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
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
本課程內容包括“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傳承的文明”和“我們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三個主題,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 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每個主題的內容都由兩級目標構成。在每個一級目標之后注有序號,表明其與課程目標的對應關系。二級目標即“內容目標”,是針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學活動”是針對教師的指導建議。
一、我們生活的世界
本主題以學生感受、觀察和思考社會生活的經驗為起點,在描述現實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理解一些在社會生活中常用的、核心的概念。
本主題按照“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的思路,綜合歷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的知識,逐步將學生的視野從個人生活的狹小范圍擴展到人類生活的廣闊世界,將個人的生存、發展和精神追求融入社會發展的歷程,激發學生關注人類命運、探究社會發展奧秘的愿望。
內容目標
教學活動
1-1 使用地球儀、地圖等工具,知道它們的主要特點和功能。
1-2 可結合地球儀和地圖的自身特點來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和地圖,發現地球儀上有南極點和北極點、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東半球和西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地圖上有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等。
1-3 恰當地運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術語。可指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如問路),或者近期國內外重大事件(如大地震)的發生地點,能用“東、南、西、北”和“經度”“緯度”等術語確定和描述地理方位和位置。 1-3嘗試從不同種類的地圖和圖表中獲取所需要的社會信息。
1-4 在教材已有資料或教師提供資料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收集并展示不同種類的地圖及一些統計圖表。如地形圖、政區圖、交通圖、旅游圖、歷史地圖、氣溫曲線圖、人口增長柱狀圖等。選擇合適的地圖和圖表,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可以設置一些情境,如登山、野外宿營、外出旅游等活動,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地圖,并從圖上獲取所需信息。
1-5 知道表示歷史時段的常用詞匯或習慣用法,并學會使用它們。
1-6 可指導學生從教材或其他資料中摘錄一段歷史文獻資料,從中辨析表示歷史年代的詞匯和習慣用法。如公元、世紀、年代、時代、朝代和國號等。
1-7 知道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的不同。可舉出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或以一些文獻資料為例,使學生理解哪些是第一手資料,哪些是第二手資料。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相關文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06-01
小學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03-28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數學教案06-30
數學教學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06-28
[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4篇09-25
小學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4篇05-12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7-05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3-28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心得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