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教的誦經文化
道教源于中國本土的原始宗教崇拜,又融合道家思想和神仙方術及方士的各種方技和數術學說,以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五斗米道為標志,道教從此正式創立,創立之初,道教就注重誦經對修道的重要作用,并把誦經作為道教弟子重要的日常修道活動之一,近日搜集整理前人資料,把道教的誦經文化寫出以(一)道經淵源;(二)誦經作用,寫出如下,求教于道教弟子及道教信眾。
一、道經淵源
道經的文化淵源主要有三個來源,即道學思想、原始宗教的神學思想和神仙信仰、方士的各種方技和數術。道學思想中宇宙起源說,以柔克剛的思想,人體修煉的思路都成了道教經典的主要論點;原始宗教的神學思想和神仙信仰是指先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為了尋求安慰和寄托,只能把命運交給神靈,于是產生了許多神仙和一套祭祀制度,道教弟子經過修改、添加、發展而形成自己的神學思想和神仙信仰;方士的各種方技和數術在道經中的符箓、方技、數術、祭典、內外丹內容都有反映,是對古代方技和數術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根據各種記載道經的著作可知,最早的道經應為上古時期的《黃帝陰符經》,其作者暫且不論愿道教后來學者論證,其內容為遁甲,在古代很長的一段時間視奇門遁甲為“帝王之學”,在最初的流傳過程中,《黃帝陰符經》的作用是為了在戰爭中獲勝而選擇最有利的進退方向,然而后來卻逐漸衍變成一種百姓占卜日常生活的數術,在這時侯法術、三丹元法也依附進來,于是《黃帝陰符經》中,占卜、法術、煉丹同時流傳,成為凡夫俗子憧憬不已的學說之一,因而后世便有“學會陰符經,來人不用問”之類的說法。道經有其具體的應用,絕不是泛泛而談、空談玄理。
二、誦經作用
誦經就是誦念經文,是道教齋醮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儀式元。一個道教徒在入道后初習儀式時就要學習誦經。誦經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一個道教徒在初入道門后就要學習誦經,通過誦經念文,可以對“行持”有所幫助,也有助于理解高深玄理,提高個人修為。誠如玄門早晚功課經序所述“竊以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墻,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修自身之道賴先圣之典也,誦上圣之金書玉誥,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揚大道,非課誦無以保養元和!
2、在“天地運終,星宿錯度,日月失明,四時失度,陰陽不調,國家有災,兵革四興,疫毒流行,兆民死傷,師友命過”等狀況發生時,通過誦讀經文就可以“上消天災,神護國家;下禳毒害,以度兆民”,以達到禳災而災消,祈福而福至,無求而不應,有感一皆通的效果。
3、宋代白玉蟾在《贊救苦經辭》中認為諷經誦咒的人,“莫不代天尊而演說經教,體大道以接引浮生”。意思是說誦經可以代天說教,宣傳教義。
4、道教認為,通過誦經萬遍,可以達到修道成仙,與神溝通的目的。根據《洞玄空洞靈章經》中“善男信女,香燈供養,見世光明,身入無為,受福自然。若能長齋,誦經靈章,萬遍道成,身生水火,立致飛行,其道高妙,不得泄露。”因為“千遍通神,萬遍通真”,通神就可以逆知吉兇,通真就可以經災履惡,騰景三清,最后、誦經可以保平安,消災增福壽,功圓行滿,三界遵行!独茁暺栈熳鸾浳摹分小跋騺碚b經,念念存誠,千真拱聽,萬圣通靈,應元合炁,普化分形,九天有命,三界遵行,消災懺罪,請福延生,功圓行滿,大道證盟!
總結起來,誦經功德,不可思議,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賜福消災,同賴善功,經文朝夕誦念,晝夜忘疲,直至三千功滿,八百行圓,神靈自通,修道成真。個人拙見,認為誦經的最高境界至多能達到三乘之法中的中法,邱祖垂訓文曰:“夫中乘者,秉心演教,禮懺誦經,諷太上之法科,禮天尊之寶號,信心懇禱于圣前,虔誠齋戒于廟中,清凈身心,闡揚達到,一念存真,常存正法,運用滅度之時,自有善神擁護,或送皇宮,或生官府,或為君王,而名登九五,或為官卿,而位列三臺,那時萬民敬仰,四海同歸,人中殊勝,豈不尊乎”。應該是對誦經作用最真實的寫照!
【道教的誦經文化】相關文章:
重陽節與道教文化06-27
道教與中華傳統文化07-03
為什么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柢在道教?07-03
道教文化旅游資源調研的匯報材料01-19
淺談重陽節與道教文化有什么關系07-03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07-03
道教廟宇對聯精選06-29
關于“道教”的對聯07-03
迎中秋誦經典主題班會方案06-27
學國學誦經典征文(精選4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