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火焰中的文化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火焰中的文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火焰中的文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銅器等冶煉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
2.感知我國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世界文化產生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在初步了解陶瓷和青銅器的基礎上,感受我國古代陶瓷、青銅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對世界文化的影響。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介紹紫沙壺
師出示紫沙壺:這是陶都宜興產的紫沙壺,它是一個陶制品。
2. 發現生活中的陶制品
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陶制品?(生介紹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陶制品)
3.陶器的制作
陶器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幾名學生匯報課前調查的關于陶器制作方法的資料)
4.師小結:在今天,因為有先人不斷積累的經驗,所以陶器的制作并不十分復雜,但是在遙遠的古代,人類的祖先是怎樣想到制作陶器的呢?
二、探討陶器的產生
1.猜測古人是怎么想出制作陶器的方法的?(學生大膽的想象、猜測,師作適當的點評。)
2.師小結激情:同學們的猜測很有道理,陶器的'發明并不是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地區先民的專門發明,它為人類所共有。人類的祖先在生活實踐中,創造了陶器,人類社會又向前邁出了一步,這真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三、認識陶器
(一)認識陶瓶
1.師介紹書P45頁的第一件陶器:這是一個距今六千年的陶瓶,猜一猜:陶瓶是做什么用的?瓶上兩個環為什么在中間,可能起什么作用?為什么陶瓶下邊尖呢?
2.小組長組織學生組內討論。
3.小組代表綜合匯報本組意見。
4.師小結:真是一些會思考的孩子,從一個尖底陶瓶身上看到了這么多的信息。
(二)認識豬紋缽和唐三彩
1.你還能從書上另外兩個陶器身上看出什么信息?你能據此想象出當時人們的生活嗎?
2.生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在班內交流。
3.師小結激情:陶器不僅實用,而且記錄了遠古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況,反映著社會生產的發展水平,更是人類祖先們智慧的象征,難怪用“人類的創造性發明──陶器”為這個版塊命名。什么叫“創造性發明”?
4.生匯報發言后師質疑:假如讓你對發明創造陶器的古人類說一句話,你想說什么?
5.抽生發表自己的感言。
6.師總結過渡:人類的祖先真是了不起!制陶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具有相當高的科技含量和美學價值。我這個紫沙壺(出示紫沙壺)產自我國江蘇的宜興,看看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呢?請自由讀讀P45框里的話。
7.拓展了解。對于陶都宜興你還了解什么?生匯報課前調查的關于陶都宜興的資料。
8.總結:略
四、活動空間
生分組試做泥制陶器或工藝品。
第二課時
一、露一手,引入新課
1.同學們也試做了泥制陶器或工藝品,來,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上臺展示作品,展示者作相應的介紹,師生適當點評。
2.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古代“文化的使者──瓷器”,板書課題。
二、欣賞瓷器,了解瓷器
1.課件展示教材P46頁幾件瓷器,師生共同欣賞,比較各時期不同的瓷器各有什么特點。
2.學生展示收集的瓷器圖片或生活中的瓷器用品等,并談談自己對本件瓷器的感受,交流中引導探討為什么瓷器會受到人們的青睞。
3.師質疑:我們平常總習慣說陶瓷,陶和瓷一樣嗎?
4.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從作胎原料、不同胎色、釉的種類、燒成的溫度、總氣孔率、吸水率、產生的年代、發明創造者等方面介紹。
三、文化的使者
1.課前布置同學們查了瓷器的英文名稱,查到了嗎?瓷器用英語怎么講?
2.生匯報,師板書“CHINA”,師質疑:“CHINA”不是中國的英文名字嗎?
3.生自由發言作解釋。
4.師小結:原來如此。瓷器是我國獨特的創造發明,后來通過海路和陸路大量輸出海外,才使制瓷技術在世界范圍得到遍及。由此可見,瓷器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怪不得稱瓷器為文化的使者!
