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桂花雨》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桂花雨》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習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啟發學生談談自己童年里難忘的人和事,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生自學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閱讀障礙。
2、引導學生圍繞自學提綱在小組中合作探究,學習課文。
3、通過反復品讀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鄉之情。
重難點:
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桂花圖 朗讀錄音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觀看桂花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回憶你們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許多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能給大家說說嗎?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難忘的,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板書 7、桂花雨)
同學們,你們喜歡桂花嗎?請談一談你對它的認識。
二、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①聽錄音朗讀全文,感受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快樂?找出文中有關句子讀一讀。
②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你喜歡的段,然后再仔細讀一讀。
③精讀第五自然段,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重讀“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說說你的體會是什么?
2、出示屏幕插圖,配音朗讀
提問: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快樂?
3、自由朗讀課文,找出喜歡的段
提問: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哪些語句好?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4、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定學生讀,其他學生評價。
生:他讀的沒感情。
師:怎樣才能讀出感情呢?要學會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作者:迫不及待 盼望
一起搖
媽媽:沉著 趕緊
師:同學們自己感情朗讀這一段,再演讀。再全班演讀“這下我可樂了……好香的雨啊!”生閉目感“桂花紛紛落下來,我滿頭滿身都是”。
5、屏幕出示重點句
體會“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
師:你怎樣理解“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生: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母親雖然離開家鄉,卻望不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師:這句話中有“可是”一詞,你注意到了嗎 ?從“可是”這一詞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請你細細讀讀有這個詞語的整段課文,看誰有新的發現!
生:我發現了,作者賞完花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他本來以為母親一定會說:“好香啊!”沒想到她說出這樣的話,所以用了這個詞。
生:對,作者以為杭州的桂花很香了,母親卻不這樣認為,所以用了“可是”這個詞。
師:事實上真的像母親說的那樣,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嗎?請你瀏覽全文,找一找理由,說說你的看法。
生:我覺得家鄉院子里的桂花的確很香,“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些句子,都說明桂花很香。
師:這些句子里,哪個字突出地說明了桂花的香氣呢?
生:我認為是“浸”字。這說明桂花的香氣不是一縷,而是彌漫在空氣之中,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香氣里。
師:看來,家鄉的桂花的確比杭州的桂花香啊!
生:我不這樣認為。作者在寫家鄉的桂花時,是這樣寫的:“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寫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時,是這樣寫的:“杭州有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我們只要仔細品味,就能感覺出來杭州的桂花樹要比家鄉院子里的鄉。
生:我也同意這位同學的說法。另外,你看,家鄉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樹,而杭州小山全是桂花樹,香氣當然要勝過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了。
師:你們讀書時注意到了有關的詞語,并且認真品味,很好!那么,看來,事實上桂花的香氣是一樣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為多,更顯得香氣濃郁些。我們是用鼻子來分辨香氣的,那母親是用什么來分辨香氣的呢?
生:母親其實是喜歡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她才這么說的。
生:母親對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說“這里的花香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親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來判斷的。就像俗話說的,東西是自己的好。
師:一個“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母親因為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
三、展示學習成果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情緒很高,收獲一定很不少,請把你們背會的句段背給大家聽一聽。
四、全課小結
課文用生動的文筆向我們介紹了作者童年生活,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文中蘊藏著濃郁的鄉情,讀了后很感人。希望你們能夠根據這篇課文寫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書:
7、桂花雨
《桂花雨》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桂花雨》是一篇狀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
全文共6 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篇明旨,寫“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第二至四自然段寫童年的“搖花樂”。第二自然段寫“搖”桂花時間的選擇及其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搖”桂花的情景。以白描手法寫景敘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諧共生。第四自然段寫“搖”桂花后,曬桂花、藏桂花、食桂花。第五至六自然段,寫母親愛家鄉的金桂,“我”愛童年的“桂花雨”。篇末再次點題,使全文充盈著桂花的香味,也讓讀者在閱讀中分享“搖花樂”。
全文以桂花為線索,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作者以童年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純樸的感情。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花樂”這一場景中,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
設計意圖
課題“桂花雨”引領讀者感受那濃郁的桂花香氣在鼻翼唇齒間彌漫,紛紛揚揚的桂花香雨在腦海眼前散開。讀著課文,我們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憶中,喜歡桂花的迷人香氣,難忘幫大人搖桂花、收桂花的快樂情景,也就理解了離開家鄉后賞桂花,給母親帶桂花,卻又時時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漸漸的,作者的思鄉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氣一樣溢滿字里行間,也久久縈繞在我們的心頭,且引得我們浮想聯翩。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中首先我引導學生“多讀”,這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我把指導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其次是情境創設,我用音樂渲染情境,利用插圖來幫助學生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作者的內心,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整堂課引導學生通過讀、思、議、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時,從“搖花樂”入手,循著“桂花香”,感悟“思鄉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讀懂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和探究,注重以讀為本,做到師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實現自主、合作、高效地閱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朗讀課文。
2、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從人物言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中難懂的句子,體會人物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2、體會母親說的“外鄉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掃除生字詞障礙,初讀感知,讀通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課文第一段,感受桂花姿態的特點及它濃郁的香味。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閱讀了《桂花雨》這篇優美的課文,不僅把課文讀得通順、流暢,還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回憶一下課文記敘的哪些人和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據學生的發言適時出示父親的詩,母親的話。)
搖桂花的情景是作者童年時代最快樂的一件事,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具體描述了這件事,現在就讓我們隨作者一起走進他的童年。(板書:搖桂花 樂)
二、體會“搖花樂”。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作者“搖桂花”的快樂?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句子,圈圈詞語,體會一下。
2、交流:你剛才劃的是哪一句?圈了哪些詞語?談談你的體會。
生自由交流以下內容出示:“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1)“是件大事”可見搖桂花對我的意義不一般。
(2)“老是”、“纏”表現了作者急切的心情,可見我對這一樂事的向往程度,表面上是問媽媽,實際上是要求媽媽讓我馬上去搖桂花。
(3)是啊,我是這樣急切地要搖桂花,能在“問”前加上提示語嗎?(急切地、迫不及待地、一遍又一遍地等)
(4)你注意到這句話的標點了嗎?作者的這句話是問句,為什么要用感嘆號呢?
