬元素得電子能力越來越強。
。ㄎ澹w納總結:(本課小結)
綜合學生的兩次探究活動,教師和學生共同得出結論。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從左到右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
作業布置
結合本節課的學習成果,查閱有關資料,你對元素原子得失電子相對強弱還能總結出判斷依據?(進一步鍛煉學生整合資料信息的方法。)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元素周期表的應用
一、認識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
1、第三周期元素失電子能力
從左到右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2、第三周期元素得電子能力
從左到右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
【元素周期表的應用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元素周期表》教學反思07-04
廣告設計中中國元素的應用07-02
談傳統裝飾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06-21
廣告招貼設計中的水墨元素應用論文07-02
元素周期表知識點總結06-22
汽車造型設計中符號元素的創新應用論文06-22
傳統水墨元素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論文07-03
動漫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論文07-04
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的應用論文07-04
書法元素應用下的平面設計優秀論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