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已知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掌握解題方法。
2、通過復習,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復習,對已知信息能夠進行正確處理,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在復習的過程中,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會根據具體的問題提出相應得解決辦法。
2、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情境創設
激趣談話:
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科技館?門票是多少錢呢?
春游的時候我們打算去參觀科技館。我想請你們算算有關門票的問題,行不行?
二、鞏固探究
1、第6題:誰來把題目讀一讀?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2、剛才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了買門票的問題,還請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一個買書的問題。讀題,解決。
3、同學們,在前段時間,我校組織了一次“愛心助學”活動,為貧困山區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現在老師這有一道關于三年級學生捐款的`信息。
出示第10題,自己讀一讀題,看一看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訂正,說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下面,我們一起到商店去購物好不好?
引導學生看圖第15頁,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題中所提的“能買幾個杯子”這個問題,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編一道應用題嗎?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如果商店里的這些商品讓你自己選擇,100元錢想買什么東西?能買什么?
交流,糾正。
5、剛才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都是和“錢”有關的,同學們解答的都比較好。下面我們來解決關于交通工具的實際問題,能做得更好嗎?
交流,解答,糾正。
6、解決完了汽車的問題,我們來看火車的問題。
出示第8題,這道題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條件?所求問題時什么?
要求火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三、拓展實踐
總結:在這節課中,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要注意什么問題?
四、作業:
作業本上的作業。
教學反思:
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2
一、說教材分析
學生在本冊已經學會了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物體位置,今天對于位置與方向的復習,進一步回顧了方向與位置。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們具有很好的記憶力和較強的總結能力,并熱衷于參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戰性的活動。基于對教材以及學情的分析,制訂出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解決問題,回顧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位置的方法。并總結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找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回顧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
五、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分析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1)回顧情境教學法。通過一系列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設計,既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也更好地服務了我們的教學活動。(2)逐層練習、及時反饋法。通過學與練的緊密結合,既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也幫助學生鞏固了舊知。
(二)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觀察、比較、發現的學習方法。在比較中,學生有所發現,獲得思維的進步與發展。
六、說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設置情景
1、投影出示臺風照片。
⑴同學們對這個例題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關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啟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
(啟發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里;
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里。)
2、交流確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
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1、確定觀測點。
2、確定物體在觀測點的什么方向。
3、確定物體距離觀測點的距離。
(三)知識反饋,鞏固延伸
1、警察局收到臥底送來的示意圖。(圖略)
(以警察局為觀測點,找出三個犯罪分子的位置)
2、連連看
3、填空(找出物體的位置及方向和距離)
4、完成書上練習。
(四)課堂小結七、板書設計:
確定物體的位置
1、確定觀測點。
2、確定物體在觀測點的什么方向。
3、確定物體距離觀測點的距離。
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25-126頁四則運算運算定律。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深人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正確熟練地進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良好的檢驗意識和習慣,認真地審題,正確地進行口算、筆算,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成認真做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深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熟練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培養學生良好計算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
會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方法:
教法:質疑引導,組織練習;學法:小組合作,獨立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復習
同學們,我們要想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并且能夠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就必須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須掌握好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方法和運算定律)。
今天我們就來復習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
教師板書課題: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的知識點。
請積極舉手說一說想起了哪些知識點?看誰想得多?
教師表揚發言積極的同學,然后指出上述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
能否用一個知識結構圖描述上述各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呢?
(設計意圖: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用表揚鼓勵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復習狀態。)
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嘗試建立知識結構網絡。
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情況。
請各小組成員介紹本組的討論情況。
師生共同分析,評價各小組建構的知識網絡圖。
3、師生共同分析建構出一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羅更多相關知識的知識結構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對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識網絡,讓每一個小組成員介紹討論構建情況。然后,師生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知識網絡圖。這樣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一)、復習小數四則運算。
1.出示問題: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有什么不同點和相同點?
