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8—19,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設計理念:
本課努力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組相關的幾何體的實物圖,其中有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也有圓柱和圓錐形狀的,提問:上面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哪些不是?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和圓錐體?
2.揭示課題,板書:圓柱和圓錐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直直的直圓柱和直圓錐.觀察、辨別
舉例、交流
二、動手實踐探索特征(一)認識圓柱的特征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覺.啟發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你怎樣證明這兩個底面大小的關系?
(3)用雙手摸側面,你發現了什么?
3.討論、交流、總結
。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并板書:
底面2個平面完全相同圓
圓柱
側面1個曲面
4.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2)讓學生找一找圓柱的高,然后教師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教師先畫出一條高,再讓學生畫高,教師提問:剛才大家從不同位置畫了高,說明高有多少條?
(二)圓錐形狀的認識。
1。引導觀察
(1)請學生從課前準備的`物體中挑出圓錐體學具,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說給同桌聽。
。2)讓一生上來邊指邊說,回答后師板書:
頂點:1個
側面(曲面)
面:2個
底面(圓)
。3)師指導透視圖,示范畫。
畫透視圖的時候應該先畫一個橢圓,然后在橢圓的正上方畫上頂點,最后把頂點與底面連起來。
2、圓錐高的認識
。1)高在哪里?師指母線,問:這條是不是圓錐的高?為什么不是?你能舉個例子駁倒他嗎?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
(3)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有幾條?為什么?(教師在黑板上作高,板書:1條)
。4)在下發的練習紙上的立體圖上畫高,標上字母h。
學生先在小組內活動、研究、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畫高,思考高的條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交流
觀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自己嘗試概括
獨立比較
獨立畫高
三、鞏固練習,評價反饋
1.做“練一練”,說出下列物體的形狀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引導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2.找一個圓柱形和圓錐形的物體,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3.學生交流同座互相指、說學生連線,交流連線時的思考過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旗,依次將小旗快速旋轉,借助觀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布置課后作業: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和圓錐,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課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獨立制作圓柱和圓柱。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18-19頁,練一練、練習五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難點: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2、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1、圓柱和圓錐形的實物、模型
2、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各一面。
預習作業:
1、預習課本第18頁例1,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點。
2、知道什么什么樣的形體是圓柱和圓錐。
3、在課本上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練習五的1-4題。
教學過程:
一、預習效果檢測
1、你預習的兩個立體圖形,分別叫什么?
2、剪下第125、127頁的圖形,用硬紙板做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
3、反饋練習五的完成情況。
二、合作探究
1、研究圓柱
、派钪羞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
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埔龑в^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么?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墙M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
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日J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派钪羞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說一說。
、侨嘟涣鳎處熛鄼C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稍趫A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3、討論“練一練”。
、抛寣W生各自從教材提供的圖片中找出圓柱形的和圓錐形的。
、平涣髡f一說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三、當堂達標檢測
1、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2、做練習五第3題。
、懦鍪鹃L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桿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狀?
⑵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⑶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么樣子的?想象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周,會轉成什么形狀?自己做一做。
3、做練習五第4題。
教學反思:(略)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20頁的例1,“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例1場景圖,上面這些物體認識嗎?分別是什么?如果將它們按形狀分成兩類,怎么分?如果給這兩類物體起個名字,可以叫什么?
學生交流(揭示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埔龑в^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墙M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⑴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說一說。
、侨嘟涣,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日J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三、鞏固練習
1、討論“練一練”。
交流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2、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圃跁羞B線。
3、做練習五第3題。
、懦鍪鹃L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桿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狀?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⑵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么樣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周,會轉成什么形狀?自己做一做。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05-12
關于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的評課記錄03-01
《認識圓柱圓錐》課堂教學實錄03-22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03-05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06-10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說課稿09-30
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評課稿(精選19篇)03-23
圓柱和圓錐復習課評課稿(精選16篇)02-20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03-07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