5.重走“陶瓷路”。
五百多年前,我國古代的著名航海家鄭和先后七次率船隊下西洋,帶去中國的陶瓷和絲綢與沿途各國交換,開辟了中國的“陶瓷路”。
(1)看地圖,找找中國的瓷器曾遠銷到哪些國家和地區。
(2)講講瓷器遠銷異國的故事。
(3)齊讀教材P47下面的話。
(4)師小結激情:中國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就創造出了原始瓷器,比歐洲早一千七百多年。我國的陶瓷技術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進步和發展,以其神奇的風采、獨特的技法、濃郁的民族韻味,享譽世界,我國被譽為“瓷之國”。
四、游覽瓷都景德鎮
1.在我國因瓷器聞名于世的要數景德鎮,課前大家查閱了關于景德鎮的資料,請你當回導游帶領大家一游景德鎮。
2.學生扮演導游,介紹景德鎮的相關信息。
3.總結:千百年來,陶瓷一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向世界展示我國人民卓越的智慧,在新的世紀,我們期望我國的陶瓷文化更加璀璨,用我們的雙手托起瓷國明天的太陽。
第三課時
一、創設情境
1.欣賞編鐘音樂。
師: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欣賞一段神奇的音樂,欣賞著音樂,你能想到什么,仿佛看見了什么?
2.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猜猜這段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生大膽猜測。
二、認識編鐘
1.課件出示編鐘。剛才咱們欣賞的音樂就是用這個樂器奏出來的。它叫編鐘。
2.有同學見過編鐘嗎?給大家介紹介紹。
(1)學生介紹親眼見到的編鐘或查閱資料了解的相關知識。
(2)師補充介紹湖北三游洞編鐘演奏的情景。
(3)編鐘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引出“青銅器”。
(4)生根據資料交流什么是青銅器及特點。
三、探尋青銅文化
1.看一看,課件呈現一些青銅器圖片,學生邊看邊說出名稱。
2.算一算,課件定格出“司母戊鼎”,出示下面的題目,讓學生算一算,感受當時人們鑄造青銅器的情況。
鑄造青銅器需用坩堝熔銅,每個坩堝可熔銅12.7千克左右,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請計算要多少坩堝同時并用才能實現同時澆灌?假如一個坩堝的操作場地為2平方米,運料、燒炭、觀察火色、運液澆灌等操作人員平均每個坩堝2人,需多大場地,多少工作人員?
3.小結過渡: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了青銅器,由此創生的青銅文化也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青銅器上,銘刻著各個時代的印記。
4.找一找,青銅器告訴我們的故事。
(1)生講“武王伐紂”“ 臥薪嘗膽”等故事。
(2)師:由此可見青銅器用途廣泛,你還知道青銅器可用做什么,從哪里知道的?
5.生介紹從影視鏡頭、書籍、網絡、民間、參觀旅游景點、博物館等了解的青銅器的用途及相關信息。
四、總結延伸:燦爛的青銅文化
青銅藝術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它與歷史、冶金、文字、造型藝術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系。為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發展、重大事件、生活習俗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具有重要的價值。青銅器就像一部濃縮的“中國大百科”,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美美地去解讀這部內容豐富的百科書。
火焰中的文化教學設計2
火焰中的文化:陶與青銅
一、教材內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的第3課《火焰中的文化:陶與青銅》。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初步了解陶瓷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能夠區別陶器和瓷器,了解它們的異同以及與人類生產和人們生活需求的密切關系。
2、通過討論、想象,合理地猜測出陶器的產生過程,感受到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感知我國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對世界文化產生的影響,體會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銅器等冶煉技術的產生和發展,以及與人類生產和人們生活需求的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
感知我國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對世界文化產生的影響。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出示紫沙壺和瓷瓶)同學們這是什么?(這是兩件陶瓷制品)。陶瓷在今天看來,既簡單又普遍,可是你們知道嗎?八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做出了最初的陶盆、陶罐,創造出了自然界中沒有的東西,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創造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火焰中的文化:陶與青銅》。板書課題:火焰中的文化:陶與青銅
(二)新課探究
1、認識陶器
(1)陶的產生
陶器是怎么被我們的祖先制造出來的呢?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猜測一下古人是怎么想出制作陶的方法的?