2.學生同桌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3.集體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的加減法遵循相同的運算規律,即都滿足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小數的加減法需要特別注意小數點的位置,必須將兩個數的`小數點的位置對齊,才能相加減。
4.同學們,要想保證計算的正確率就必須做到什么?
教師講明:首先要認真細心地進行審題,然后再計算,計算后要進行檢驗。
5.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對小數的加減法進行檢驗呢?
師(出示教科書第125頁第4題):請同學們看這一題,你能用什么方法進行檢驗呢?
指名學生回答后,讓學生進行檢驗。
這一題正確嗎?你是用什么方法檢驗的?
師生交流。
6、出示練習題
計算并且驗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學生獨立進行計算并檢驗。
集體訂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題,屬于什么運算?指名學生回答。
那么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同桌進行交流。
師小結: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如果有括號就先算括號內的運算,再算括號外的運算。
學生獨立計算上面兩題。
8、完成練習二十一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由于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在計算方法上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因此讓學生比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旨在使學生鞏固小數
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運算。此外,還注意了復習驗算方法,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策略進行驗算,進一步培養檢驗的習慣。)
(二)、復習運算定律。
1、復習運算定律。
我們學過那些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回答。
怎樣用字母表示出這些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回答。
利用運算定律有什么好處?
(使運算簡便)。
2、出示練習二十一第7題。
請同學們根據正確的運算定律進行填空。
你是怎樣填的?是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的?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3、用簡便方法計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進行的簡便運算。
4、完成練習二十一第5題。
題目中的圖給我們繪出了太陽系的幾大行星,請同學們說一說有哪幾大行星?
學生觀察回答。
看了這個圖,你想到了什么問題?
教科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數據表,表中的數據是各個行星和太陽的距離。根據這個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請同學們想辦法計算出你的問題的答案。
5、完成練習二十一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說明題意,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練習題復習學過的幾種常用的簡便運算的方法,并讓學生說明進行簡便運算時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這樣更加鞏固了運算定律的運用。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教師下發作業紙,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題目如下:
1、運算下列各題,怎樣計算簡便就怎樣計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噸()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時()分
560000平方米=()公頃
3、水果店運來一批水果,蘋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學生完成后,進行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檢測的情況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三個題目,自我評價,自我鑒定,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教師根據檢測情況進行總結,使學生知道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還有待加強。進一步激勵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上進行自我完善。)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運算定律
熟記順序
四則混合運算認真審題保證正確率
進行檢驗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使運算簡便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學反思:
通過復習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深人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正確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4
一、設計思想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與數有關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數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等)已經比較熟悉。本學期所學的計算主要有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其中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不論是數范圍,還是計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每一個計算的問題,學生應能根據已學知識,迅速、準確地判斷出怎樣計算,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本節課的目的是: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較好地體現數學學習是"經驗"、"活動"、"思考"、"再創造"的特點。
