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
在平時的學習中,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都有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 1
第一章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一、水中生活的動物
重點:
1.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及魚的呼吸方式。
2.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魚適應水生的特點:
①靠游泳捕食和御敵
②能在水中呼吸。
藍色革命:用高科技開發海洋,如建造人工魚礁。
二、陸地生活的`動物
重點:
1.陸生動物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
2.蚯蚓的呼吸和運動。
三、空中飛行的動物
重點:鳥類適于飛翔的特征。
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 2
第一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一、腔腸動物
1、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水螅、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蟲等。
2、腔腸動物的代表動物:水螅。
3、生活環境:水流緩慢、水草繁茂的清潔淡水中。
4、外部形態:有觸手,用于探尋和捕食獵物。
5、身體:輻射對稱(水螅的身體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前后,背腹,經過身體縱軸可以將身體分為幾個對稱的兩部分)
6、內部結構:水螅的身體由內胚層和外胚層構成,內胚層圍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層上有刺細胞。
5、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二、扁形動物
1、常見的扁形動物有:渦蟲、華枝睪血蟲、血吸蟲、絳蟲。
2、扁形動物的代表動物是:渦蟲。
3、生活環境: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塊下面。
4、外部形態:身體背腹扁平,身體呈兩側對稱,也叫左右對稱。
5、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很發達,大多數扁形動物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
6、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身體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第二節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一、線形動物
1、常見的線形動物有:蛔蟲、繞蟲、鉤蟲、絲蟲、線蟲。
2、代表動物:蛔蟲。
3、生活環境:寄生在人的小腸內,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態結構:身體呈圓柱形,中段較粗,兩端較細,體表有角質層。
5、內部結構: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構成,但生殖器官發達,無專門的運動器官。
6、蛔蟲病的感染途徑:和蟲卵有關系。
(1)人喝了帶有蟲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蟲卵的蔬菜。
(3)沾有蟲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蟲病的預防:
(1)首先注意個人衛生。
(2)不喝不潔凈的生水,蔬菜。
(3)水果要洗干凈。
(4)飯前便后要洗手。
(5)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后再使用。
8、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1、常見的環節動物有:蚯蚓、沙蟬、蛭。
2、代表動物:蚯蚓。
3、外形:身體由許多相似的體節組成,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
4、環帶:距離環帶近的是前端,距離環帶遠的是后端。
5、用手摸蚯蚓的表面,感覺到粗糙不平,這就是剛毛。
6、蚯蚓的呼吸:濕潤的體壁。
7、運動:剛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運動。
8、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和疣足輔助運動。
9、蚯蚓的作用:
(1)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含有蛋白質、脂肪,營養價值高。
(3)藥用。
(4)幫助處理生活垃圾,消除環境污染。
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
一、軟體動物
1、常見的軟體動物有:河蚌、扇貝、文蛤、益盛、蝸牛、烏賊。
2、軟體動物代表動物:河蚌。
3、河蚌的生活環境:江、河、湖泊等淡水環境中。
4、外套膜:保護河蚌柔軟的`身體,并且分泌物質形成貝殼。具有外套膜和貝殼是雙殼類動物。
5、運動器官:足。
6、呼吸器官:鰓。
7、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二、節肢動物
1、節肢動物代表動物:蝗蟲。
2、昆蟲是節肢動物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
3、蜘蛛不屬于昆蟲類。
4、蝗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胸部是運動的中心。
5、呼吸:腹部的氣門。
6、外骨骼:
(1)保護身體。
(2)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7、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8、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1)提供食物。
(2)傳粉。
(3)藥用價值。
第四節魚
1、體內有脊柱的是脊椎動物,體內沒有脊柱的是無脊柱動物。
2、四大家魚:“青草鰱鳙”。
3、魚能生活在水中:一是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4、魚適于游泳的結構特點:
(1)體形:流線型,可以減少游泳時水的阻力。
(2)體色:上深下淺,是一種保護色,不易被敵害發現。
(3)體表:身體表面覆蓋有鱗片,保護身體,表面有黏液,減少水的阻力。
(4)側線:感知水流,測定方向。
(5)呼吸器官:鰓鰓蓋下面是鰓,鰓由既多又細的鰓絲構成,鰓絲中密布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所以呈鮮紅色。
(6)魚的口與鰓蓋后緣是交替張合的,主要用于呼吸。
(7)運動: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5、魚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體表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第五節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一、兩棲動物
1、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牛蛙、蟾蜍、大梨、蠑螈等。
2、代表動物:青蛙。
3、青蛙是由蝌蚪發育而來,蝌蚪無論外部形態,還是內部結構都像魚。
4、青蛙的幼體蝌蚪用鰓呼吸。
5、青蛙的顏色與周圍環境相似,是一種保護色。
6、青蛙柔軟而濕潤,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