(5)朗讀體會。
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1)兩個“幫著”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樂乎的心情。
(2)適時提示學生圈動詞:“鋪”、“抱”、“搖”。從中體會“我”的那份高興勁。
小結:這便是兒童快樂,是童真,是童趣,只有兒童才能了解,才能體會。就像父親詩中寫的“兒童解得搖花樂”。
出示: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交流“紛紛”、“滿頭滿身”、“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等詞。老師適時點撥:“滿頭滿身”是一種夸張的說法。
(2)請你們也來大膽地想象一下,“滿頭滿身”是怎樣的情景呢?
幻燈出示練習:
一朵朵桂花落在頭上,像 ;落在肩上,像;落在身上,像 。
這桂花雨真 !
(3)于是我會情不自禁地喊。想象一下,“我”會怎樣喊出這句話?可能會有哪些動作和表情呢?(情不自禁、高聲地、忍不住、仰起頭、張開雙臂等,讓學生充分想象,體會作者的歡樂。))
小結: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我們聽到的是一份驚喜,大家感受到的是情不自禁的贊美。讓我們每個人都讀出了自己的一份美美的收獲。
過渡:這桂花雨多香、多美、多大呀!所以課題叫“桂花雨”。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寫出了桂花的香味?
(板書:桂花雨 香 大 美)
三、感受“桂花香”。
重點交流這兩句
1、“母親洗凈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合在一起。”
(兩種香混合在一起飄向空中,到處都是,彌漫著整個空間,正如父親詩中寫的“細細香風淡淡煙”。它香了“母親洗凈的雙手”,香了那水晶盤,香了父親的詩興,香了我們的宅院,香了整個村莊,香了作者童年的夢。這真是“花雨繽紛入夢甜”啊!)
2、“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干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彌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里。它的香,已掙脫了季節的束縛,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四、感悟“思鄉情”。
1、過渡:沐浴著這場紛紛飄揚的桂花雨,呼吸著那陣陣飄逸的桂子芬芳,感受著這份快樂的又何止是我一個呢?還有誰也在這場桂花雨中感受到快樂呢?
2、交流:
(1)“于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
理解“絕”(字典字義選擇)、“解”(聯系上下文)、“即時”(找近義詞)。(滲透理解字詞的方法教學)
請你讀讀詩句,想象搖花樂的情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從中你體會到父親作詩的心情怎樣?(陶醉、高興)
小結:父親用詩句高度概括了搖桂花的情景,讓我們如臨其境。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創作的靈感就來源于生活”。
感情朗讀。
(2)“可是母親一看天上陰云密布,云腳長毛,就趕緊吩咐人提前“搖桂花”。(因為母親不希望桂花被臺風吹落,否則就不能競收桂子了。所以提前搖桂花。母親在分享勞動成果的同時也感受了一份快樂。這真是“競收桂子慶豐年”的歡樂場面。)
2、小結:后來,因為各種原因,我、母親還有父親,都離開了故鄉,到了外地,我知道母親很喜歡桂花,所以,以后我從外地回家時,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出示:可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學生讀,顏色顯示“外地”、“家鄉舊宅院子里”、“比不得”。
母親說這句話時,會怎么說?
母親說這句話時,會想起什么?(桂花樹的樣子、搖桂花的`情景、桂花的用途)
母親說這句話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總結:再甜不如家鄉水,再濃不如家鄉情,再好不如家鄉人,再香不如家鄉桂。鄉情難忘,童年難忘,那一場美麗的桂花雨飄落在我們的心間。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又” 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深深的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他的生命,成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作業。
1、 摘抄你喜歡的句子。
2、 想象練習:
一朵朵桂花落在頭上,像 ;落在肩上,像;落在身上,像 。
這桂花雨真 !
板書設計
11、 桂 花 雨
搖桂花 快樂 思念故鄉
桂花雨 多、香、美 懷念童年
【《桂花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桂花雨教學設計06-08
《桂花雨》教學設計06-05
桂花雨的教學設計03-08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07-22
踩雨教學設計05-04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06-10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02-13
《雨鈴鐺》教學設計11-04
《秋天的雨》 教學設計02-05
課文桂花雨教學反思(精選18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