二、教材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與數有關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數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等)已經比較熟悉。因此,這部分內容復習的重點是:20以內數的順序,數的序數的含義和20以內數的組成。"20以內數的順序"主要使學生熟悉0~20各數排列順序,以及各數之間的相互關系。"數的序數含義"主要使學生進一步鞏固11~20各數序數含義。"20以內數的組成"重點是使學生熟練掌握11~20各數是由1個10和幾個1組成的。本學期所學的計算主要有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其中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不論是數范圍,還是計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這部分內容復習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于每一個計算的問題,學生應能根據已學知識,迅速、準確地判斷出怎樣計算,并很快說出得數。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學情分析
20以內數的復習,可以著重復習2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和序數。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掌握得比較好,因此,在復習可以多讓學生說一說,甚至讓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先概括"本學期都學習了哪些數"、"這些數的順序是什么"、"它們是怎么組成的"等等,如果出現疏漏,再讓其他學生補充。開始復習加法時,可以先通過直觀復習一下加法的含義,使學生更加明確: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過直觀復習一下相加的兩個數調換位置得數一樣,遇到小數加大數計算有困難時,可以想大數加小數,從而較快地算出得數。進行上述復習時都不要求學生說概括性的條文。要把一位數加法的所有情況都復習到,不要只是把課本中題算一算。發現有不熟練的或容易出錯誤的式題,還要反復練習。練習形式注意多樣化,除教材中練習形式,教師還可以補充其他的學生比較有興趣的練習方式。對于計算方法,不作統一要求,只要學生能正確、迅速地進行計算就可以了。
四、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序數含義及數的組成。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
2、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自覺整理知識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難點
1、20以內數的順序,數的序數的含義和20以內數的組成。
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采取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而且每一個游戲都用大象博士的話來連接,讓學生在課中,猶如置身與童話王國之中。激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七、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相應的音樂。
學具準備:算式卡片、彩色筆、人手一枚的小胸針。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提出要求。
師:今天,大象博士要在我們班請助手。(播放大象的圖像和大象的錄音。)"小朋友們,大家好,由于現在大家重視環境的保護,我們森林王國中,動物的數量猛增,我大象博士的工作大增。今天,我想在班里請一些小助手,幫我分擔一些工作。當上助手以后,第一,可以掛上這枚美麗的胸針,第二,可以到美麗的大森林里游玩。但是,大象伯伯的助手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當的,必須通過一系列的考驗才能夠爭取到這一個名額。"
【設計意圖:游戲是一年級學生十分喜愛的一種活動。教師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拿學生感興趣的事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參與活動的急迫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第一關:填數
(播放大象博士的圖像和錄音):"第一關,填數。小朋友睜大你的火眼金睛,看仔細了。"
1、集體填卡片。
教師出示填數卡
8111519
師:該怎樣來填出這一張卡片呢?(請學生說說怎么來填數。然后集體來填出這張卡片。)
【在做題之前,先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可以讓學生在練習中更加地得心應手,而且也不會讓復習顯得很生硬。】
2、獨立完成填數卡。
教師相繼出示填數卡:
15715
2620
201814
8
學生獨立完成以上填數卡,然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說自己是怎么填出來的。
【設計意圖:在這個游戲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可供創作的學習材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的時間。并且安排學生進行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三)第二關:看圖,填空
(播放大象博士的圖像和錄音):恭喜小朋友,第一關順利通過,第二關是看圖,填空。
課件出示:☆☆☆☆☆☆☆☆☆☆☆☆☆
1、一共有( )個五角星。
2、從左數起,紅星星在第( )個,紅星星的右邊有( )個星星。
3、把左邊7個星星圈起來。
4、把右數第6個星星涂成綠色。
【設計意圖:利用看圖填空游戲 ,復習20以內的數序和序數,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把鞏固知識的練習巧妙地溶入游戲中,使學生在游戲中練習、思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不僅有利于學生進一步20數的順序,加深對20以內數的理解,還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當中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
(四)第三關:檢車票,上大巴。
1、(播放大象博士的圖像和錄音):小朋友們真是能干,連著兩關都沒有難住你們,好接下來,要開始上我們森林王國的大巴了,大家快拿起老師給你們放在抽屜里的車票吧。不過光有車票還不行,你必須先把車票上的算式算出來,并且在寫上得數。記住上車一定要遵守紀律,不遵守紀律的小朋友,我們有權禁止你上車。(小朋友們拿起老師事先準備的一面寫有算式的卡片"車票",寫好得數,準備上車。)
2、小朋友們以小組為單位排好隊準備上車。每一位小朋友高舉起自己的車票,讓老師檢票。(檢完車票后,小朋友交換小組坐,算是上車了。隨即郊游的音樂響起,小朋友隨音樂拍手或舞蹈。)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融知識的掌握和課中間的休息為一體,并且在大象的連接語中還強調了紀律的重要性,學生興趣應該會很高漲。]
(五)第四關:說組成,得胸牌。
1.(播放大象博士的圖像和錄音):小朋友們經過這么多考驗,終于順利來到森林王國了。等不及想當我的小助手了吧?還有最后一關大家就可以別上老師手中這一枚美麗的胸針了。別急,別急!你只要說出自己手上車票得數的組成就可以得到了。先分小組練一練,說一說吧。
2、先分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有秩序地練說一遍,教師巡回指導。
3、一小組為單位,上來說組成,其余小組的人員當小老師,如果同意他們的說法,而自己的車票剛好也是這個得數,可以上來和該小組的人員站在一起。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可以節省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重復,避免課堂上出現學生沒興趣的場面。】
在好朋友的相互幫助下,佩上胸卡,在音樂聲中,回座位。
(六)課堂小結
(播放大象博士的圖像和錄音):在這節課中我們闖過了許多的關口,最后終于當上了我的助手,真不容易。你們知道嗎,其實我們在每一個游戲當中都運用了一個知識點,誰來說一說,都運用了什么知識呢?