7、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后肢強大,紙間有噗,適于在陸地上跳躍,同時也可在水中游泳。
8、呼吸:肺,皮膚輔助呼吸。
9、體溫:變溫。
10、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二、爬行動物
1、常見的爬行動物有:蜥蜴、龜、蛇、鱉、鱷等。
2、代表動物:蜥蜴。
3、生活環境:山坡、田野草地和灌木叢中。
4、體表:身體表面干燥,覆蓋有角質的鱗片,既有保護作用,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適應陸地生活。
5、呼吸:肺。
6、體溫:變溫。
7、繁殖:產卵。
8、蜥蜴的生殖和發育拜托了對水環境的依賴,終生生活在陸地上。
9、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有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 3
一、線形動物
1、代表動物:
主要包括蛔蟲、秀麗隱桿線蟲(自由生活的)、鉤蟲、絲蟲、蟯蟲等。
2、蛔蟲:(蛔蟲適于寄生的特點4條,紅色字)
①生活習性:寄生在人的小腸里,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形態:蛔蟲它的身體呈圓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體表具有角質層(保護作用)。雄性蛔蟲尾部鉤狀,雌性尾部尖直,雄蟲比雌蟲略短。
③消化:消化管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組成,(作用:消化食糜)。
④生殖: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雌蟲每天可產卵約20萬粒,蛔蟲的受精卵發育成幼蟲大約經過兩周。
⑤運動: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
⑥感染:通過口腔進入。
⑦預防蛔蟲病:首先必須注意個人飲食衛生,不喝不清潔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凈,飯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糞便,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⑧兒童容易得蛔蟲病的原因: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喜歡吃生冷食物;喜歡伏地玩耍,喜歡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
3、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
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1、代表動物:
蚯蚓、沙蠶、蛭。
2、蚯蚓:
①形態結構: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前端有環帶(具有生殖的作用),蚯蚓前端到環帶一共13節。
②運動:體壁有較發達的肌肉,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身體分節可以增強運動的靈活性。剛毛在玻璃上無法發揮作用,故蚯蚓在玻璃上無法產生運動。(剛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體,協助運動)
③生活習性:生活在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機物為食.夜間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葉。
④呼吸: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依靠濕潤的體壁(分泌粘液)完成呼吸(氣體交換)粘液使體壁始終保持濕潤,以保證正常的呼吸。(實驗時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濕潤,維持正常呼吸,不能用凡士林擦拭)。
⑤食物:土壤中的有機物,包括腐植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等以及這些物質的分化產物。
⑥蚯蚓與人類的關系:在土壤活動,疏松土壤;拉出的糞便,提高土壤的肥力;身體富含蛋白質是優良的飼料(益處)在土壤活動,破壞植物的根(壞處)。
⑦大雨過后蚯蚓紛紛爬出地面的'原因:蚯蚓通過濕潤的體壁完成呼吸,雨后地里灌滿了雨水,氧氣少,蚯蚓無法完成呼吸,爬出來地面呼吸。
八年級生物學習方法
方法/步驟1:
第一,教科書要熟爛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書中的圖例、實驗、涉及的化學式(光合與呼吸),要時常歸納、總結重點詞,如“功能、“作用”、“本質是”,這些都要留心,書上的黑體字要背下來,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這往往是高頻考點。
方法/步驟2:
第二,要選擇一到兩本輔導書(多了就沒工夫看了)。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讀》(王后雄主編)和《高效學習法》(薛金星主編),覺得就很夠用了。前者會把每個知識點細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務于課前預習、課后歸納整合的教輔,幫你夯實基礎;后者則服務于課后,歸納比較凝練,重在教授做題的方法,讓你快而準做題,沖擊高分。
八年級生物學習技巧
1.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
2.衍射記憶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于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于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
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 4
(1)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會固著在水草上。身體淺褐色,成圓筒狀。
(2)水螅的身體前端是口,后端是基盤。
(3)水螅口的周圍有5~12條觸手,觸手上有許多腔腸動物所特有的刺細胞。
(4)身體呈輻射對稱,即身體有多個切面可以將身體切成兩個對稱的.部分。
(5)取食方式:以水生的小動物為食,先是用刺細胞中的毒液及刺絲將小動物殺死,然后用觸手把食物送入口中。
(6)消化方式:食物由口吞入消化腔(內胚層細胞所圍成的空腔)中,小部分在消化腔中進行胞外消化,大部分在內胚層細胞中進行細胞內消化。
(7)水螅有口無肛門,食物殘渣仍然由口排到體外。
(8)水螅的體壁由內、外胚層和內外胚層之間的中膠層構成,它是兩胚層動物。
【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一章知識點11-24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一章知識點精華05-12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一章知識點精華(5篇)12-18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04-12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05-16
八年級上冊的生物知識點12-22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01-28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11-09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人教版11-30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