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藝術
美術是一種“外型藝術”,是經過構圖、外型、施色等手法,來發明可視形象的一種藝術。所以,它的規模或內容,除通常以為的繪畫、雕塑以外,乃至還包含修建在內。茶文明中的雕塑技藝。首要會集在壺、碗、杯、盞的茶具和團茶、餅的形制及飾面上。如宋朝北苑的龍、鳳貢茶,其飾面的斑紋獨特考究,常常更新。宮內更有在貢茶上加上其他點綴的物的活動,當時稱為“繡茶”。
繪畫是對天然景象、社會生活的一種描畫或再現。繪畫來源早,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寓居的山洞中,洞壁就留學生有早期人類畫作。茶在我國也是一種史前即飲料,可是關于飲茶茶的有關畫卷;遲至唐朝才見提及。據稱,在現存的史書中,可以查到的與茶有關的最早繪畫,是唐朝的《調琴啜茗圖卷》。
宋代現存完好的茶事美術著作,首推北宋的“婦女烹茶畫像磚”北宋時,除李成、范寬、郭熙、米芾在山水畫上有較大開展外,巖畫、版畫也頗昌盛。如當時汴梁大相國寺的門廡四廊,就都由畫院待詔高文進等畫了釋教人物故事,并以此盛名于時,這時,木刻版畫,隨印刷業的興旺也盛行起來。畫像磚是漢曾經就盛行的一種雕畫聯系的方式,但唐代今后漸超稀疏,北宋這件婦女烹茶畫像磚,顯然是受民間木刻影響妄圖康復磚畫的一件力作。畫像磚畫面為一高髻寬領長裙婦女,在一爐灶前烹茶,灶臺上放有茶碗、茶壺,婦女手中還一邊在擦洗著茶具。整個外型顯得古拙高雅,用筆細膩。
清代的茶事畫因距今時刻較近,會傳留下來的更多,這無論是清初的“四王”,仍是后來的揚州“八怪”,在他們傳世的著作中,都能找到茶葉體裁和有茶事器物的畫作,不過,如今常見說到的,仍是乾隆年間的薛懷所畫的《山窗清供》圖。此圖清遠透逸,畫中有巨細茶壺及茶盞各同時自題五代胡嶠詩“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封不夜候“一句/全圖用枯筆色勒,明暗向背層次十分明晰,賦有立體感,相似如今的素描。
以茶為體裁的畫,不只在中國,隨茶在國際的廣泛傳播,茶畫也在其他各國盛行開來。首先是日本,日本是吸收和保存我國古代文明較多的國家之一。他們從我國引入茶葉文明的時刻較早,效法我國制作以茶炎體裁的畫也早。聞名的茶畫有《茶游覽》卷畫、《松下煮茶圖》和《菊與茶》等三幅。《茶游覽》圖,是描繪日本歷史上每年從宇治運送新茶到東京進貢的十二場景。
茶畫盡管沒有像茶具相同派生為一種獨立的文明表象,可是,它不只增添了國際各國的繪畫體裁,增強了有關繪畫的生活氣息,關于茶葉文明來說,也具有一種活潑和豐厚的效果。
【茶與藝術】相關文章:
品位茶的欣賞藝術06-22
蓋碗茶的茶道藝術06-22
茶與中國的書法藝術介紹06-28
中國茶道藝術—蓋碗茶06-26
走進傳世名帖中的“茶”文化藝術06-26
五年級藝術《茶香飄飄》教學設計07-04
藏茶與普洱茶的區別06-26
補血養顏茶-補血養顏茶的做法06-25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區別06-23
白茶是什么茶-茶類知識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