(學生大膽地想象,猜測、匯報,教師適當評價)
前面我們學習了火的發明和使用,火不僅可以烹制食物、取暖、照明、驅趕野獸等,還可以用來燒制陶瓷。可見火的發明和使用對人類生產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陶瓷制品都是水、土、火的完美結合。
(板書中的“火焰”二字描紅)
小結:同學們的猜測很有道理,我們的祖先在生活實踐中,創造了陶器,使人類社會又向前邁出了一步,這真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2)認識陶器
欣賞幾件陶器。(課件出示書45頁三件陶器)
猜猜這些陶器是用來做什么的?從這些陶器和上面的花紋中你能想象出當時人們生活的情景嗎?(學生思考,師板書:陶器)
這是一個距今六千年的陶瓶,猜一猜:陶瓶是做什么用的?瓶上兩個環為什么在中間,可能起什么作用?為什么陶瓶下邊是尖的呢?
(學生組內討論,小組代表匯報,教師適時評價)
(3)認識豬紋缽和唐三彩
你還能從書上另外兩個陶器身上看出什么信息?你能據此想象出當時人們的生活嗎?猜猜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
(學生匯報查閱資料,師補充介紹)
小結:陶器不僅實用,而且記錄了遠古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況,反映著社會生產的發展水平,更是人類祖先們智慧的象征,我們的祖先發明了陶器真是一件偉大的創舉難怪用“人類的創造性發明──陶器”為這個板塊命名。
(板書:人類創造性的發明)
假如讓你對發明創造陶器的古人說一句話,你想說什么?
(4)了解紫砂壺和陶都宜興
人類的祖先真是了不起!制陶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具有相當高的科技含量和美學價值。這個紫沙壺你對它了解多少呢?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指名讀《神奇的紫砂壺》。
宜興又被譽為陶都,你對宜興有哪些了解呢?指名讀60頁《陶都宜興》。
關于宜興還有個美麗的傳說,課后同學們查閱資料,在班會上給大家介紹。
2、認識瓷器
(1)出示陶器和瓷器:找出它們的異同點
(2)介紹瓷器
書中為我們展示了四幅圖片,你喜歡哪一件,給大家介紹一下。(板書:瓷器)
這四件瓷器中用到了青花、彩釉和瓷雕、白瓷、碎紋等至此技術。連一連:哪件瓷器用到了那種制瓷技術。
宋代哥窯開片瓷碗青花
明代五彩鏤空云鳳紋瓶碎紋
清代青花樓閣圓盤白瓷
隋代白瓷雙腹龍柄傳瓶彩釉和瓷雕
陶都是江蘇宜興,瓷都是哪里呢?指名讀《瓷都景德鎮》
我們中國的瓷器很了不起!世界各地生產的瓷器到處都有我們中國瓷器的'影子。
(3)“陶瓷路”
為什么西方人要把中國和瓷器聯系在一起呢?
請同學們默讀這段文字,然后告訴大家我國的“陶瓷路”都經歷了那些國家和地區?(學生匯報)
中國的瓷器通過“陶瓷路”源源不斷地傳入歐洲,傾倒了歐洲人。當時歐洲的皇族顯貴都以能擁有中國的瓷器而炫耀。歐洲人苦苦尋覓了上百年,想弄清制瓷的訣竅,都沒能成功。直到1712年,一個法國的傳教士來到景德鎮,看到了制瓷的技術,才使在茫然中探索的歐洲人豁然開朗。
小結:由此可見,瓷器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怪不得稱瓷器為文化的使者!(板書:文化的使者)
(三)欣賞應用
1、老師這里有許多陶瓷圖片請大家欣賞一下,并說說那件是陶器,哪
件是瓷器。
2、現在陶瓷仍被我們廣泛地應用于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或生活中有哪些陶瓷制品呢?
(四)總結延伸
1、這節課你有那些收獲?
2、課后我們可以畫一件你喜歡的陶瓷制品;也可以收集一些陶瓷制品的圖片大家在班會上一起鑒賞;也可以當小導游來介紹一下陶都宜興和瓷都景德鎮。
(五)板書設計
火焰中的文化:陶與青銅
人類的創造性發明——陶器
文化的使者——瓷器
【火焰中的文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教學設計03-05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06-09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10-27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推薦】12-26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精】12-26
【精】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12-26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熱】01-04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薦】01-04
【推薦】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教學設計01-04