生1:我知道了填數卡復習的1到20的順序。
生2:我明白了檢車票上大巴是檢驗我們做20以內加減法的速度。
生3:......
(學生反饋,教師隨即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在這一塊內容中,我設計讓學生將游戲與運用的內容一一對應,旨在讓學生從游戲中跳出來,能夠從知識的高度去審視這節課,反思這節課,如果學生能夠將游戲與知識點一一對應了,那本節課的目標就實現了。]
九、板書設計
總復習(一)
第一關:填數 第二關:看圖,填空
1--20數的順序 1--20的序數
第三關:檢車票,上大巴 第四關:說組成,得胸牌
1--20的加減法 11--20各數的組成
十、作業設計
1、7+8=( )+3=7+( )=( )-3=( )
2、16可以分成( )個十和( )個一。
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復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
2、進一步掌握一位數乘兩、三位數,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筆算乘除法。
3、鞏固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準確地進行計算。
4、鞏固常用的計量單位以及相互之間的進率關系,進一步建立噸、千克、克的概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2、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計量單位進行回顧和整理;能夠采用比較法、排除法等方法結合實際,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3、通過復習,激發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使學生更加樂于學習數學。
教學設計:
1、談話激趣:
同學們,到今天為止,我們三年級上學期的新課程全部結束了。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對本學期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到了現在,我們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幫助其他同學進行復習鞏固。看誰最認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顧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利用開火車形式快速計算。
(2)強化口算方法:指名說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計時訓練:我們開始一個小競賽,看誰做的又對又快。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總復習的第1題,準備好,“開始!”交流,訂正。
3、回顧整理筆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學們做得又對又快,筆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書上的第5題的算式。
(2)交流,評價。
4、整理回顧兩步計算式題。
(1)在以前我們學生的兩步計算試題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2)試著做一做第9題。
(3)全班訂正。
(4)出示改錯題:判斷下列各題計算是否正確,為什么?
5、復習常用的計量單位。
(1)剛才,同學們計算題掌握的都非常好!這學期我們不僅學會了口算、筆算、兩步計算式題的一些計算方法,而且我們還學會了好多的計量單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學期我們都學過哪些計量單位?
(2)指名回答,師板書:
時間單位:年、月、日
質量單位:克、千克、噸
(3)請同學們自己完成第2題。填完后再小組內進行交流。
(4)全班訂正。
(5)做第3題。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復習的相應的單元內容看一看,有沒有疑難問題,可以詢問老師或其他同學。
板書:常用計量單位:1年=12個月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學反思:
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92~93頁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共同梳理,讓學生回顧本冊所學知識,形成知識框架,感受數學知識的整體性與結構性,初步感受復習方法。
2.通過整理與復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意義,熟練地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整理與復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與100以內加法與減法的相關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讀、寫及大小比較;100以內加減法的含義及相關計算。
教學難點:數位及數位上數的意義;良好的計算習慣與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顧梳理:
師:同學們,我們這學期的新知識已經學完了,本學期我們學了哪些數學知識啊?
