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族劉三姐歷史傳說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壯族劉三姐歷史傳說
劉三姐是廣西一帶壯族民間傳說中的美麗女子,并非一個具體的真實人物,早在宋人筆記中,這個形象就已出現,因擅長編唱山歌而被奉為“歌神”或“歌仙”。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壯族劉三姐歷史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壯族的歌聲
壯族是一個能歌善唱的民族。壯族人無論男女,從四五歲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學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學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習俗。在農村,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或青年男女間的社交戀愛等,都用山歌來表達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吵架有時也以歌代言。唱歌幾乎成為壯族民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人人能歌,個個會唱。因此,廣闊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被詩人稱為"鋪滿琴鍵的土地"。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壯族民間認為,"歌圩"是劉三姐傳歌才形成的,劉三姐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標志。歌圩的歌就是劉三姐的歌。劉三姐被廣西民間視為"歌仙",宜州市是劉三姐歌謠最有代表性的地區,被認同為劉三姐的故鄉。劉三姐歌謠大體分為生活歌、生產歌、愛情歌、儀式歌、謎語歌、故事歌及創世古歌七大類,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詩性特點和鮮明的民族性,傳承比較完整,歌謠種類豐富多樣,傳播廣泛。
歷史傳說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其傳說最早見于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廣西宜山壯族傳說,劉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龍元年(703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被視為"神女"。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后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傳說她死后騎鯉魚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說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還有的說財主莫懷仁欲娶她為妾,三姐堅決反抗,莫買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飄然而去,等等。
雖然傳說不一,但千百年來壯族人民對她的尊崇與熱愛之情卻是一致的�,F在,廣西很多地區都立有劉三姐的塑像或劉三姐廟。每當有新的壯歌集問世,必先捧一本供在她的像前。有些地方的歌圩,第一項議程是抬著她的像通過街道。壯族人民尊她為"歌仙",至今還有"如今廣西歌成海,都是三姐親口傳"的傳頌。
劉三姐的簡介:
“劉三姐”作為一個延續千余年的文化符號,緣起嶺南地區,脫胎于壯族,實現多民族共享,既聯系著古代“百越”又連接著近代“兩粵”,超越“兩廣”的地域標簽,進而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中華文化的符號。嶺南文化塑造的劉三姐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獨特性,是壯漢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產物。
劉三姐還被稱為劉三妹、劉三姊、劉三娘、劉三媽、劉三姑、劉三女太、劉三太等。劉三姐的故事主要流傳于廣西、廣東(湛江、茂名、陽江、清遠、肇慶、梅州、云浮)、貴州、云南、湖南、江西、臺灣和香港等省、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內的69個縣市。劉三姐傳說在嶺南的壯族、漢族客家人、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群中都有流傳,是嶺南各族人民共同塑造了劉三姐這么一個歌仙形象,是嶺南地區壯族、漢族(主要是客家人)、瑤族、仫佬族等民族共享文化,也是各民族共同塑造的經典地域形象,其呈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是嶺南人共同的文化遺產。
200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申報的“劉三姐歌謠”,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23。經國家考證研究決定,將宜州區作為劉三姐故鄉。相關文藝作品經典電影《劉三姐》,敘述了客家女子劉三姐反抗封建壓迫,爭取婚姻自由的動人故事。
劉三姐歷史身世傳說:
劉三姐并非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壯族群眾根據自己對山歌的體驗和理想追求而塑造出的心目中一位創造了山歌和愛情的歌仙�!皠⑷隳烁枸罪L俗之女兒�!眲⑷悴坏c歌圩緊密相連,更是歌圩文化的集大成者。因此,從本源上來說,“劉三姐山歌”則是壯族及其先民創作的以“劉三姐”藝術形象為表征的傳統歌謠文化的積淀和升華,同時又在民族雜居的地區流傳并衍生演化,進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劉三姐歌謠文化。
壯族民間傳說認為,劉三姐生于唐代,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后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她的才華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死后騎鯉魚上天成了仙。
古代駱越人在生活和勞作中,將胸中的激動和憤懣發而為歌,歌唱浩浩東去的西江,歌唱初心不改的愛情,一代一代傳唱下來,終于在唐代神龍年間產生了一代歌王劉三妹,產生了她與邕州秀才張偉望連續對歌、最后共同升天的故事。這些故事和民歌,與嶺南肇慶、柳州、桂林、宜山等地的劉三姐傳說大同小異。傳說中的嶺南歌神,有著《古今文繪俾集》《古今圖書集成》《粵風續九》等大量記載為證,是嶺南人共同的文化遺產。
【壯族劉三姐歷史傳說】相關文章:
壯族劉三姐歷史傳說推薦06-24
劉伶造酒的歷史傳說06-25
鐵觀音的歷史傳說三則解說06-22
故宮歷史的傳說故事06-15
歷史典故:月老的傳說06-29
芍藥的歷史傳說09-23
茅山的歷史傳說06-27
與“劉姓”有關的歷史典故06-29
壯族醫藥歷史文化發展簡介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