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戶在每個情景中的角色感
1、上次在簡單試用sohublogplus時提了一句:
再比如:你是新人嗎?立刻注冊、記住我的登錄狀態..也一樣有點文字表達不舒服,而且還存在人稱不統一的問題不能給用戶一致的體驗感受。(一會是你一會又是我)。
于是不斷有朋找我討論這個關于人稱不統一的問題...[separator
2、前幾天臭魚公布了一篇他的是你?是我?,深入細節的談到了這個問題。記得以前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也為這個問題討論過,那天我在他blog上回復: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我曾經看到過有公司把這個內容納入界面應該規范的中取名:用戶情感設計規范,其中大概會提到什么環境出現什么情況要用第幾人稱、什么時候要用感嘆號、什么時候要用您、什么時候要用嚴肅的語言、什么時候要用簡潔的語言、....
我們最近在做一個東西,也在嘗試制作這樣的應用規范,主要針對于如何規范和統一用戶在產品每個情景中的角色感。
于是又有人問我關于如何規范和統一用戶在產品每個情景中的角色感的問題,
3、其實我提到的規范和統一用戶在產品每個情景中的角色感和我們常說的界面規范是一起的屬于規范的一個組成部分。
以前就規范和指南這個問題表達過自己的觀點,我說:個人認為大部分的規范應該叫做界面應用指南,而不是什么規范,其實只是為了闡述不能為了規范而規范,規范的目的是去應用,從而提高生產的效率、降低重復勞動、規范產品體驗的統一和諧...,并非在咬文嚼字。(下文中不再注意這兩個詞的區別)
4、前幾天因為要完成一個很基礎的界面制作任務,習慣性的先要找規范。找的時候也聊了這個,提到了目前我們的規范可以包含那些內容,我大致的想法是暫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包含三種:
圖形界面應用指南、界面交互應用指南、用戶情感設計標準。
第一個可能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了,沒有太多的東西。主要就是看你如何應用,如何表現,如何靈活的把規范變成應用效率。目前作了只是為了看的情況不在少數;
第二個目前我還沒有看到多少人做,不過倒是有不少公司把這個跟gui一起合稱界面規范,在界面規范中零星的會涉及到交互的內容。
其實說界面交互指南而沒有說交互設計指南是有原因的,因為這里提的只是界面中的交互,就現實的情況來說絕大大部分目前我看到的都還包括界面信息架構的一些內容。(因為目前我見過的大部分團隊都還把界面信息架構安排在了交互設計過程中來做)
第三個好像目前還么有看到過完整的成型案例,我也沒有搞過,應該說很講不清楚。
不過如果是我做,我想它大概應該包括:情景中的用戶角色(主要就是臭魚說到的人稱問題)、情景中的語言運用(主要就是語氣和語言表達的簡潔性問題)、情景中的圖形應用標準(主要就是一些常規色彩的應用問題,比如:不同的提示可能用到不同的紅色綠色等)、任務中和用戶溝通方式的問題(這個我只是有一點想法,但毫無概念。大概如千鳥前幾天剛郁悶中說到的聊天情景類似)、等。(歡迎對此有不同看法和深入意見的朋友給我一些指教)
5、其實無論是規范還是指南,他不應該是說有就有的。最起碼的一點他和企業的‘VI、CI’不同。
vi、ci是企業在創建之初就設計規劃好的,它是預創建的條款。原則上必須遵循!
現實點來說,界面指南是在應用中不斷積累出來的,它不能說一開始就規范好了,然后去應用。原則上是參考遵循。
6、界面指南是為產品服務的,并不是為了束縛產品的。
如果你的公司現在系列產品連一個都還沒有真正出來,工作壓力上根本沒有形成規范的需求可能,就已經想要把所有的界面應用規定好,可能是不合理的。
就算不顧及有沒有時間制定和制定規范的成本問題,也一定得考慮回頭等你真正做的時候這個標準到底有多少實際的作用。。或者最后你自己會發現提前制定的規范最大的作用是束縛了你在開發過程中的‘效率’。(其實這個團隊管理一樣,一個創業型的小團隊不要有太多管理上的條條框框,只有等你成熟以后那些才是真正有用和必要的。)
7、其實目前絕大部分大型企業都公布了他們的規范,可以去找找看看
但不贊成照抄,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自身的條件,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才最好。
[用戶在每個情景中的角色感]相關文章:
【用戶在每個情景中的角色感】相關文章:
聚類分析在用戶分類中的應用07-10
網站的用戶體驗是建設中的關鍵環節07-14
網站優化中如何寫出滿足用戶需求的文章07-14
網站設計中自以為“加強”用戶體驗的那點事07-14
情景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04
與用戶的互動的作用07-14
傾聽用戶的“痛點”移動互聯網用戶研究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