1.學生自主梳理,小組內交流;
2.學生匯報,師生共同整理;課件分步呈現P92頁的4幅圖。
3.教師板書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認識圖形——分類與整理——認識人民幣——找規律——解決問題
(二)交流感受:
1.你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讓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學生自主發言。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么新的發現等。
3.師質疑:這學期我們學的知識真多啊!你對這些知識都已經完成掌握了嗎?我們有必要來將這些知識復習復習嗎?
4.點明課題:本學期學的`知識這么多,我們今天就來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共同梳理,讓學生簡單回顧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形成基本的知識框架;并通過讓學生談學習體會,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再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復習應用
(一)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比一比,看這節課哪位小朋友的表現最棒!
1.復習數位:出示計數器
(1)誰來說一說:計數器從右邊起,每個數位分別是什么位呢?
(2)這些數位上的一個珠子分別表示多少?為什么同樣都是一個珠子,所表示的數卻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個珠子相當于個位的幾個珠子?百位的一個珠子又相當于十位的幾個珠子呢?那我們就可以說: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又是多少?
2.復習數的組成:
(1)教師在計數器上拔出57,問:誰來說一說這個數的組成?它個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2題。
3.復習數數、數的順序和大小:
(1)你會數數嗎?我們在數數時可以怎么數?引導學生說出:可以1個1個地數,可以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地數。
(2)你能用計數器拔出57前面的一個數嗎?那57后面一個數是多少?這三個如果從大到小排,應該怎么排?
(3)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1、3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應用意義,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
(二)復習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
1.奪紅旗比賽: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4題。
(2)學生匯報結果,學生互相檢驗是否正確。
(3)討論:
①這8道題可以分為哪幾類?引導學生發現:有不退位減法與退位減法;有進位加法與不進位加法。
②每一類分別有什么好的計算方法?
③說一說每一類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在練習之后,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讓學生自主梳理各種計算方法,溝通各種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從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練習二十一第5、6題。
【設計意圖:這兩題也是“數的運算”的不同形式的練習,教師要注意:在做這兩題前要創設故事情境,如第4題可以用“孫悟空巧變>、<、=”,第5題可以用“豬八戒吃西瓜”,以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
(三)綜合應用,解決問題
課件呈現:“新百數表”:
1.建構“新百數表”
(1)觀察表格,發現規律:這張百數表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律?
(2)完成表格。
2.觀察比較
(1)再次觀察,發現規律:
①橫著看,每一行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律?
②豎著看:每一列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律?
(2)新舊百數表進行比較:課件呈現新舊兩個百數表,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不同?只要學生說出的發現是對的,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解決第(3)題。這題解決后,可再讓學生仿照這個問題再提出幾個問題,繼續練習。
(2)解決第(4)題。
(3)解決第(5)(6)題:
①學生完成后,要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選的是第1行的第幾個數和第8行的第幾個數,它們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問: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完成后,可模仿這兩個問題繼續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復習數的認識,并綜合了找規律的內容,讓學生在經歷新百數表的建構、新舊百數表的對比與探究及應用新百數表中規律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課小結,質疑反思
(一)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二)質疑反思
1.對于本節課復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你認為自己在哪些地方還有不足,或者你覺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錯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當然,你也可以將自己成功的經驗拿來與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與質疑反思,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初步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
【數學總復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復習課教學設計01-30
數學復習課教學設計15篇01-30
復習教學設計04-24
復習教學設計04-28
初中數學總復習圓知識點總結11-18
《復習1》教學設計07-03
圓的復習教學設計05-02
《復習4》教學設計04-04
《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04-30
漢語拼音復習教學設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