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麗的夏牧場》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麗的夏牧場》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麗的夏牧場》教學反思 1
歌曲《美麗的夏牧場》是一首哈薩克族民歌,歌曲為一段體,旋律優美、節奏規整,運用民歌旋律發展中最簡樸的手法,將第一、第二樂句多次反復構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寬只有六度,很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演唱。
本課歌譜、歌詞、表演形式等教學設計中蘊涵了豐富的探究、體驗、創新等學習元素,正是新課程教學要求。通過草原成群的牛、馬、羊等直觀圖片和草原特有的.音樂,激發了學生對美麗草原的向往和了解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課前我播放了一段新疆地方特色比較濃的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置身于音樂的氛圍當中,然后結合圖片和欣賞這首歌曲進入本節課的教學,在教學環節上我首先讓學生在充分聆聽音樂的基礎上感受音樂,并能感受到音樂的美,以便于更好的更快捷的學好歌曲。學習歌詞環節正因為看到“阿肯”這一名詞才讓我動了鼓勵學生創編的念頭,我在解釋“阿肯”后,鼓勵學生向哈薩克族歌手學習,并試著創編歌詞。為了降低學生的創編難度,我先舉了一個例子,作為學生們的參考。學生們創作的熱情非常高漲,令人可喜的是,學生們非常巧妙的通過創編歌詞,來贊美我們的家鄉,贊美我們的校園。在拓展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創編標語”這個內容,通過畫畫、寫一段話、寫標語等形式,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進而熱愛和保護好美麗的大草原。
新課改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美麗的夏牧場》教學反思 2
1、情境創設。
通過觀看草原圖片激發音樂創作靈感,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為學習新歌作了良好的情感鋪墊。然后讓學生反復充分的聆聽歌曲,感受音樂美,使學生很快學會演唱歌曲。
2、情感體驗。
演唱中我還注重歌曲感情的表達,有感情的表達歌曲就是抓住了歌曲的靈魂。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學生帶到了美麗旖旎的天山,同時播放背景音樂《美麗的夏牧場》,讓視聽結合,多種感官的參與豐富了情感體驗;采用“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方法,注意培養學生歌唱的積極性和演唱的自信心;通過精心設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技能訓練,融情感、趣味、技能于一體,使他們在歌唱中享受音樂美的愉悅,接受音樂美的熏陶。
3、欣賞聆聽。
一般學生只聆聽樂曲的主旋律,五年級的學生我覺得可以培養起聆聽多聲部的能力。我引導學生通過聆聽樂曲中的打擊樂部分引出手鼓的伴奏“咚噠噠咚噠”,判斷出新疆音樂風格,這說明他們在嘗試拋開主旋律向音樂的多元素進發,對他們今后在對音樂的聆聽方面拓展了空間,不但提升了他們聆聽音樂的'能力,同時也增強了他們辨別鑒賞音樂的能力。
4、自主創編。
兩大環節中我運用到了鈴鼓的創編。
一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尋找身邊的事物創編、體驗鈴鼓的節奏并為歌曲伴奏,感受新疆哈薩克音樂的特點;
二是把鈴鼓的節奏融入到歌曲的合唱創編中。在合唱的環節中,通過“聆聽——策劃——嘗試”地巧妙過渡,讓學生敢于創編、學會創編,從而親身體驗自己所創編音樂的美,進而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達到本節課的高潮。從學生的演唱效果來看雖然不能達到專業合唱隊的演唱水平,但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創作,體驗享受音樂帶來的愉悅。
總之,這節課我通過創設的多種活動,使三維目標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實現音樂審美教育這一核心理念。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多媒體的應用不夠嫻熟;學生的激情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單個發言表演的學生比較少。今后還要進一步解讀課程標準,不斷地探索實踐,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讓音樂的美付諸到學生的聽覺、動覺、視覺、感覺、知覺中。
《美麗的夏牧場》教學反思 3
這是非常質樸、沒有花樣的常規音樂課,從整體效果來說,這節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掌握歌曲比較扎實。從一開始演唱前,就要求標準的演唱坐姿,因為這也是唱好歌曲的基礎。不過整節課語言的引導很重要。學生在整節課過程中,很投入,很認真,不管是表演還是小游戲或者活動,都非常積極主動。在處理歌曲過程中,采用了不同力度變化體驗的方式,來感受“啊”這段贊美的旋律,也算是一個亮點。整節課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雖然整體效果和學生掌握情況還不錯,但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首先,在解決“啊”這個樂句時時,教師示范演唱,并通過了解草原美景,來贊美草原,讓學生用贊美的語氣來演唱,其實學生并不是很了解該怎樣演唱這個樂句;應該講的再具體些,甚至舉例說明,比如運用朗誦中贊美的讀法(去聲的.“啊”)與平時的讀法(平聲的“啊”)來區別感受一下等方式,讓學生通過實際例子來體會。
其次,在最后的設計演唱形式過程中,本人的引導方式不夠合理。由于歌曲完整演唱次數較少,學生并不是很有自信的演唱,設計演唱形式時,只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練習一種演唱形式,對于讓每個小組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只是提示了一下,因此學生總會找出自己小組覺得最簡單的演唱方式,而忽略了小組間會有雷同的問題;并且給學生練習的時間較短,完成的也不是太好,沒有全員參與的積極性,學生比較拘束。再次,在最后情感教育拓展部分,《天堂》的聆聽感覺只是一帶而過,不夠深刻。只是了解了《天堂》的詞曲作者和音樂風格和歌詞內容;具體的含義并沒有更深入的聆聽感受,因此這個部分應該再重新設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美麗的夏牧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09-23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09-19
美麗的關山牧場作文12-14
《牧場之國》教學設計06-03
《牧場之國》教學實錄01-28
美麗的夏作文03-15
《牧場之國》教學設計通用03-24
《牧場之國》教學設計【實用】08-02
(精)《牧場之國》教學設計04-21
《牧場之國》教學設計優秀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