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發現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發現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很榮幸能有這樣一個向各位專家、同仁學習交流的機會。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光合作用的發現》,下面我就從設計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感悟六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設計理念
以新課標“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課程理念來設計教與學的過程,變教材中經典實驗的學習過程為探究過程,為學生創造“知識再發現”的探究情境,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的探究性和目標的完整性。
二、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發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三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的幾個經典實驗,在這其中蘊含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的好材料。
依據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了知識、能力和情感的三維目標,注重知識發現的同時,更強調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我將“光合作用的概念、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設計中的兩個基本原則”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單一變量原則中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的辨析”是難點所在。
三、學情分析
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自主探究,“了解學生,分析學情”非常重要。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條件等知識基礎,對于光合作用發現史也有所了解,但對于“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了解不多且不成系統。能力與思維方面,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形成,但還很不完善,對新事物好奇,卻又缺乏理性思考。
四、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我選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依據高中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知識的發現過程,促成知識的意義建構,能力的逐步形成。
互動討論法:通過創設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兩方面的優勢。
直觀教學法:利用語言、實物、多媒體等多種直觀形式,激發學習興趣,讓興趣引領學生學習。
五、教學過程
為很好地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我設置了“課題引入——課題展開——課堂小結——鞏固練習——課后延伸”五個緊密聯系的環節。
(一)課題引入
我先從光合作用在物質合成、能量轉換、環境保護三方面的重大意義入手,用數據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后按年代順序展示光合作用發現史中的著名實驗,并配以相關圖片,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光合作用發現史”的方向,這樣自然導入新課。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發現說課稿】相關文章:
生物光合作用說課稿04-11
高中生物說課稿:《光合作用》07-05
光合作用初中生物說課稿范文07-03
光合作用生物隨堂檢測06-21
生物的光合作用題型參考07-04
生物光合作用知識點06-06
生物光合作用知識點04-12
七年級生物光合作用的實質和意義說課稿07-02
生物說課稿07-15
生物說課稿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